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智能 279

作者 : 大神之光

赵才哲早就已经安排过了,唐韵的打捞作业永远都不会在事前透漏任何消息,只可能在某一阶段的打捞结束后才会对外公布成果。

所以唐韵这次的打捞作业并没有对外公布,只是在内部会议上简单说了一下,所以此行并没有招引来记者,打捞团队在没有什么响动的情况下就出发了。

毕竟沉船打捞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事情,从严格的角度来说,八成以上的沉船打捞都属于非法作业,只要有人想要深究,那就是一个漫无止境的国际官司。

赵才哲原以为只要是在公海里打捞起来的东西就完全没有争议了,但是在向弗雷德里克这个深海打捞的老行家请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深海打捞作业中也有很多的门道和学问,如果不能有效地避免一些问题,打捞起来的不只有沉船和宝藏,还有随之而来的麻烦。

国际法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明确规定,邻接某国陆地领土及内水以外十二海里范围内的海域为领海,之外的则属于公海。而公海之中也有区别,从沿海国领海基线起最大宽度不超过两百海里的海域,属于该沿海国的经济专属区。

沿海国拥有对经济专属区内的水域、海chuáng和底土(表土层和心土层下面的第三层土壤,也叫做“地下领土”)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勘探和开发、管理等主权,并且拥有对人工岛屿、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在该区内只享受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权利。

这一条也可以理解为,在领海之外的两百海里之内,或者说是在和他国相间隔的不超过四百公里的海域中线以内,这一片区域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属于沿海国。这一点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他如果强要这么说,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你在这一片地区来来往往,或者是停泊什么的,没有人会管,偶尔钓钓鱼也不会有什么,但是你要是想挖东西的话,那就要看有没有人发现,或者这个国家有没有兴趣和你理论了。

在经济和文化都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历史的研究力度,水下考古也是近年来在考古界很盛行的一个课题。很多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操作,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抢夺胜利果实,毕竟你是在人家的管辖范围内弄出来的。

世界各国中有九成以上的国家,对于在领土和领海范围内挖到或者捡到的东西都有明确的规定,拾(寻)获者至少也有一半的拥有权。但是这个也要看情况,一个国家想和个人翻脸还不是容易的事吗,而且你还不是人家的公民。

而大多数的沉船都在某一国家的经济专属区,深海区域的沉船大多数都被海底暗流损毁了,少数的沉船也有打捞的可能性,但是赵才哲还不想给唐韵的第一次打捞作业设置太大的难度。而且很多沉船都是有国籍的,打捞起来之后,该船的所属国也一样会和你打官司。

深海打捞界的代表之一,美国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就因为这个常常和一些国家闹别扭打官司,很多时候不得不和沉船的所属国政府签订打捞协议,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沉船所属国分摊打捞成果。

如果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即使是在领海之内打捞起来的东西,也应该是属于打捞者的,任何人都无权对归属问题有异议。经济专属区之外的打捞成果就更加可以肯定了,那可是绝对的公海范畴,除了打捞船只的注册国可以对船上发生的纠纷和案件有权处理之外,公海就是一片完全自由的天地。

很多打捞公司都提出过异议,如果没有打捞公司的行为,那些沉没在海底的古代船只根本就没有面世的可能,而且其中的很多船只都是属于几百年前个人拥有的,打捞公司在付出自己的努力之后,完全有权利对收获的成果作出处理。这话说得很对,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也的确可以这样来操作。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所有的事物,只要和利益有了关联,就会有不同的利益方站出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你争我抢,没理由的编个理由也要加入,只有在各方的博弈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这个矛盾才能最终解决。

如果利益方是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话,这个结果就更加难以让人接受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利益面前,就要看谁的权利最大了,个人和国家相抗衡,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领海和经济专属区内的沉船,赵才哲是一下也不会碰的,那些都留给国家有这方面的能力之后去做。当然,如果国家提出和他合作的话,他也不是不能考虑为国家做点事,分成不分成的就不说了,那东西本来就不好说,只要别让他白干就了。

但是中国海域之外的可就不一样了,赵才哲可不想给什么人和国家打白工,捞上来东西还要给别人白分一部分,哪有那么美的事啊,谁捞上来就是谁的。当年多少的欧洲列强在中国抢东西,那些东西有多少被还回来的,正儿八经的宝贝还不是被他们“保管”着吗。

对于这些,赵才哲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但凡是要进行打捞的沉船,全部都要把所属国的标记去掉,对外宣称也全部用模糊的说法,在某海域打捞起某年代的商船多少艘或者战船多少艘。不论是在经济专属区还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公海进行打捞作业,一概宣称是在两百二十海里以外;至于船上的物品,船籍都无法确定了,物品的归属就更加难以确定。

遇到无法抹去所有标记的沉船,毁去标记对船体损伤小的,就毁去标记再行修补,如果损伤程度太大,严重影响到研究工作的,那就只对船上物品进行打捞,沉船嘛,捞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爱谁谁吧。

不论是秋白甜心号还是打捞船,速度都要比艾丽萨公主号慢出一大截,为了尽可能节约航行用时,走的都是深海线。并不像当初艾丽萨公主号从加勒比返回的时候那样,一边沿着近海航行,一边还要在沿途的各国停留游览。

秋白甜心号的航速要比打捞船快一些,整体架构也足以经受大风大浪了,但是安镇忠还是坚持把船行驶在三艘打捞船的掩护内靠向海岸线的一边,保持着同步的速度行驶,虽然在外侧单独航行也不会有什么风险,但是老安的这份心却也让赵才哲感动。

最初在唐韵工地担任护卫工作的原907成员现在全部都编入打捞工作组,只是有特殊事件的时候才会在唐韵lu面,其他时候不是在海上搞打捞,就是闲的发慌。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工作太轻松了,平均一个月就要休息十天左右,如果不是有仿造军营建设的操场可以锻炼,赵才哲也会偶尔指点他们几招,真就要作废了。

其实倒也不是他们真的闲到发慌,没事时候的锻炼也是很充实的,而且现在也全都拿着高薪,出去娱乐娱乐也是常有的事。只是他们在特种部队习惯了,每天只是重复的锻炼和模拟打捞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一点ji情和刺ji都没有。

这次出来到孟加拉湾可是玩真的,全部打捞团队五百多人里边就属他们最兴奋了,只要不是必须待在游艇上的,一个不落的都跑到打捞船上去了,那玩意儿和军舰或者潜艇更相似一些。而且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护卫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是打捞机械的操作主力,在正式打捞之前他们还要继续熟悉一下各种机械和工具的使用。

安镇忠等六大金刚只跟着赵才哲三个人,分别安排了一个人在三艘打捞船上,安镇忠、崔正男和韩奎留在了游艇上,和所有的人员、船只、机械相比,赵才哲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赵才哲完全不用他们护卫,但是他们却总觉得待在赵才哲身边才能安心一些,这种忠诚带来的心理作用很根深蒂固。

赵才哲从决定建立一支打捞团队的时候开始,就刻意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观察海面以下的沉船,在加勒比海采到那两株活珊瑚后,赵才哲专门跟安镇忠等人学习了怎样在海面上寻找准确的坐标,并且在那次回程当中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打捞对象了。

后来又多次乘坐艾丽萨公主号和秋白甜心号出海去寻找打捞对象,在那次去到印尼交接燃油、取木材的时候,更是对那一路上的所有可观察海域进行了搜索,确定了不少的打捞对象,并且按照难易程度和沉船所运载的货物情况进行了打捞顺序的先后划分。

这一次的打捞作业是赵才哲选出来最容易的,位于孟加拉湾的印度大陆架泰米尔纳德坦段和大洋地之间,一处大陆坡上不到二十米宽的狭窄海底峡谷里,沉着一艘法属东印度公司的大型盖伦商船。

这艘船沉没的很有意思,进入海面以下后,正好被卡在了那座海底峡谷的口上。船身并没有因为沉没而受到损坏,只是在船尾的部分有被剧烈撞击形成的大洞,应该就是沉没的主要原因。

那座海底峡谷据海面也只有四百多米的距离,在深海沉船打捞作业中属于很简单的任务,用来当做打捞团队第一次实践的练手对象再合适不过了,从前后几次的模拟作业效果看,有望在五天时间之内结束这次的打捞作业。

这次的打捞作业,可以为唐韵增加最少十万件完整的藏品,和五万多件有破损的藏品,外加一艘简单修复后就能对外展出的十七世纪商船,只是很可惜,船上有不少的书画已经完全损毁了,捞起来也只能剩下一堆残渣。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靠近赤道的位置,是孕育热带风暴的地方,也是北半球袭击亚洲地区台风的主要来源之一,袭击美洲的飓风则是来自大西洋。

每年的四月到十月之间,常常会有热带风暴伴随着海潮同时出现,席卷印度、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严重的时候可以掀起滔天巨浪,造成连绵的倾盆大雨,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最严重的时候曾导致几十万人丧生。

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热带风暴有大有小,也许这一年之中都不会有太恶劣的天气出现,反而还会持续风平浪静,让沿海的渔民们能有一个丰收年。

但是当地的船只和渔民们却对热带风暴恐惧有加,陈可不赚钱也不愿意拿生命去冒险和大自然赌运气。每年的风暴高发期都不会进入到太深的洋面去进行捕捞,一旦遇上风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渔船的抗击能力并不大,很容易就会被撕碎的。

这就给了赵才哲一个极好的机会,秋白甜心号船身长度超过了一百米,打捞队的三艘船更是在一百六十米以上,对风暴的承受能力要比渔船强百倍,遭点罪是难免的,但是却不会因为遇到风暴而遭受什么损害。

再配合先进的卫星云图和气象预告系统,在风暴来临之前可以及时得到消息,有充足的时间到附近的港口区躲避,完全可以保证打捞行动丝毫不受到风暴的干扰。

正常环境下的孟加拉湾还是很美丽的,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延伸到天际,蔚sè蓝的海水来回dàng漾着,泛起一阵阵不大的海浪,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芒。

经过了七天的航行,在九月二十九号的下午,打捞船终于到达了距离泰米尔纳德坦一百七十多海里外的孟加拉湾海面,四艘船已经全部进行了伪装,以某一非著名国际海洋生物研究组织的名义出现,在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海面对被放置了追踪器的海洋生物进行科研考察工作。

在四艘船围绕停泊着的下方四百三十米处,就是那座狭窄的海底峡谷,本次沉船打捞作业的目的地。

印度人目前还没有进行这种打捞的能力,国际考古界和打捞行业也没有传出最近在这片海域成功进行打捞的消息,可赵才哲还是在船队刚刚到到的时候就再次用意念力探查了一番,毕竟有很多打捞组织都不愿意跟当地政府合作,si下里进行打捞的人还是不少的。

还好,那艘法属东印度公司的盖伦船还是老样子,静静地待在峡谷的最顶端。不是它不愿意动,也不是没有外力推动过它,只不过它在下沉的时候被那座峡谷顶端卡死了,如非有一个巧劲儿去活动,除非是地壳运动把整艘船破坏掉,或者经过数千年的腐蚀破败了,否则再大的力也不一定能够挪动它。

一般沉船上的物品,只要不是纸质和丝绸布匹这类的东西,基本都能够保存的很好,特别是瓷器和金银类的物品,有不少都能恢复最初的模样。很多被严重腐蚀了的东西,都是在船只沉没的过程中有了损伤而造成,或者是被海底鱼虾的粪便等东西腐蚀了的。

这艘叫做“圣斯通号”的沉船就很不幸地成了海底生物的寄身巢xué,五十多米长近二十米宽的船体内驻扎了成百上千的小动物,在船尾部两米左右直径的洞口处,来来回回地进出着各种的鱼类。

不得不佩服天地造物的机巧,一群小小的不过十厘米长的小鱼,居然懂得把死后没有腐烂的人类骨骼堆聚在一起,利用骨骼之间的相互支撑,营造了一座属于它们栖身的“城堡”。而且骨骼之间的缝隙正好够它们的身体进出,再大一点的就难以进入了,想要强攻的外敌也会因为骨骼堆砌的严密程度而无法横冲直撞,只好选择败退而走。

卫星云图显示,最近几天之内不会有风暴出现,局部海域偶尔会有超过两米的海浪,但是并不会延续很长时间。正是进行打捞作业的最佳时机,海面风浪的影响不大,而渔船又不会冒着两米多高的浪头出来捕鱼,错过了这个时间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沉船的打捞需要分两步来进行,不可能一次性就全部弄上来,那种做法不科学,也不合理,会对沉船和里边的物品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的时候会致使整个打捞行动失败,以至于颗粒无收。

首先要放下深水探头和水下机器人,对沉船做视频画面和电子影像定位;再对沉船进行可修复的一定程度破坏,由机器人进入到船舱内部,清理出所有的船载物品。

船上的工作人员在对沉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对机器人清理出的物品做分类登记和存放,并且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在船上物品清理完毕之后,才是真正的沉船打捞作业。

针对于不同的环境下,打捞沉船的方法有围堰打捞、封舱抽水打捞、充气排水打捞、浮筒打捞、船舶抬撬打捞、泡沫塑料打捞等好多种,最适合海面下打捞作业的就是后边的三种,围堰、充气和抽水三种方法因为所受的限制较大而很少被使用。

赵才哲结合了传统打捞方法和弗雷德里克多年的打捞经验,在此基础上又对打捞工具进行了一些改进,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完整地把沉船弄上来。这个也是建立在他不惜成本的的基础之上,在唐韵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改进之后才琢磨出的新办法,但是在工具成型之后,却发现所花费在改动上的钱并没有多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超级智能最新章节 | 超级智能全文阅读 | 超级智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