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线性的东西,难以判断非线性的市场
我们如何在股市高度随机的价格波动中,找到非随机的部分,也就是如何由每个人情绪支配的模糊状态的选择,转变为定量的数值化。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果真能如此?!我们就可用线性的东西判断非线性的市场,事实上很难。
但是在你交易行为中,这种定量的数值可用心理的痛苦阀值发现它,例如,股票跌入谷底,往往是你最痛苦的、最难熬的时候,一旦你越过这个阀值,市场的奇迹真的会出现。
因为选择股票的思维方式,往往受先前结果与预设结果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是由结果与规则决定的,如你在选择买进股票a与股票b之前,发生过a类股票下跌到5元时就会开始上升的结果,而b类股票却没有这种规律的结果,这样因结果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你会倾向于在那个时候作出购买a股票的决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一次却又完全与之前不一样,反而在5元时又下跌了许多。因此若用过去的结果去决定思维方式来选择股票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是大多数人预先着想的结果,所以注定是错误的选择。而那些选择购买股票的决定,若依据规则又是第二个陷阱,因为随着变化的市场,先前的规则一旦形成,很快又需要补充的那一规则出现。而且多数人已认可这个规则依其行动时,肯定又是错误决策。从结果找原因,谁也能找到,事后诸葛亮嘛!
所以我们只能是回头看后悔不已的机器,并在当时具备极为自我的欺骗性。有人曾经说过,预测总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尤其是当我们预测的事物涉及到未来的时候,在某些行为长期以来反复出现的某个**的领域(比如说股票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来获得预测未来的依据和基础,但由于股票市场股民心理博弈的因素重大影响,才使得这种预测准确率大打折扣。
股市中出现的绝大多数理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事前或事中模糊,而事后聪明。所以若你在交易行为前知道即使发生错误,你的最大损失有多少,就可优化你个性的特征并消除干扰。
而从原因(现状)找结果当然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多选择一些方案。而要想筛选出最佳方案,只能比对,比对的参考物或标杆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寻找结果的钥匙就是找好标杆,而且是移动的标杆!标杆只能是运动的,而且又是未来的领头羊。
大家知道,在股市中,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技术分析,这是因为技术分析的依据,一是历史会重演;二是价格会沿着趋势运动。但是当趋势转向盘整,或盘整转向趋势,或趋势变换为另一种趋势,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方法就会在研究均线、缺口、支撑点时完全失效,这种技术分析常用的线性分析趋势的方法,在遇到非线性的市场状态时,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大多盘整行情中投资者亏损面和亏损次数反而随着交易的频繁而扩大,并且会跑输大盘。
但是在依靠技术分析中其背后有一个“一语成谶”的原理:因为许多投资者如果把技术图形的释义都牢记于心时,常常又会根据当时出现的图示不约而同地采取相应行动。于是乎每当图形发出“看涨”或“看跌”的信号时,买者或卖者就会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结果真的就会产生“预言自我应验”的现象。因此技术分析的基础原来竟然也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
正由于技术分析特有的滞后性与反技术的欺骗性,必须引起你的警惕。即使有时效果准确,我认为也是刚好巧合。股价必然从某个点准确到另一个点,在逻辑上本身就是错误。技术图形确实能反映一支股票的走势变化与实际涨跌过程。但是技术派无论如何高明,它始终是要用“线性”的东西,揭示股票涨跌的非“线性”实际。因此,它永远不可能正确,即使有时吻合,也只限于某一时期。
股市里技术图形本应是客观数据的反映,但由于庄家的骗线、高位的钝化等,难以使人相信。本来真实的成交量,可以反映买卖度,也因其一个人控制的多个帐户进行“对倒”的造假,而使人难以相信。而且当你习惯于整理分析以往k线,据此判断走势时,实际上很多人在和你做同样的事情,这样叠加后的强化结果,更加大了主力资金的对冲行为,而使你的分析结果完全失真。因此,炒股最致命的就是完全依据技术指标去操作。
所以在技术派经常谓之“顶背离”、“底背离”的现象,实际上是对线性的东西难以去衡量非线性的东西的有力证明。而股价、大盘走势决定因素,主要是所有客观因素在人们心态、心理反映后作出行动的结果。在经济学家眼里,一个经济周期依年或几年为一个计算单元。经济基础的基本面决定货币的长期走势,货币的供需又决定了股市的上下趋势,而这种长期趋势,又的确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导致市场思维中的非线性成为线性的可能。而这种本来客观的因素,被人的不同心理,如贪婪、恐惧、固执、犹豫等所扭曲,所以,自始至终又是非线性的。
良好的理论是去追求事务的本质,而不是在现象发生时替它去寻找原因,因为替过去的现象寻找原因,只能充分解释过去,并不一定能准确预测未来。未来与过去的关系,并非完全是线性的因果关系,时常出现非线性关系,很难做线性推理。因此,从现象来预测未来,时常不灵验。只有从现象中去探寻事务的本质,才能预知未来的可能变化。否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股票交易的操作,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美国物理学家惠勒曾说:“基本的量子现象只有当它被观察时才是一个现象。”而量子物理学家则认为,世界根本不存在严格的决定论,也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值,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永远是不准确的。例如,当人们要观察一个粒子的运行速度的时候,就无法知道它的质量,若知道质量的时候,就不知道速度,这就是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我们观察时,都会给观察对象一个力,最终会影响对象的状态。
所以,“预测不准确定律”是最准确的定律。正如一颗子弹如果射击出去,他的靶点往往不会是固定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的变化又是不能确定的。这就是测不准原理,也叫做不确定原理。也就是人们永远不可能同时准确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样,但是如果对其中的一个因素知道的越精确,则对另一个因素反而就知道的越不准确。
假如我们每个人对市场预测都是准确的,那就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的现实结果就是“市场总是错的”!而在股票市场若市场总是有效的,则炒股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能赚到钱,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赔了钱。
假设某一期间市场上交易者有100万人,按涨跌判断对错各占一半,刚好有一半即50万人(股民)的“判断”与股票本身的走势是完全相反的,而另一半50万人(股民)中,又有25万人买入或25万人卖出。虽然在这次交易中暂时操作正确,但没过多久又一种错误又发生了。在其中25万人本来先期买入的股民是正确的,假如股价上涨了,而卖出,之后发现又上涨了,又买入,但由于股价成本增高,导致股票数量却“奇怪”地减少了。若市场平均股价上涨50(百分号),且成交量始终没有萎缩(实际上,涨跌概率也是50(百分号)),则股民平均持有股票数会减少33(百分号)。这样等于25万人的股民又有8.25万人(或持有资金的份额)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而先期卖出的股民是正确的,也由于上述现象发生,又有8.25万人(或持有资金的份额)实际结果也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这就是大家经常讲的:赚了指数没赚钱或赔钱。实际上这一时间段里共有(8.258.2550)/100即66.5(百分号)的人是错误的行为!
有一个故事,两位骑手比赛,看谁的马最慢,一时难以决出胜负。如何让两匹马跑起来呢?一个智者传授了妙计,果然两匹马跑得飞快。你猜如何?原来他让两个骑士交换了座骑。因此,在股市中,股票不涨是因为散户没有与主力换位思考,而且持有它较多;一旦散户大量沽出后,它肯定开始回升。
17.专业人士预测准确率往往低于非专业人士
大家知道,股市上“专业人士”的信息量,比非专业人士大得多,再加上那些轻易得到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大多已无价值可言了,因为它早已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之中,何况进行股票交易时,究竟何种程度的信息能够被认为是充分而且必要呢?正如一张漂亮的地图终究也不会是它所描绘的地区本身一样,其股票信息在你大脑中的反映,终究不是客观存在的本身。专业人士预测后往往在市场上公布于众,大多数一旦被采纳,则肯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何况一些主力与股评家私下的默契配合,更是防不胜防。
特别是过去推荐股票非常成功的咨询师并不能证明下次或这次推荐的股票如之前同样成功,当大多数人认可这一次股票买入建议时,你想想在这个少数人赚钱的市场游戏规则中,难道“多数人不可能赚钱”的定律恰恰这一次会一反常态?所以,当你知道这个人是“股神”的时候,这个“股神”让你失望的时候也就已经到了!
而且,专业人士大多数关注的是较为系统的东西,非专业人士根本不知道,甚至不懂得这些专业的东西,也就是非专业人士有时又只能关注专业人士关注之外的“非有”,这反而更重要。由于宇宙中“付出与回报成反比的”规律的作用,甚至非专业人士得到的回报反而比专业人士高许多。况且专业人士研究的成果一旦公布,主力资金往往又会利用它,进行反向操作,更使其大打折扣!
股市里的预知,不是单纯的只靠计算或推导来知道其结果,有时根本无法想象的预知,才是对未来事件真实的预知!因为在股市从其深度计算上比起棋牌的计算难度还要低许多。股市的这种特征往往使得有较强的深度计算能力而缺乏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感到不知所措,这也是很多智商很高的知识分子反倒不能在股市中取得很好战绩的原因之一。
正如美国著名财经作家约翰特雷恩(johntrain)在《点石成金》(themidastouch)一书中所说:“一个知道如何将铅变成黄金的人是不会为100美元的报酬而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何况现在充斥市场中的股评家几乎全部免费荐股。当然,在股市上“老千”也一样,一旦自认为是“股神”时,那就是很快要被市场吃掉的时候。因此,大多数股民越来越认为股评家是“黑嘴”,实际上他们预测的股票上涨或下跌,大多时候也并没有什么内幕配合(受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因此,不要迷信什么“股神”,他们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很难改变,因为每个专家都希望自己是理性的。假如当中的许多人已陷入了常见的思维陷阱,他们往往是先确定一个答案,再为这个答案寻找理由。正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泰洛克(philiptetlock)所说,许多专家他们是“自己成见的囚徒”。在股市,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即使已出现与市场相反的结论,若预测上涨,但下跌开始,他们会美其名曰:主力震仓、打压吸筹;若预测下跌,但上涨开始,又谓之下跌中的小小反弹。总之,什么样的故事都会编出来。实际上他们何尝不想预测得准确,而受到股民狂热的“追捧”。所以,大多学有所成者为何成不了股市上博弈的“宠儿”,而那些理论知识贫乏的人反而“一夜暴富”,其道理即在于此。所以,建议你大胆质疑专家的权威,因为往往有巨大影响的意外事件,他们根本无法预测。特别是你自己在某些方面本来比专家懂得还多,但却要付钱请他们为你“预测或股评”,这也太滑稽了!
因此,在股市里,无论基本面掌握得多全面,还是技术面发现得多技术,而真正最后能胜出成为赚钱的少数人,决定因素还是每个人的心理面。
有时候非常准确地预测了大盘未来,也预测了个股的涨跌结果,但后来的交易结果,却又完全背离了之前的预测。由于人的记忆遵从“遗忘规律”,使得越远的事件对现在影响越小,无论多么重要。特别是身在股票市场中,有时“分析”与“下单”往往是两回事。这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即便有了正确判断分析市场的方法,最终在实际操作中又很容易被主观的一时冲动全部代替,不知不觉的交易结果与原来的初衷大相径庭。
美国“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曾讲:“重要的不是你对市场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是你在判断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钱,在判断错误的时候又赔了多少钱。”
18.你不知道的事,始终支配着你“知道”的事
《黑天鹅》一书作者塔勒布提出:我们的世界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以我们现有的知识而言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主导的,而我们却一直把时间花在琐碎的事情上,只关注已知和重复发生的事物。指出了研究“已知道事件之外”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即这样一种逻辑: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
正如打牌一样,牌始终是事先知道的那么多,而掷出去的骰子会是多少点,事先谁也不知道,但是只有骰子才能决定你拿牌的顺序与好坏。所以决定输赢的是掷出的骰子,而不是牌本身。可见“不知道”的骰子始终支配你“知道”的牌。
而且,发生的事,往往你不知道为什么发生,而一旦你知道为什么发生,往往它偏又不会发生,这又是思维、心物的平衡理论作祟。因此,只要你完全认为它不可能发生,终究肯定会发生;你认为它应该发生,往往又不会发生。
因此,在股市中,你要“与众不同”。在大家冒险的时候,实行保守主义,在大家谨慎的时候,则冒险,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应担心那些鲜为人知的隐蔽风险。
举个简单例子,你一个人出门上街,偶然碰到一个“熟人”,那么你预先不知道吧。但那个人只要在那个时间也到了你去的地方,实际上必然要碰到那个熟人,这样就是你“不知道”这个因素在起作用。相反,你如果事先设定上午要出门上街,想碰到某个熟人,但是你碰到的人是那样多,熟悉的人也许有一些,而你要想碰到你事先想见的那个人,恐怕概率又非常小。这就是你预先设想的那个人的“可知”的因素难以支配不可知事件发生!
如炒股,当你预知它会上涨时,你方才买它,但多数股民或一个股民的多数买入情形下,下跌的几率从理论上讲应该是1/2,但实际呢?我们曾对部分普通股民某一时期成交记录分析显示,其买入股票之后下跌几率大于75(百分号)。因此当你买入股票,若没有下跌,而是上涨了,则你显得很幸运,因此你应在一段时间内很快卖出。所以,当你决定买一支股票时,在按键是买入时,应突然停止,因为散户买入下跌的几率往往是75(百分号)。
大家知道“大象无形”的道理吧。“大象”,乃大千世界;“无形”,乃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形态和形象,即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大象无形”不是说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状和看不见的,而是讲最大的形象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是知变、应变和适变的变易之道。所以,真正最重要的东西与形状是看不见,也听不到,更讲不出来的!
所以在股市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身在股市绝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僵化的流程规范,有时必须采取出其不意有悖于常理的行为,也只有使用常人难以琢磨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主力或庄家的思维轨迹与脉络。实际上只有这种看似没有规则的套路,却能时刻面对现实而采取有效的应变之法。
正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