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财能力已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三大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能力。♀+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强调指出:“理财盲是社会中产生的‘21世纪新型盲人’,将会酿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悲剧。”然而理睬能力却成为中国孩子的短板,有父母抱怨:“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干,就会花钱!”“孩子只要手上有钱,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了浪费的习惯”“孩子的零用钱总是很快花光,经常没钱用”……要让孩子在未来靠自己创造财富人生,现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当务之急。理财教育对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的智慧和正确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1孩子炫耀金钱不利于其成长
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能的祸害。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所谓盲目攀比和炫耀就是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不顾实际情况与别人进行比较,向别人进行夸耀。这一点在众多的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同学之间比着看谁的衣服牌子更硬,谁的鞋子更贵,不是牌子的不穿,不是当红明星作的代言人的品牌衣服不穿,还有比较所用的书包、文具盒、钢笔,甚至小到橡皮也要比较谁的更贵更高级,比较生日派对谁的场面更隆重盛大,谁送的礼物更“拿得出手”,盲目比较谁家的汽车更贵更高级:“你看,你爸爸才开夏利,真丢人,我爸爸开宝马,撞坏了,你们家又赔不起,下次看到我们家的车,你家的夏利就赶紧让路,知道吗?”
孩子之间的盲目攀比和炫耀,会使孩子变成一个个的势利眼,使得孩子慢慢形成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取向。这种心理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在国外,很多富翁级的父母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和地位上的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们都教育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更不能炫耀金钱。
意大利有一位富翁教育儿子的方式很独特,儿子的衣着穿戴、零花钱远远不及一般工薪家庭的孩子,而且上学放学都是以步代车。他经常教育孩子说:“我是有很多的钱,但那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虽然你是我的孩子,但也不能坐享其成地花我的钱,你要学会自己去创造,而且即便自己将来赚了钱,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挥霍。”这位意大利富翁无非是在教育孩子抛弃父辈身份给孩子带来的特殊荣耀感,让他们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正确地对待金钱。
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出席典礼仪式,并发表了一段令人扫兴的演讲。他说:“你们以为在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读书,自己就很有成就,其实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个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让在场所有师生、校友感到瞠目结舌。耶鲁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是所有莘莘学子都神往的殿堂,居然遭到艾里森的无情批判,艾里森有点太狂傲了吧。
艾里森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接着说:“因为真正的优秀人才不但不以在这些所谓的名校读书为荣,而且毫不犹豫地舍弃了那份荣耀。微软公司ceo比尔盖茨在哈佛读到二年级,就毅然中途退学了;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迈进高等学府的门槛;我艾里森,世界第四富,曾被耶鲁大学开除;还有戴尔,这个行星上第八富他的排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与比尔盖茨是同学,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最后,艾里森对这些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安慰道:“不过你们也不要太悲观了,你们虽然不能像我们一样成为世界富翁,但经过几年后的努力可以成为我们这些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的打工者。”
艾里森的这番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并非一无是处。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父母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这种“身份荣耀感”和“炫耀金钱”的性质是一致的。当孩子过分迷恋父母拥有的金钱带给自己的荣耀时,其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
有一位12岁的小学生,是班里的积极分子。有一天,班主任号召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钱,他第一个站起来响应说:“老师,我家有钱,我可以捐!”班主任就问:“那你准备捐多少啊?”“捐5万!”他虽然不清楚5万是个什么概念,但是他知道那是很大的数目,一般的同学没人捐得起的。于是,放学回家后,就向父母要5万块钱的捐款。父母一听惊呆了,他们只是在孩子面前提到过5万块钱的存款,但孩子不知道那是父母多年的积蓄,是用来买房子的钱,害得父母不得不赶到学校向老师做一番解释。
真正的富有者往往不是靠炫耀,也不是靠继承祖辈的遗产变得富有的,而是靠个人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如果孩子过早地沉迷于“炫耀金钱”中,产生“我的父母很有钱”“父母的钱就是我的钱”的思想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锤炼自己的创富本领,注定会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父母不管多有钱,社会地位多特殊,也不要让孩子产生靠父母吃饭的想法,而要教育他们以一颗平常心,靠自己去积累财富。
2理财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
不仅要教育我们的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佚名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孩子终日被埋在书堆里,即使“减负”后,父母们在课外也都倾其所有地让孩子们接受一些电脑、书画、琴棋、体育等方面的教育,而唯独忽视了对孩子的节俭及理财方面的教育。
如今,由于孩子能从大人手里轻松得到钱,而且有求必应,财源滚滚,所以,很多孩子也学大人,讲究吃、喝、穿、用的高档次,有钱就花出手。孩子们的理财观念也就随之越来越差,甚至上大学及工作以后,理财方面仍是一塌糊涂。
而西方国家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理财及节俭方面的教育。
在美国,有专门针对少儿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
小孩子从3岁起,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5岁时知道硬币的等价物,并知道钱是怎样来的;
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以培养其“钱能换物”的理念概念;
8岁时知道他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12岁时就知道制定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国内外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理财,长大后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会孩子节约,学会合理地花钱、理财。现在的孩子则更将不可忽视生存必备的基本条件赚钱观念和理财能力。
有关专家指出,父母完全能够教会孩子具有经济头脑,也能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这类教育宜早不宜迟。受到良好金钱观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确的心态,处理好人与金钱的关系。♀
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是贪图富贵,挥金如土?还是只挣不花,做守财奴?虽然有钱没钱都可能导致罪恶,但金钱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首先应该弄清自己的价值观,否则无法成功地教育孩子。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国的许多父母一般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而且给孩子零用钱也比往昔的父母慷慨大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孩子拥有的零用钱是多了,却花得毫无珍惜之意,甚至有的挥霍无度。他们正面临一个学习的困境;不知道如何节俭为妙,也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钱,更遗憾的是没有有意识地教过他们。
其实,许多成年人自己也缺乏管理金钱的正确观念和方法,大多都是从错误的经验中学习来的,只是有时付出的代价大了些。孩子如果能够及时学习到管理金钱养成良好的节俭朴素的作风,将有助于他们自律、自重、自信等生活习惯与人格的培养,而理财教育对于父母而言是责无旁贷的,是必须抓好的家庭教育关键问题。
家长在对孩子节能型理财教育时,可以做做孩子的“债主”。
今天,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就要开始面对经济上的考验了,他们会被铺天盖地的以信用卡、学生借贷和各种消费借贷形式出现的信用贷款所淹没。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良好的信用借贷习惯,在借钱之前他们就会反复考虑:“为了借到这个东西,我使自己背上还债的负担,值得吗?”那么,他们长大后就能从容地应对这个到处是信用消费的社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就会尽早地获得经济上的**。
相反,如果孩子没有丝毫的借贷经验,如果他们的信贷习惯不好,那么,他们成人之后很容易掉到信用消费的陷阱里而不能自拔。要么被债主追着讨账,要么做太多的抵押,要么让每一张信用卡都透支,总之,直弄得使自己的经济生活入不敷出。
因此,如果孩子主动向父母借钱,那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父母应该坦然地做他的“债主”和他签订一份正正规规的借贷合同,然后把钱借给他。在孩子“负债”的过程中,他会体验到借钱买东西,然后花上几个月还债的感受;他会明白债务是一种严肃的责任;他会知道不得不为自己早已失去兴趣的东西而还债是什么滋味。
做孩子的“债主”时,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给孩子的最高借贷额不应超过两个月的零花钱,如果你每个月给孩子30元为零用钱,那么给他的最高借贷额就是60元。
第二,还款期限应以两个月为宜,如果把还款时间拉得太长,很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不允许孩子拖欠或抵赖欠款。父母借钱给孩子的一个重要借贷原则就是让孩子必须归还借款,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以,当你想他们收取欠款时,不要接受任何不还钱的借口,不应该让孩子养成拖欠甚至抵赖的坏习惯,否则,他们就不会深刻认识借贷是一项严肃的责任,如果父母妥协,孩子就学不到关于借贷的最重要的一课:千万不要在没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借钱!
当孩子第一次按期、如数还清你的欠款后,他们会因自己能够守信用,履行诺言而备感自豪,当然,孩子在整个借款过程中毫无痛苦,心情愉快;他们为了按期还钱,不得不放弃本想购买的东西,这种感觉会让他们觉得痛苦。但恰恰因为如此,以后他们再想借钱买一些意义不大的东西时就会更加谨慎了。
3让孩子了解必要的金融产品
花时间帮助教育我们的孩子理财,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光?
美国投资家巴菲特
现在是一个经济时代,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是必须的,因为孩子迟早要遇到这些事情。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金融知识很多,投资的方式也很多,孩子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但有一些投资的简单常识孩子也必须掌握,如对自己的资产做最大程度的利用,让它成为自己赚钱的途径,追求财富时要懂得主动等。
现在,金融产品特别多,比如,基金、股票、债券、保险、信托等。当然,也有外汇、期货以及一些不太常见的银行自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在这里,就常见的金融产品做一下简单介绍,以方便父母给孩子进一步讲解,让孩子更好地领悟。
通俗地讲,基金就是汇集众多分散投资者的资金,委托投资专家(如基金管理人),由投资管理专家按其投资策略,统一进行投资管理,为众多投资者谋利的一种投资工具。每股基金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基金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基金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募集完资金后,封闭且规模不变,有期限,期满后按持有的股份额来分配剩余资产。开放式基金没有期限,随时可赎回的基金。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股票的作用有三点: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它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特征。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公司不同,所设置的保险项目也不同,但是同一类型的保险都大同小异,以便于人们安全投保和增值投保。
信托简单地讲,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作为一种严格受法律保障的财产管理制度,通过基本的三方关系(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来更安全、更高效地转移或管理财产,从而满足人们在处置财产方面的不同需求。其职能概括起来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
以上内容虽然比较专业、抽象,也比较晦涩难懂,但是,这些确实需要父母及早让孩子了解,孩子越早了解金融知识,就会越早具备理财能力以及掌握获取财富的技能,从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易、更快、更早地获得成功。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金融产品,其他的诸如外汇、期货、国债以及银行自行发行的金融产品也应该让孩子尽早了解一些。♀
4用零花钱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
年轻人应该先从攒钱开始,收入像河流,财富像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财富。
国家理财规划师刘彦斌
生活在富裕国家的孩子们,一般从**岁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了。那里的孩子们经常会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绝不会迁就他们的。孩子们每周仅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有限的零花钱,通常只有几枚硬币,这样,孩子在买东西前就会再三权衡自己最需要什么,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慢慢积攒。
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办人,在美国商业界,提起他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其拥有的私人财产早已高达十亿美元以上,一向热衷慈善事业,截至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对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
但洛克菲勒本人生活上一向保持着节俭的作风,平时花钱都很节省。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10美分,于是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
秘书说:“请不要介意,10美分算不了什么。”
洛克菲勒听了正色道:“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1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10美分的利息啊!”
人们很难将洛克菲勒如此节俭的作风与其亿万富翁的身份联系起来。不仅洛克菲勒本人注重节俭,而且他的子女也都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作风。洛克菲勒家族能够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仍在续写其历史的辉煌,独“富”天下,完全打破中国“富不过三代”铁一样的定律,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们的家族拥有如此多的财富,每一代子女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始终坚守“富而不奢”的价值观念,防止孩子挥金如土。他们首先不让孩子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其次,就是对儿女的零用钱这样的小事他们也始终管得很紧。
他们对子女的零用钱做了以下细致的规定:7、8岁的孩子每周只有30美分的零用钱,11至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的每周有2美元。这些零花钱每周发放一次。同时还为每人买了个小本子,要他们记清楚钱的去处,当下次领钱时需要孩子们将账本交给家长检查。如果钱账记得准确无误,没有随便乱花,下次发钱的时候会多给5美分,否则会少给5美分。此外,父亲还鼓励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挣取金钱,比如,捉到走廊上的苍蝇,每一百只可换取10美分,捉到一只耗子,可奖励5美分,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个花瓶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背柴禾、劈柴禾也有奖励。
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皮鞋每双5美分,长筒靴每双10美分。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
后来女子们都长大成人,先后进入了大学学习,父亲给子女的零用钱与普通家庭孩子的标准相差无几,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超过了这个标准,需要另外申请。这个规定曾一度让一向贪吃贪玩的四儿子温斯格普在大学交女朋友期间花销过大欠下一笔债,因无力偿还,只得向大姐巴博请求救援。
有的儿子有时的确发现自己手头现金拮据,某个期间花的钱超过了预期,不得不请求父亲提前给钱,而父亲通常会表现出很失望的样子,并把儿子的请求当做是教诲和指导的机会,让孩子做好自己的开支。
父母一定要利用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机会,对孩子的零花钱进行必要的约束,既不阻碍孩子**性的发挥,又让孩子在支配零花钱的时候,增强理财观念、培养**自主的能力,并在使用零花钱的时候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即使孩子还小,也不太懂得确切的金钱数目,父母如能固定给孩子零用钱,也可以帮助他们开始练习支配金钱,因为零用钱可以说是教导孩子如何计划、做决定、储蓄的有效工具。零用钱的数目一方面得考虑家中的经济状况与其他家庭标准,另一方面则视孩子的年龄与实际需要而定。刚开始不宜给得太多或太少,因为给得太多,孩子在不知如何妥善运用的情形下,容易养成浪费的习惯,而给的太少,则失去给零用钱的用意,也达不到教导储蓄的目的。
孩子的零用钱不是向父母求来的,父母千万不要以为给孩子零用钱是施小惠,因为只要父母答应给了零用钱,就已经属于孩子的了,至于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钱也是孩子自己的权利,父母不应横加干涉,只需从旁指导和建议如何善用即可。假若孩子买了不实用的东西,或者真需要某个东西,钱却花光时,他会比父母更懊恼,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他自然会从中学到教训。
父母得守信用,在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并如数地给零用钱,如没有特殊的理由最好不要拖欠。因为晚给一天,孩子会对父母的信用产生怀疑,这是很单纯的想法,并非孩子小气或爱计较。同时,零用钱不能成为奖励和惩罚孩子的工具,如考试成绩100分,给10元;碗没洗,扣5元等。奖惩问题与金钱教育是两回事,而且这种做法常常使孩子产生“以钱控制人”的错误观念。
5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
如今的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其中,压岁钱就是孩子获取金钱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大多数家庭条件好了,过年封给孩子的压岁钱“红包”也越来越大。据调查,有80(百分号)孩子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有5(百分号)孩子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对于这部分收入,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妥善地支配,只有少数比例的孩子头脑中有存钱的概念。因此,帮助孩子打理好压岁钱,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就成为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从小没有“储蓄罐”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认识。
美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储蓄观念的培养,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如果买一杯要花50美分的话,父母就会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你才能买来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孩子的储蓄意识。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在生活中,都以积蓄钱财为荣。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如果每天储蓄2美元,10年、20年后,很容易达到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赚钱机会。也就是说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而且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
(1)为孩子买三个储钱罐
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的重要日子中,一起去挑选他们喜欢的存钱罐,当作礼物送给他们,让孩子更重视自己选择的礼物。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中,建议父母最好给孩子买三个漂亮的储钱罐,第一个罐子里存进用于日常开销的钱;第二个罐子里存进将来某个时期购买较为贵重物品的钱,比如一辆童车、一件火车模型、送给爸妈的生日礼物等;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当孩子看到储蓄罐里存有数目不菲的钱时,他会觉得很惊喜。当孩子用“自己攒的钱”买到自己想要玩具时,会比轻而易举地从父母处得来更加珍惜,还可以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2)一起决定应该存多少钱
可以根据孩子平常的花销,计算出每天可以节省多少钱,将这些钱存起来;也可以根据孩子要买东西的价格,制定出每天应存多少钱。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或半年)父母需检视孩子的财务状况,若孩子确实做到了,可以颁发一笔“量入为出”奖金,或是增加一点零用钱作为鼓励。
(3)给孩子在银行开设理财账户
让孩子早早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经济上的**性,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可以陪孩子到银行办理帐户的申请,只有等孩子正式拥有了自己**的账户后,让孩子通过消费来理财的学习才算系统、全面地展开了。
**帐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培养孩子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即所谓的“该消费时就消费,该节约时就节约”。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一本存款簿,知道其中的数字意义时,他会愉快地看着日渐增加的存款,进而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如果存款簿的数字很少,而又有想买的东西时,孩子自然得加紧储蓄的努力了。
当然,这样做对孩子的耐性是很强的考验,如果孩子对此感到灰心而失去存钱的兴趣,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比如在吃蛋糕、买玩具、买手袋……这样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中,通过分析、转移注意力、加大延迟满足的威力等各种方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4)传授给孩子存款方面的知识
当家长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让孩子了解银行的作业流程、atm功能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利用自己的帐户理财,利用银行的对帐单、投资报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复利”的效果,鼓励孩子多储蓄。
(5)建立孩子的理财目标
帮助孩子成为在经济上有责任感的孩子,并协调好短期消费**和长期投资资源之间的关系,家长责任重大。如果孩子压岁钱数额较大,除了存定期储蓄以外,还可以精打细算,适当选择增值快的理财方式。
(6)准备一本账簿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常会代管孩子的礼金或压岁钱做储蓄,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得账目清楚,最好的方式是准备一本账簿,清楚地记下每一笔进出金额的数字和日期,其意义并不是与孩子锱铢必较,而是兼具互信和鼓励的表现。
(7)引导孩子学会储蓄
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乱花钱,而且最好是能把一部分的零钱或压岁钱存起来。但是,孩子大多数是立即享乐主义者,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则很难让他存下钱来。
为引导孩子学会储蓄,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要求买一些价格较贵的东西,如他想买一套音响或一辆自行车,建议父母提供孩子部分的补助比例要相对提高。例如,6岁大的孩子想买一件价格200元的模型汽车,父母可以告诉他:“只要你存了40元,我出其他的160元。”而如果父母告诉他各出一半钱,孩子一想要存那么多才得到,就可能放弃了存钱的念头。虽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存钱是为了将来买到真正需要的东西,有时得忍痛放弃一些眼前想买的东西,在买东西时虽然孩子只出了1元钱,他也会比较爱惜。
6让孩子从小远离“富裕病”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谚语
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幸福,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条件一般的家庭,用金钱来溺爱和娇惯孩子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上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们对孩子的呵护更是关怀备至,使得孩子狂热地购物和花钱,对物质需求的期望日益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却日益减弱……变得越来越脆弱、贪婪、无情、无能起来。
某报纸2006年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家住重庆某镇的一个全身名牌服饰打扮的男孩在马路上与多名警察发生正面冲突,警察被打,警车被砸,挡风玻璃碎片落了一地。
后经调查得知,这名男孩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的儿子,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因家境殷实,孩子的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全由保姆侍奉,对孩子的日常花销,家里是有求必应,绝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裤子口袋里揣几张百元的钞票是习以为常的事。
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的他,有了钱,不是邀几个哥们逛大商场,买各种玩具、零食和名牌服饰,就是请同学下馆子,吃火锅,打游戏。一天下来,几百上千元钱便不见了踪影。
但这名男孩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上学路上经常雇用别的同学给他背书包,课外作业则雇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男孩花钱大手大脚,时不时地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后来父亲图省事,便毫不犹豫地将一万元人民币划入儿子的**帐户,结果,这位年纪小小的“款爷”在学校占了两项第一而名声大噪: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据这位男孩的老师反应说,他是个体育特长生,每次校运会上都能拿到跳远第一名,百米跑还跑出过11秒的好成绩,但是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差,生活中很简单的事情处理不好,而且承受不了一点挫折。
他最要好的同学反应说,他最害怕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同学过生日时,都有父母陪伴,那种温馨场面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因为他生日的时候,父母总会给他一笔钱作为生日礼物,让他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请同学一起开个生日party什么的,但从来都没时间亲自给他过生日,因为要忙生意。这位男孩并没有从父母的这种疼爱方式中切身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他常常苦笑说:“别的同学过生日,都有父母陪伴在身边,送上温馨的祝福,而我只有下馆子,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抽出点时间来陪陪我!”
从这位男孩的成长经历来看,家长给孩子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替补父母的真爱,金钱对于孩子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旦孩子对金钱的**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孩子做出不正当的事情来。然而,在现实中,父母给孩子提供大量金钱维持日常开支的做法,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曾有人对现代大城市的孩子生活消费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让很多大人吃惊:独自住一间面积足有10平方米的房子不足为奇;每月伙食800元也属正常;服装平均每月200元,教育费用平均每月200元都算小意思;零花钱及娱乐费一个月100元还算是少的。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孩子要读“名校”、穿“名衣”,用名牌玩具,还要出国旅游……加起来孩子的花销甚是惊人!
作为家长,我们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我们最需要给予孩子的是正确的关爱和教育指导,而不是溺爱和无休止的金钱方面的娇宠,以免让金钱在教育中惹下祸端,害了孩子。父母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呢?
(1)要提高对“富裕病”的认识
父母应该认识到,“富裕病”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富裕病”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太过富裕的孩子不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他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就越不满足。所以,还是尽量让孩子远离“富裕病”。
(2)树立“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防止孩子成为“漏斗型”爱的牺牲品
不可否认,今天的孩子太过“幸福”了,有享受不完的“爱”。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在“漏斗型”灌注的爱下成长的,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人也尽可能地甚是透支性地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他们还拼命为孩子积累财富,以期在自己死后为孩子留下吃不尽花不完的财产。实际上,孩子真的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爱”,如果硬要让孩子享受的话,他很可能会“吃不消”,从而产生“富裕病毒”。
(3)给孩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些成功“富过三代”的家族的教育方法。比如,世上最富有的家族“沃尔玛集团”的华顿家族,从来不给孩子零用钱,而是让孩子通过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比如让孩子修剪家里的草坪、清理家里的废品等,并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和父母的辛劳,同时也加强了亲子交流。
7让孩子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开端。但是,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尤其是家庭收入都得到很大改善的今天,父母已经大大地忽略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个没有节俭习惯的孩子不会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的道理,也就更不会去爱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同样,一个没有节俭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可能热爱工作,因为节俭与勤劳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懂得辛劳的人,才懂得一衣一食一物来之不易,也才懂得俭朴,在工作或事业中才会刻苦顽强。
节俭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血汗钱为自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节俭有利于提高孩子**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越来越被父母重视了。
华人首富、亚洲投资界的“超人”李嘉诚先生之所以把资本运作得如此之大,这跟他会节俭和会理财是绝对分不开的。他参加活动时从不讲究自己着装的品牌,穿的都是十年前做的西服,戴的是日本的廉价手表,脚上穿的是经过几次修补的鞋子,住的还是30年前的房子。
李嘉诚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手上的每一分钱。有一次,他上车掏手捐时带出的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他不顾天外下着雨坚持要下车去捡,后来有人帮他捡起了那枚硬币,李嘉诚付给了这个人一百元钱作为报偿,周围的乘客对李嘉诚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他说,那一枚硬币如果不捡起来,可能就会被雨水冲走,浪费掉,而这一百块钱却不会。
还有一次,他在澳门参加一个招待会,被安排坐在宴会大厅的中央主席台上。当宴席快要结束时,李先生看到他桌上的一个盘子里剩下两片西红柿,就笑着吩咐身边的一位高级助手,两人一人一片把西红柿分吃了,这个小小的举动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还有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拥有不少财产,但是他在穿着上从不追求名牌,一件衬衣往往穿到后领都磨破了也不舍得扔掉,他生前立下遗嘱,内容之一竟是要在他去世后,把他穿过的衣服送给孙子们留念。受父亲的影响,包玉刚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喜欢写纸条传达指令,这些纸条不但用粗劣的薄纸写成而且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一来,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就可以写三四次。
在国外,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富有而摆阔。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普通车位几乎被占满了,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绰绰有余。朋友就建议把车停在那儿。比尔盖茨知道这儿要比普通车位车位贵好多,就拒绝朋友说:“那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我来付。”朋友坚持说,但是比尔盖茨一直坚持要找个普通车位。
比尔盖茨并不是小气,更不是没有钱,而是讨厌厌物不等值,只要是对应花的钱他从来不会吝啬,这些年来他为慈善机构所捐的款额可以为证。
还有19世纪美国著名的大财阀哈理的祖父勒克菲尔是美国勒克菲尔财团的董事长,他的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家境非常好。但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的一个家规就是:孩子长大18岁以后,经济上必须自理。哈理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还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因为这是家规。”
现在被教育界广泛引用一句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可以说是经验之谈,智慧之谈。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物质享受,而是从小为孩子打下一生受益的基础,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拥有幸福的人生。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不权衡需要、不权衡利弊的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习惯,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可以下几点做起:
(1)做孩子的节俭榜样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熏陶感染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所反射出的是父母平日的行为。要知道,父母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
(2)从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俗话说的“有钱难买幼时贫”,这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简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简朴美德。俭以养德,许多事例表明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给孩子的永久财富。
父母要教会孩子量入为出,可以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其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不仅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同时,要在生活上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
(3)给孩子花钱要节制
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也无论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也一定要有所节制,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所说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并没有定数,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日常消费来预算,这些开支主要包括了买零食、午餐费、车费、购买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另外,父母还要给孩子一些额外的钱,也就是说,给孩子的钱要比预算宽裕一些,这样才能为孩子自觉的存储行为创造可能性。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