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演讲内容空白
对立与对比的巧妙运用
一、对立思维的含义。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在《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一书中,反义词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反义词就是所谓意义相反的词,它所反应的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原本的对立特性。因此,哲学史上也有“二元论”之说,即将互为对立的双方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或假设,而这种二元论思想到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那里对辩证法的研究,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极至。
《中庸》第六章:“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绝不是是非不分、黑白混淆,“执两用中”是中庸的精髓。因此,中庸是一种对立思维的大智慧。对立思维不仅要求人们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更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小中见大。
例如,2008年,**总理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前往灾区视察,期间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写在北川中学教室的黑板上。这四个字中透露这对立思维的精华,迎合与辩证的思想。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的双方,如:大小、得失、有无、多少、长短、远近等。
二、对比的具体分析。
对立思维的哲学规律与范畴,即为演说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规律与范畴,有助于演说者思路的打开。对比是对立思维的外在显示手法,下面以鲁迅《故乡》为例来对对比手法进行详解:
1人物形象的对比。在外貌上,少年闰土更加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描写如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在受尽生活折磨后,变得愈加惆怅悯然,描写如下“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通过这样的对比让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人眼前一亮。
2动作、语态对比。少年闰土由内而外地流露着活泼开朗、聪明勇敢的特质,例如:他善于在雪地罩捕鸟雀,也敢于在月夜叉刺狡猹,心中有着很多世上的新鲜事,并且有着一吐为快的豪情。而中年闰土,用文中的话来形容便是“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可见,此时的他已经变得迟钝麻木,痛苦难言,郁结在心,难以释怀。这样的对比,让读者为闰土的改变深感惋惜,给人的心灵上造成猛烈地冲击。
3思想、精神对比。少年闰土情真意切,质朴纯真,如“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可见他与文中的“我”相识的很富有童趣。中年闰土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不但成文中的“我”为“老爷”,而且让儿子“给老爷磕头”,并认为年少时后哥弟相称是“不懂事”之举。
4生活态度的对比。少年闰土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希望,诸如,他喜欢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等,中年闰土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与神灵,所感兴趣的事物只有“一副香炉和烛台”。这样的对比让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具体,更能够将人物的精神世界打开。
三、比较的好处。
对比作为修辞手法中的一种被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用除了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之外,也有助于中心思想的传达,将其运用到演讲中则可以让演讲变得更具说服力,也让演讲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1对比能够增强演说的说服力。以“教育孩子”的话题为例,演说者可以将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从中理顺出正确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有的家长则坚持让孩子“以学为主”,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可以“放任自流”的,这些观点中家长们会各有见解,通过分析演说者得出“劳逸结合”、“寓学于乐”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并列举出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所具备的优势,如此以来更具说服力。
2对比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价值。一位老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拿了一张白纸问学生们:“这张纸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回答各异:很薄、很软、实用、不坚固等。随后,老师又在这张纸上滴了一滴黑色墨水,墨水浸透了白纸,成了纸中央黑黑的一小片。他又将这张纸拿起来,问道:“现在大家从这张纸上发现了什么样的特点?”,“被墨水污染了。”、“没被污染的部分特别白。”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上了这张纸的另一个特点,“白色”,这个特点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的。
3对比能够让演说内容变得丰满。演说者通过对比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思路,比如说,当提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时,演说者提到诸葛亮,就很容易联想到周瑜,因为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说;提到薛宝钗就很容易联想到林黛玉,因为有“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说;提到刘备的仁厚就很容易联想到曹操的奸诈;提到李白的豪放就很容易联想到李清照的婉约等,而所能想到的都可以在讲台上提及,演说内容也变得充实有力。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