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陈大军师正在田间,仔细看着手中的一株麦子,根枯黄。
“已经多久没下过雨了?”陈大军师问着边上的一个老农道。
“先生,从四月至今,便没下过雨,就连秋雨都没见一滴”老农见是我们陈大军师亲自开口,有些受宠若惊。
陈大军师这半年以来都是活动在乡野之间,大力发展农耕,如今的并州虽然谈不上富足,但是却已经能够让大部分百姓家有余粮,住有所居,衣能蔽体,这便已经很难得了,在这个乱世,并州已经成了人间天堂所在。
而洛阳等地,不少百姓都偷渡到并州来,陈大军师也令杨修纷纷登记在册,给他们分发土地,传授他们种植技术,令这些百姓感激涕零,而并州的人口也已经突破了四百万,直追号称河北第一州的冀州。
陈大军师听到老农所说之后,心里不禁腾起一股彻骨的凉意。
陈大军师记得历史上汉末有天下共有六千五百多万人口,但是道了三国末期整个天下连一千万人口都不到。
这里面有黄巾起义的原因,有诸侯征伐的原因,但是陈大军师记得最大的原因便是天灾**,陈大军师已经不记得这是哪一年的事情,却知道这两次天灾分别是一次大旱和一次洪水。
“来人,准备好快马,我要去邺城面见主公”
“是,先生”
亲兵虽然不知道陈大军师为什么要突然之间便要去见刘大爷,但是也不敢耽搁,立即前去准备了。
陈大军师知道如果这次是真的话,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比之诸侯间的相互混战造成的伤亡要大好几倍,这将是一场真正的浩劫。
陈大军师马不停蹄的向着邺城赶去,因为陈大军师知道这种事情耽误一日,就会有不知道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身边的亲兵们也不知道陈大军师这是发什么疯,但是也饿不好问只好纵马跟上。
第二天正午陈大军师便已经赶到了邺城这一路上陈大军谁除了吃饭喝水换马便是赶路,到了邺城之时,陈大军师面色苍白,身体疲惫。
当陈大军师灰头土脸的走进邺城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把他认出来,陈大军师直接率领着亲兵来到了中山靖王府。
“站住,什么人?”门口的白耳精兵显然没有认出陈大军师。
“大胆,连军师都不认识了”陈大军师背后的亲兵大喝道。
那亲兵盯着陈大军师看了半天,惊道:“真是军师,快去禀报”
这个亲兵乃是陈到的部下,前翻没少在辽东还和陈大军师一起去抢劫,当下认了出来,立即前去禀报了。
刘大爷听说陈大军师来了,立即出来相迎。
“四弟,你这是怎么了?”刘大爷见陈大军师这幅模样,吓了一跳,还以为有什么紧急军情呢。
但是想想又不可能,如今谁还敢找他们的麻烦?
“大哥,咱们进去说”
“好”刘大爷立即上来亲自扶着陈大军师,向着府邸内走去。
陈大军师坐下歇了会,有喝了点水之后,才道:“大哥,天下百姓将要大祸临头了”
“怎么回事四弟?”刘大爷一惊道。
“自今年开始,天下将会遇上百年难见的旱灾”
“什么?旱灾?”其实刘大爷也对今年的天气有些了解,但是没想过将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不错,所以我才星夜赶回来,希望大哥能够早作准备”陈大军师心里平复了不少,但是说话还是有些喘。
“四弟,你是怎么知道的?”刘大爷有些意外道。
这倒是把陈大军师军师给问住了,自己一路上光顾着赶路,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总不能说我是几百年之后来的吧?
“大哥,此事千真万确”陈大军师一激动险些说漏了嘴。
这下刘大爷更加疑惑了,双眼盯着陈大军师看了半天,然后冲门外喊道:“来人,将我书房的红色木箱拿过来”
这下咱们陈大军师也不知道刘大爷胡虏里卖的是什么药了。
须臾一个内侍抱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红漆刷的箱子,十分的精致,刘大爷小心翼翼打开了箱子,陈大军师顿时傻眼了。
里面不是别的,只是几件衣服,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咱们陈大军师当时和刘大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穿的衣服。
叠的整整齐齐的,一双白球鞋,一条牛仔裤,还有一件衬衫,更让陈大军师无语的是,自己的那条内裤也让刘大爷给收藏了起来。
“四弟,说说你的来历吧,前年我取下西凉之后,便让不少游走于西域的商人关注过,但是他们都没有见过你的这种装束”刘大爷双眼紧紧的盯着陈大军师。
陈大军师记得,自己这身衣服早就扔了,没想到让刘大爷给收藏了起来。
“大哥,有些事情隐轩也有苦衷,大哥就不要问了”陈大军师为难道。
刘大爷一听,随即叹了一口气道:“也罢,这件事我就不问你了,不过这天灾之事,你必须回答我”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自古以来天灾不少,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每个人一生也不见得能够遇上一次,刘备如何能相信?如果要是劳民伤财,最后所谓的天灾并没有出现的话,那他刘大爷怎么跟河北的百姓交代?
不过这个咱们陈大军师倒是可以糊弄一下立即道:“大哥,你看过我的物理书吗?天地之间的玩物本身就有自己的规律,就像是花开花谢,沧海桑田一般,就比如大哥明天知道自己会去上朝和众文武议事一般,那大哥便是等于预知了明日”
陈大军师这招忽悠的当真是厉害,刘大爷好像抓住了一丝玄机,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想想这么多年以来自己这个四弟到现在似乎还真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大哥,此事万不可耽搁”陈大军师急道。
“你这小子,我倒是想问你,你为什么不让并州百姓先应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