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无准备的业务
你必须事先充分了解自己的生意,要不然,客户就会明显地感到你简直毫无准备。♀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胸有成竹不仅可以使你赢得客户的尊敬,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销售控制权。
记住,人们只会更尊敬那些深谙本职工作的销售员。比如,房地产经纪人不必去炫耀自己比别的任何经纪人都更熟悉市区地形。
事实上,当她带着客户从一个地段到另一个地段到处看房的时候,他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他对地形的熟悉。当他对一处住宅做详细介绍时,客户就能认识到销售员本人绝不是第一次光临那处房屋。同时,当讨论到抵押问题时,销售员所具备的财会专业知识也会使客户相信自己能够获得优质的服务。这位销售员就是通过丰富的知识使自己表现出自身的权威性,而知识的权威性是无法伪装的。
行动一旦具有权威性,你就能得到回报,而要想得到回报,你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行业各个业务方面敏锐的学生。
不管你销售什么,人们都尊重专家型的销售员。
在当今的市场上,每个人都愿意和专业人士打交道。一旦你做到了,客户会耐心地坐下来听你说那些想说的话。这也许就是创造条件、掌握销售控制权最好的方法。
你是否注意到有些人利用诱人的头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专家?
他们的商业名片上没有“销售员”的字眼,却把自己称为什么咨询专家、管理员、顾问等等。有时候,很多人,包括那些刚出道的销售员都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副总裁”的头衔。
当然,头衔本身并不代表着成功,虽然那些言过其实的证件能够让你有机会踏进客户的门槛,但是客户发现你到底知多知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鞭子”策略
当对方越冷淡时,你就越以明朗、动人的笑声对待他,这样一来,你在气势上就会居于优势,容易击倒对方。此外,“笑”是具有传染性的,你的笑声往往会感染到对方跟着笑,最后两个人笑成了团。
只要两个人能笑成一团,隔阂自然会消除,那么,什么事情都好谈啦!
有一次,某销售员去拜访一位性格孤傲的h先生。♀由于他性格古怪,所以尽管这位销售员已访问了三次,并不断地更换话题,可是h先生仍然毫无兴趣,反应冷冰冰的。
到了第三次拜访,销售员自己觉得有点不耐烦,所以讲话速度快起来。h先生大概因为他讲得太快,没听清楚。
他问道:“你说什么?”。
销售员回了一句:“您好粗心”。
h先生本来脸对着墙,听到这一句之后,立刻转回来,面对着这位胆大的销售员。
“什么!你说我粗心,那你来拜访我这位粗心的人干什么呢?”
“别生气!我只不过跟您开个玩笑罢了,千万不能当真啊!”
“我并没有生气,但是你竟然骂我是个傻瓜。”
“唉,我怎么敢骂您是傻瓜呢!只因为你一直不理我,所以才跟您开一个玩笑,说您粗心而已。”
“伶牙俐齿,够缺德的了。”
“哈哈哈!”
可见,在未能吸引准客户的注意之前,销售员都是被动的。这时候,说破了嘴,还是对牛弹琴。
所以,应该设法刺激一下准客户,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取得谈话的主动权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
使用“鞭子”固然可使对方较易产生反应,然而对销售员而言,这是冒险性相当高的销售方法,除非你有十成的把握,最好不要轻易使用它,因为运用“鞭子”,稍有一点闪失就会弄巧成拙,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导致全盘皆输。
还有,一定要与“笑”密切配合,否则就收不了尾。像前面所举的例子,最后“哈哈哈”就是“笑”的配合。
三、先找问题的薄弱点
问题的薄弱点,就是问题最容易解决的部分。解决问题,应该先从最容易解决的、最有把握的部分做起。这就好比士兵在战场上,一旦找到了敌人防线的“突破口”,就会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而敌军一方则是“兵败如山倒”了。解决问题也是一样,先找到最容易的部分,由易而难,于是“难”题也“不难”了。
选择薄弱点,并不意味着避重就轻。♀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这样由易而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这项任务越来越熟悉,心里自然会树立一种信心,下一步会更加得心应手。即使困难越来越大,我们也能够沉着应付,不失方寸。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好比果农在摘果子时,先摘好摘的果子。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作法。如果一上来就要做最困难的事,那么你将会很容易遭受失败。把一个庞杂的问题交给刚刚进入公司的新手,他常常无法一下子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而每一个刚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新人,他们积累经验的过程,也都是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的。一步接一步的成功,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同事、老板和客户对他们充满信心。
查斯特?菲尔德博士说:“从一个易于成功的对象开始,成功就显得容易了。”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先从一个易于成功的点开始,逐渐推展到较为困难的部分,往往会比一开始就从事高难度的工作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
即使你在某一领域已经培养出高度的技巧,也应该抑制自己贪功冒进的**,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把你的目光稍微放低一些,以轻松的心情把最有把握的事情做好,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
当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达到所谓的“停滞点”时,从问题的最薄弱处下手,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先做自己擅长的、有把握的事情,往往特别有效。所谓“停滞点”,便是到达那一点时,再用功也无法获得更多进步。这时,若是硬逼着自己冲过这个“停滞点”,便很可能产生紧张、困难等感觉。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越想解决问题,就越解决不了。越想闯过去,就越是原地打转。这时,你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先做最容易的事。
举重运动员在遇到这种现象时,一般的训练方法是减轻负荷的重量,去练一些易举的重量。阿尔伯特?顿佳拉保持世界打字速度冠军多年,每当他达到“停滞点”时,他就练习“慢打”用比平时慢一半的速度打字。
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事情做起,这是一个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四、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我们常被一些问题的复杂性所吓倒,但你是否尝试过,将这个吓倒了你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呢?因为分解之后,每个小问题都是解决起来轻而易举的,你就可以“各个击破”了。
约翰?冯?诺伊曼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1954,约翰?冯?诺伊曼被总统任命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员。他多年的老朋友斯特劳斯是这样评价他为该委员会服务的情况的:
“从他被任命到1955年秋,约翰干得很漂亮。他有一种使人望尘莫及的能力,最困难的问题到他手里,都会被分成一件一件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事情,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奇怪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他那样清楚地看透问题的答案。用这种方法,他大大地促进了原子能委员会的工作。”
把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易于解决的小问题,这确实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天赋。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也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很难将问题一下子完美解决。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将问题分解,这样远比毫无头绪地寻找一个“一蹴而就”的方法要实际和有效得多。
罗马城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天一天地逐步修建的。解决问题也是如此,有耐心,从局部问题入手,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全局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从局部问题入手,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这一原则可以应用到任意一个地方。
五、模仿成功的办法
运用模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借鉴他人经验来获得自身成功的方法。
沃尔玛连锁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其实我做的每一件事的方法都是从别处学来的。”
潜能开发权威安东?罗宾也曾说:“在我看来,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有人做出让我羡慕的成就,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结果来。”
许多人能解决问题或是获得成功,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加入自己独特的元素,从而将原本属于他人的创意变成了自己的创意。
在大约20多年前,美国报纸曾经以“一个针孔价值百万美元”为大标题,竞相报道一个小发明。据说这一发明就是通过嫁接性模仿来获得的。
当时,美国制糖公司每次把糖输出到南美时,砂糖都在海运中变得潮湿,损失很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邀请专家从事研究,但始终找不出一个良好的方法。
该公司有个工人,他也在动脑筋,希望能够想出一个简单的防潮法。后来他终于发现在糖包装盒的角落上戳个针孔,使它通风,就能达到防潮的目的。
由于这个方法,竟然使糖横渡大西洋而不至于潮湿了。这位工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一位先生听了这消息之后,立即激起一股模仿的冲动,希望自己也能够戳个洞防湿或防蒸汽,以获得专利权,于是他便东戳西戳地开始研究。
他到处做戳孔实验,最后竟然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很有价值。普通打火机注一次油只能维持10天,打孔之后,却能一次注油保持50天之久。他马上向政府申请专利,然后开始大量生产这样的打火机,结果销路极佳,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嫁接性模仿的思路,案例中的这位先生是不会产生这样的发明创造的。当然,我们并不主张大家整天都去寻找各类“小孔”,而是提倡一种模仿的理念:当你发现好的想法、经验时,你完全可以借鉴,在理解、创新之后,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模仿别人已有的成功办法,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生硬照搬,不然就成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了。模仿别人,也要模仿中有创新。正如齐白石老先生教育学生时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实,模仿本身就是创新的手段之一,创新并不排斥模仿,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看,创新中应该包含模仿。有创新性的模仿,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从knowhow到knowwhy的提升
在如今的市场上,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只是光顾着介绍自己的产品,而不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原因,那么往往销售是失败的。
找出客户的最终利益,是通往销售成功之路的最佳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里强调,销售人员不仅要知道knowhow(如何销售),更要知道knowwhy(客户为什么会购买)。
当我们有了怀疑的念头后,接着就要对目前的现象进一步探究,也就是问“为什么”,如“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发展?”“为什么是如此?”由此推论而渐渐的找出真正的答案,而不是一开始就认为“本来就如此”。
牛顿正因为向自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苹果是从上而下的掉落?到底是什么原因?”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对我们销售人员有什么启示呢?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