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转出巷口,就见主子正等着自己。////他正欲上前回话,主子已经翻身上马,向着城门疾驰。他急忙上马追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谢三的身影渐渐远去。直至两匹马儿先后出了城门,谢三才放慢速度。
刺目的晨光下,主仆二人一前一后默然赶路。大半个时辰后,谢三率先入了树林,马儿没走几步,他猛然拉住了缰绳。
“三爷,怎么了?”长安一脸战战兢兢,生怕主子再次心血来潮,转而折回蓟州。
谢三对长安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压着声音:“有血腥味。”罢,他眯着眼睛朝树林深处看去。
长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幽深的径蜿蜒至远方,仿佛直通际,看起来并不无异常。他暗暗深吸一口气,只闻到树叶的清香。“三爷?”
“嘘!”谢三环顾四周,整片树林安静得可怕,听不到半点虫鸣鸟叫。他浑身肌肉紧绷,压着声音吩咐:“我去前面查看,你在这里等着。若是听到打斗声,你赶快回蓟州搬救兵。”
“可是……”长安咽下了后面的话。早几年,他若是知道,自己不会武功会成为主子的累赘,他拼了命也会学一些防身功夫。如今,除了尽量不拖累主子,一旦被擒,他只有自杀一条路。
长安紧张地盯着谢三的背影,几乎无法呼吸,谢三却只是骑着马儿,一步一步稳稳向前。
沙沙的树叶间,微风一缕一缕吹过树梢。谢三看到了路旁偶有被折断的树枝。也闻到了愈加清晰的血腥味。可四周不见人影。更没有尸首。若是野兽猎食,绝不会令得整个树林悄无声息,死一般寂静。
不知走了多久,谢三发现四周的血腥味渐渐淡了。他不知道是日渐高升的太阳驱散了血腥味,还是屠杀只存在于他刚刚走过的那一段路。他调转马头,往回看去,唯见长安立在径的另一端。他检视路面,径并无血迹。不过他也很清楚,若是专业杀手,临走前一定掩盖了血迹。
“过来吧!”谢三对着长安大叫。不是他没胆量去林中查看,而是他们只有两个人,他又对这片林子不熟悉,没必要涉险。
待长安靠近,谢三交代一句:“我们先与其他人汇合,再做打算。////”便策马往陵城方向赶去。
从蓟州往京城方向,陵城是必经之路。早前,谢三吩咐手下。出了树林后找一处茶寮等候,可他们一路疾驰至陵城郊外。也不见自己的手下。
“三爷,他们会不会因为没见着茶寮,所以进城去了?”长安奇怪地看着空无一人的官道,低声咕哝:“上次经过这里,明明很热闹的,边上有不少商贩,今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谢三没有回应他的话,只是举目朝陵城城门望去。他的手下不可能那么没交待,就算他们察觉不对劲,进了陵城,也会留下一人向他汇报。再四下这片寂静,就仿佛刚刚经历过屠戮的战场,一切都太不寻常了。
“三爷?”长安低唤一声。
谢三举目望着远处的村落,道:“你去那边的村子问问,昨晚是不是有事发生。”话毕,他又叮嘱长安:“你自己心些,若是察觉不对劲,马上离开。没什么比性命更重要。”
长安听谢三得慎重,赶忙点头,又焦急地:“三爷,那您在这里等着我,千万别进城,我去去就回。”
谢三朝长安挥挥手,只一个时辰后,与他原地汇合。待长安走远了,他调转马头,往城门去了。
长安走了一段路,回头不见谢三在原地等候,他一阵担忧,狠狠一抽马鞭,朝着最近的院走去。
忽然间,长安隐隐约约听到孩童妇女的啼哭声,他的心狠狠一揪,再次扬起马鞭。眼见院大门敞开,他慌慌张张跃下马背,一只脚刚踏入院子,就看到了堆积在墙角的尸体。他一下跌坐在门槛上。
不知过了多久,长安大着胆子站起身,确认屋内空无一人,他走向墙角的尸体,只见死者怒目圆睁,鲜血已经干涸。他压下胃中的不适,学着谢三的样子,检视尸首的伤口,发现他们都是被利刃一剑封喉,尸体已经冰凉。
长安不忍再看,白着脸往外,一溜烟跃上马背,正欲折返向谢三回报,又听到院后面的村落传来啼哭声。
鬼使神差的,长安循声而去,远远就见老人孩子哭成一团,有的喊着“爹爹”,有的直唤儿郎的名字。
长安走进村子询问,很快得知,原来早上的时候,村子里突然闯入一群黑衣倭寇,不由分抓走了村子里的男人。有反抗的,他们二话不,提刀就杀。不过一盏茶的时间,村子里的青壮年全部被抓走了不,另有十数人被残忍杀害。
长安咬着牙检查尸体,死者要么被一剑插心,要么一刀砍在头上,还有人被拦腰砍死,行凶者分明刀刀致命,旨在杀人。
看着村民们的惨状,长安心中一阵翻江倒海。任何有血性的人,看到眼前的场景都会怒发冲冠。他终于明白,为何老百姓们那么痛恨倭贼,为何林捕头一提到倭寇便双目血红。
不同于村庄的惨烈情景,陵城城门外却是一片安静祥和,唯有紧闭的城门透露出了事态的严重性。
谢三抬头望一眼城墙上的士兵,脸色微沉。他跃下马背,大步走向城门,用力捶打了两下,不悦地大喊:“大白的,为什么关着城门,这是什么规矩!”
他的话音刚落,城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四杆长矛齐齐对准他的胸口。一旁,一个身穿戎装的男人大声喝问:“你是什么人,来陵城干什么?”
谢三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又越过他们的肩膀,朝他们身后看去。街道上没有一个百姓,只有手持兵器的士兵。不待男人催促,他从怀中掏出腰牌,倨傲地抬起下巴,高声:“我是六扇门捕快,奉皇命办差。”
男人看到腰牌上的“谢”字,眼神微闪,低下头恭敬地:“原来是谢捕头。”他行了一礼,喝斥手下们放下长矛,压着声音对谢三解释:“在下只是奉县丞大人的命令守着城门。”
“带我去见县丞大人。”谢三把手中的马缰随手一扬,只见兵士之一不慌不忙地伸手,稳稳抓住了缰绳。谢三假装没看到,询问话的男人:“你们这般如临大敌,是不是城内发生了恶性案件?”
“这个……”男人一脸为难,只道他仅仅听命行事。罢,他悄悄朝城门外望一眼,又命手下关上城门。
谢三没再追问,客气地请他领路。男人也没有多,只是吆喝手下,前呼后拥把谢三送至衙门。
谢三被一众卫兵围在中间,又见路上一个百姓都没有,一颗心重重往下沉。陵城虽然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中等县城,却是分隔江南江北的重镇,甚至可以,它钳制着长江的水运。
不多会儿,男人引着谢三进了后衙。
谢三正觉奇怪,又见下人们忙忙碌碌,遂问道:“这是出了什么事?”
“谢捕头,请。”男人伸手示意谢三进屋,又道:“在下这就去请李大人。”
谢三没有为难他,但见他转身离开,他不由自主模了模怀中的匕首,暗自懊恼自己太过冲动。事到如今,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他只能期盼,长安察觉事态的严重性,知道去最近的兵卫所搬救兵。
不消片刻,就在谢三远远观察衙门内地形的时候,一个满眼焦灼的中年男子低着头,急匆匆走来。谢三迎上前,笑道:“李大人?在下六扇门捕快谢三。”他行了一礼,抬起下巴又道:“在下奉命办差,不知道李大人可否行个方便?”他双手握拳,对着京城的方向作揖,暗示是受皇命办差。
李大人不疑有他,连声点头,信誓旦旦地,他一定全力配合。
谢三见他表情诚恳,眼角的余光时不时朝下人们进进出出的某间屋子看去,他故作狐疑地看他,压低声音问:“李大人,容我多嘴问一句,城内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没有。”李县丞慌忙摇头,触及谢三的目光,他立马垂下眼睑,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是这样的,昨夜有几户百姓家里遭了贼,本官命人关了城门,就是想全力追捕,将强盗绳之于法。”
“原来是这样!”谢三点点头,“刚才领我过来的大人神神秘秘,我还以为发了什么大事呢!如今,既然强盗仍旧在城中,李大人又有瓮中捉鳖的万全之策,想来嫌犯很快就能捉拿归案。”
“承你吉言。”李大人笑了笑,问道:“不知道谢捕头要我配合的事是什么?”
“是这样的,一个多月前,六扇门的谢正辉捕快从蓟州押解疑犯回京。六扇门收到了他的书信,却迟迟不见他回京,因此上面派了我们一行六人沿途寻找。因为我们全都不识水性,不知道李大人能否借调几名识水性的衙差给我们?”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