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朱彝尊撰《食宪鸿秘》与《调鼎集》
同为清代的著作,前者为朱彝尊所撰,后者佚名。♀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食品制作的书籍,到了清代食品所用的香调料除单独用于烹饪外,已进一步制作成复合的香调料,这样更方便,应用操作也简单化,香味俱全且多变,如大料香调料、咸用大料香调料、调和作料、五香醋、五辣姜、五味姜、腌红甜姜、糟姜等等。《调鼎记》制作的蜜饯类的食品,如制作酸梅玫瑰的腌制食品,将去露水的玫瑰花阴干,加白矾腌成膏状,加入茶油就是玫瑰油……如果没有酸梅汁,就不能长久保存,但也有用梅盐卤浸腌,使用时洗去盐的味道。用桂花的制作也同样,配方相同。还有制作“玫瑰蜜饯、桂花朵,应用晾干去蒂整朵花浸蜜后装盆锤烂去汁用渣入洋糖做成小饼”即成。还记载花煮茶法:“锡瓶治茗杂花其中、梅、兰、桂、菊、莲、玫瑰、蔷薇之类,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三仃茶一仃花,其花须去枝蒂麈垢虫蚁,用磁罐投间至满纸箬絷固隔水煮之一沸即起、将此点茶甚美……”。通过这样的加工,花七伴花用茶甚香。
2.香料—饮食烹饪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已应用的500种调味料与分布在国内的84种食用香料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至今的“药食一如”、“医食同源”说已有广泛的共识基础,烹饪文化与香文化的相互渗透与逐步融汇和揉合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3600多年前的椒桂之用,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吕不韦撰《吕氏春秋》卷十四《本味篇》“……和,阳补之姜,招摇山之桂,越骆之菌桂、大夏之盐……。”的记载,也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事实上饮食烹饪文化之进步也促进了香文化的进步,从其融汇揉合应用说明,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的象征—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离不开香料。香、味与香文化,饮食烹饪文化与香文化,虽不出于一辙,但脉络归源一始于物。因此说香料也是饮食烹饪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类。
(三)
《本草纲目》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他博览文献800多种,历27年三易其稿终成此书。共52卷以16部为纲60类为目,共载1892种药物。植物药分属草谷菜果木五部,以下又分若干分类。按化学成分和性味分类的有草部的芳香类、木部的香木类、菜部的荤辛类都为芳香植物。其中第14卷草部之三芳香类56种,第34卷木部六类之一香木类35种,此外还有一些香果、柑桔、柠檬、佛手、玳玳、动物香料的麝香、灵猫香等等。含挥发油成分的动植香料,单上述所指的就不少于160种,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包括传统的芳香动植物在内的以及外来输入的海药(香料)尽收入其中,对于研究祖国医药学和动植物香料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巨著。
香料-香药-香妆品配方种类
《本草纲目》是一部研究天然香料的有关性状及其相关知识的很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对于我们来说,香料用于美容香妆品以及其他的美容保健用品比重很大。《本草纲目》中集各家之所长,列入美容、美发、乌发、生发、去痣、粉刺、祛雀斑、去黝泽、除口臭、香身、治狐臭、面脂、口脂、增白、驻颜、润肌肤、薰衣等等的有关药物270多种,内服剂型10多种。外用熏洗和膏剂20多种。对于“美容”具有特殊作用的藿香、麝香、零陵香、龙脑、白芷、细辛、防风、藁本。辛夷、当归、川芎、生姜等等。都有详细的介绍。香料中的辛香类在美容中不管什么剂型、外用或者内服,因其具有行气发散,祛风解表、疏通理血的作用,书中也一一给与介绍。香-香料-香妆品-美容-芳香篇在《本草纲目》中承接过去,总结以往经验,并加以发展,在理论上与药性(药理)上清楚香与美(容)的关系。
香料-香药与芳香动植物名称
十六世纪以前“丝绸之路”的药材、地中海沿岸以至南洋群岛的香药(料)不断地运来中国,出售香药(料)为业而熟悉这方面业务的波斯人李珣(李苏沙之子),总结经验辑有《海药本草》一书,李时珍认为:“《海药本草》即《南海药谱》,共六卷,收载药物也颇鲜明”。所列96种海外药材香药(料)的大部分既可入药又可以熏燎、调味、美容或作“果子药”之用。如:艾纳香烧之辟瘟疫;迷迭香烧之辟蚊蚋。甘松香亦使衣香;宜南草装入绢袋小男孩佩之肩上能辟邪镇惊。兜纳香带之夜行能壮胆安神;荜澄茄作为染发之用,彼黎勒作乌须发之用、白附子、海红豆作为“面药“之用、……。香药(料)是具有香味(气)的物质,也是现在所指的天然香料这一类,在通常情况下香药(料)在某种范围内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产地不同种属差异、加工方法等级分档、商贸交易名称、实际应用名称、通用名、俗名、别名……五花八门,同名不一定同物,反之也然。特别要提到的是天然的芳香植物科属不同,差之毫厘实之千里,名同可以面目全非。《本草纲目》出台之前,香药(料)、芳香植物的名称比较杂乱,也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到这个时候则不然,引之审慎、多方考证、出之有据。因为作为药物,确保万无一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做到这样”确保“实则很不错。自此之后一些香药(料)、芳香植物的名称,趋于万变归宗。如:
白芷:radixangelicaedahuricae,为伞形科白芷angelicadahurica的干燥根,全株都含挥发油,以前的名称为芳香白芷。徐锴云初生根干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此也。《本草纲目》也取之为白芷之名。
又如:广藿香herbapogostemonis,为唇形科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干燥的茎叶,匀含挥发油。法华经。楞严经。金光明经等的多摩罗跋,兜娄婆等的名称至此趋于一致。
再如:泽兰herbalycori,唇形科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干燥全草、含挥发油。过去的名称,有都梁香,香草名为都梁山生的兰草,古有好多别名:兰草、水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雀头草、孩儿菊、千金草等等。现都归宗为泽兰。
类似上述情况如郁金香、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