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五十九章

作者 : 张振鹏

因此,父母的爱一定要有原则,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给他正确的世界观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爱父母,爱别人,要让孩子在温暖的爱意中成长,而非在溺爱中成长。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过激行为时,父母应当坚决制止,甚至惩罚,告诉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现在的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其实,这个观点并没错,问题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简单地把好认为是不委屈孩子,甚至对孩子有求必应,从而导致溺爱泛滥成灾。尤其是爷爷女乃女乃、外公外婆等老一辈,因为心疼孩子而一味妥协退让。归根到底,这不能算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害了孩子。

一位妈妈把精心准备好的营养早餐放在桌子上。可是,7岁的女儿一点也不领情,不要吃煮鸡蛋,非要吃煎鸡蛋。

妈妈立马给她煎了一个鸡蛋,可是,她又吵着要吃楼下的豆浆油条。妈妈急急忙忙跑到小区门外的早餐店,买好了女儿要的早餐,急急忙忙地拿给她吃。这时,女儿终于露出了笑脸,不过,她霸道地说:“鸡蛋也是我的,你们谁都不许吃。♀”

妈妈心里明白,孩子怎么吃得下这么多东西,可是,看着孩子刁蛮贪婪的样子,不答应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她只好让步了。

仅仅是吃一顿早饭,孩子就把妈妈折腾得不行。可见,她这种“本事”不是一天两天才养成的。随着她年龄的长大,谁知道她还会搞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花样来,到那时,妈妈还要怎样来满足她的要求呢?

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自然会很开心,可是这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由于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因此长大后通常软弱无能。只要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正的了,而且,这种不良习惯终究会让父母和孩子双双受害。

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来到江西打工。孩子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因此,母亲对孩子非常溺爱,几乎有求必应。后来,就和所有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样,他早早地就厌倦了上学,一有钱就到网吧、游戏厅、饭店等场所挥霍。

有时,母亲看到他不务正业,就不给他钱。♀如果不给钱,他就从家里偷,家里的照相机、vcd都让他拿去卖了。2004年2月2日,11岁的他偷了家里1000多元到北京潇洒了一回。

3月18日早上,母亲正准备上班时,忽然发现藏在冰箱里的钱包又被孩子偷走了。她一把将钱从儿子怀里掏了出来,没想到,她的这个举动惹恼了儿子,儿子悄悄从厨房里拿出菜刀向她后脑勺砍去,头上顿时鲜血直流。

她差点晕过去,强忍着疼痛回过头来,看到儿子手持菜刀对她恶狠狠地说:“给我钱!”母亲奋力夺下了菜刀,儿子又从桌上拿起一把剪刀。母亲惊恐万分地跑到小区附近的一个诊所,没想到儿子也手持剪刀追来,并再次恶狠狠地要钱。

医生报了警,这位母亲离开诊所去了一家医院求治,儿子再次追到病房要钱。母亲只好报警。她哭着对警察说:“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请你们把他关进少管所吧!”

这就是溺爱孩子的悲剧。因为孩子缺乏父爱,所以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孩子。她一定不会想到,孩子对她的爱护不但不领情,反而恩将仇报。其实,这位母亲只给了孩子溺爱,却没有给孩子教育,最后直接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所以,爱不是放纵,放纵只会让孩子成为废物。爱要看得长远,父母要懂得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溺爱一定没有好结果,请深深地记住这一点!

教子小贴士:

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最后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安排好的,孩子所要做的,只是乖乖地等着就好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种教育态度的弊端还不能完全显现,一个有些贪婪任性的小孩还是很可爱的。可是,当他长大后,他依旧这么贪婪任性,可能父母就再不会觉得可爱了吧!

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孩子的种种问题,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溺爱孩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苦辣酸甜,他反而会学会感恩父母。如果父母事事代劳,一旦不能如他的心愿,可能会对父母恩将仇报。因此,聪明的父母要学着放开孩子,不要样样满足他,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好孩子。

不要等到无药可救再管教

很多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平时工作很忙,或者本身自顾不暇等等,对子女放任自流,很少管教。他们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全凭孩子自由发展。

他们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生活较少关心,孩子品德上出现的不良萌芽也常常被忽视。孩子就像一棵无人管理的小树,长直了还是长歪了都没人操心。一旦孩子在成长中真的出了偏差,父母才会回头,同时惊讶地说道:“我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是个很乖的孩子。”其实,这种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一旦发生问题,又不愿意接受现实。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一位老花匠突然来到磊磊家,向磊磊的母亲痛心疾首地诉说起磊磊折花的事。本以为磊磊的母亲会批评儿子两句,没想到她没问究竟,张口来了一句:“我家孩子不会做那种事!”气得老花匠不知说什么才好。

磊磊受到母亲的庇护,得意洋洋地冲老花匠做了个鬼脸,瞅个空跑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在爱的作用下,一些父母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孩子是自己的好”的思维定势。父母如此夸赞自己的孩子,其他人当然也会随声附和几句,不会因此而得罪孩子的父母。

当孩子有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时,一些父母常常表现出视而不见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掩饰。当一些孩子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父母还会打肿脸充胖子,错误地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对孩子的行为给以庇护。时间一长,父母就会在自己设下的“**阵”中迷失了方向,从而疏于管教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真的犯下大错时,却一下回不过神来。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