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君子固穷合道义,
圣教书亦修行
天界逍遥,不知日月。♀酒喝多了便容易慨叹,悟空掐指一算,自家生于公元前578年六月初一,此时已公元前489年了。
山中不记岁月,天界的时间流逝与间也不同,不知不觉来至这个世界,堪堪九十年矣!
正感慨间,哪吒忽然目光一凝,又坏坏一笑道:“六十三年前文宣王下世,如今间碰上了麻烦,于陈蔡之间被困粮绝!走,咱们下去看热闹去!”
文宣王?被困于陈蔡?悟空不解地挠头,忽然灵光一现道:“说的文宣王可是孔丘?”
哪吒眼珠一转道:“居然直呼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名姓!”别看他言语跳月兑,可对这“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还是十分敬重。
杨戬摇头道:“不然。文宣王本尊下世,并不知自己是谁,间他就是一个周游列国、四处宣讲的夫子而已。”
悟空问道:“二郎,还记得咱们碰上老君的那次么?似乎跟孔子的情况有些不同哩。”
杨戬点头道:“老君本尊下世,托生于凡间,其实未入轮回,仍带着仙家的神识、记忆与法力神通,与下界走一遭并无区别。而文宣王不同,他封印了自家记忆与仙家见知,以一个普通的身份行走世间,不知要求证什么?”
灵珠子忙忙道:“管他要求证什么,咱们下去看看不就得了?”说罢摇身一变,收了火尖枪,变成身着坎肩、手戴金镯、腰系红绫的模样,□的双臂金镯的映衬下如同出水女敕藕。杨戬和天蓬都收了铠甲,变作道士打扮。悟空仍穿着他那身箭袖,不必换装。
见孙悟空、杨戬真君、哪吒大神、天蓬元帅均欲下去看热闹,卷帘大将本不待去的,又恐这几个惹是生非,少不得跟他们一起去。
此,稍微多解释一下仙家下世的区别。(其实前文已经解释差不多了)
最常见的,便是如杨戬悟空一行这般下界行走,仍是仙家身份,并未再入轮回。♀
二是是像太上老君下界托舍为李耳那般,轮回中并知仙家事,灵台中仍有着愿心留印指引,一世尽后仍然回归仙界本座。这不算真正重入轮回,只是轮回中走一遭。但太上老君寻找降世的帝星杀星而走的这一遭中,竟然求证了太上忘情而不可见,不得不说道法玄妙不可言。
三是发愿下界自入轮回,若一世尽宏愿心未证圆满,就算修为再高仍托舍轮转。若宏愿心终不可证圆满,便永堕轮回之中。但这种轮转之身带前世的福缘和福报,同时也有愿心留印指引,虽无仙家神识却明晰所欲所求。一旦求证圆满则归天复位,轮回中的见知便是修行。文宣王孔丘便是如此,他正求证愿心的途中,只不知所发何愿。
四是发愿重新修证。托舍为凡一切从头开始,仙家见知封印,唯留前世的福缘玄妙。若够轮转中再次成就不生不灭,仙家灵台见知也会恢复。但新造化的灵台世界可能连修行发端都会完全不同。比如与师弟一战后,接引道洗尽神识法力,发愿重新修证,经过十世轮回走上另一条道路,修成丈六金身而求证佛果。
最后就是真真切切的被斩落了。堕入轮回之后,千载修行尽消,神识重新洗尽,这个仙家就彻底消失了。比如观音大士曾是玉虚十二金仙之一,世间还有慈航道所留的道统传承。但他插手世间事而被斩落,从此以后世间再无慈航道。
陨落后重入修行门径的机缘非常之小,观音大士等陨落后仍成仙道更是可遇不可求。毕竟修仙的各种机缘巧合和福报不可复制,这个被斩落的仙家的一缕残神就算有幸化生再入轮回,管他是猫是狗,是,是兽,是草木,与别的阿猫阿狗、^兽草木又有什么分别?
心念动处,五已到了陈蔡之间。面黄肌瘦的学生簇拥着一个深衣纶巾的儒生。那身高九尺,年逾花甲,面色苍黄,神色安详自若。他与学生一般都是几天没吃饭的模样,却那里兀自弹琴唱歌。
哪吒先笑了,文绉绉道:“君子亦有穷乎?”(君子也会穷途末路、穷困潦倒吗?)
学生们面有愠色,孔丘听了却放下琴道:“君子固穷,小穷斯滥矣。”
悟空微微一愣。他读过不少道家佛家典籍,对于儒家思想却并未涉猎。听孔丘一言,心中隐隐有所感——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是穷困的时候愈加地顽强坚定,而小这个时候就没了底线,胡作非为了。
孔子所言,虽非修行之语,却暗合修行之道。君子固穷,难道不是真行止?悟空隐约觉得此乃难得机缘,便上前欠身行礼道:“下孙悟空,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氏,不知夫子为何被困于此?”
孔子微微叹了口气,给五讲解了经过。
原来,孔丘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几年,前些日子到了陈蔡之间。这时吴国要伐陈,而楚国要救陈,两国眼看又有一战。楚国听说孔子这一带,便派延请孔子。
陈蔡的大夫们慌了:孔子素有贤名,指出诸侯的过失都恰中要害。他已陈蔡三年了,只是看不上大夫们的行径才没有辅佐哪一国。现楚国来请,如果用了孔子,楚国又救了陈蔡,这以后陈蔡大夫还有说话的地方吗?于是他们就派把孔子及其弟子困于旷野之上。
听罢,悟空冷哼一声就要发作,哪吒紧紧握拳,天蓬卷帘沉默不语,杨戬叹道:“这世间常有些,总觉得别欠他,却不知自己亏欠他、亏欠天地多少。”
奇也怪哉,杨戬之言竟然抚平了悟空的怒火,他静下来淡淡道:“此乃性使然。”又道:“怪不得要‘修行’哩。修行修行,修的是行止,自己不愿怎样被别对待,便也不要这样,看来这就是修行的心性发端了。”
孔丘笑道:“小兄弟所言极是,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
五个一齐愣住。两句八字,便将修行发端形容的淋漓尽致,何况孔丘根本不是修道之!
孔丘看出了众的疑惑和惊叹,解释道:“丘虽非道门中,可这行游天下,广收门徒,教化众生,未必不是另一种修行。”对五行了一礼,召集门道:“汝等随周游列国十四年,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
子路答道:“也许是们的主张和追求并不完美,也没有达到仁的程度。”
孔子叹气道:“天下哪有完美无缺的追求和主张呢?无非是两相权衡罢了。”
悟空插话道:“夫子,所追求的标准未免太高了。如今诸侯各国,大国要争霸,小国要自保,战火纷飞,诸侯都被捆绑历史的战车上不能回头。仁义礼智信天下太平时才易被推广与接纳,夫子这般行止,实是知其不可以而为之。”
孔子对悟空拱手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算明知道阻且长,难道还不走路了么?”
杨戬以神念对悟空道:“孔丘虽无真神通,却有真心境。”
悟空亦以神念相答道:“后世给他的名号不是真,而是圣。”说罢,从怀中模出一把蚁鼻钱,数了数,恰好十枚,谓孔丘道:“夫子,不瞒说,下是修道之,也会些推演之术。今天以铜钱十枚与打一个赌:不出四百年,吴楚、陈蔡、齐鲁各国都已不,而夫子所宣扬的仁义礼乐、忠孝之道将大行于天下,被世奉为圭臬两千年。”
孔丘的弟子、杨戬、天蓬、卷帘、灵珠子一干,瞪着悟空目瞪口呆。此时正是中华文明初期,还没有领会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悟空这一番推演,当真惊世骇俗!
孔丘看了悟空半晌,笑道:“百年之后,世上再无孔丘!也罢,老夫今日就与打这个赌。”又问道:“诸位既然是修行中,能否不吝赐教,解丘之惑?”
五一齐点头道:“不敢,不敢,好说,好说。”
孔丘问道:“世上可有仙家鬼神?”
五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有!”
孔丘疑惑道:“容丘一言:如今百姓生于水深火热,流离失所,皆相食,神仙何?”
悟空大笑道:“想升官发财而不能时,神仙何?想弘扬正道而处处碰壁时,神仙何?想长生不老时,神仙何?”
孔丘愣住片刻,忽笑道:“老夫明白了。神仙观世咎由自取,并不欠世一分一毫。”又道:“丘年少时曾问礼于老聃,今日又受道门中指点而开悟。”
悟空笑问道:“夫子所悟何事?”
孔子捋须笑道:“敬鬼神而远之,非其不神,其神不伤。只要心存正念,所行无亏,鬼神也不会作祟,不是鬼神不作祟,而是世间与鬼神无伤,也就不必刻意谈论,此乃丘所悟其一。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所悟之二。丘周游列国十四年,竟被困陈蔡时豁然顿悟,谢小兄弟指点!”
悟空笑道:“夫子,您老家百年之后也能成神成圣,弄不好便是功德显圣之神。”悟空所言不虚。
孔子百年之后,被历代帝王加封了各种尊号,曲阜孔庙享世代香火供奉,流芳百世受万民称颂,的的确确是功德显圣之神。
孔丘谦虚一回,又笑道:“小兄弟谬赞了。生前身后事即便如此,也不是尊崇眼前的孔丘。做为夫子,丘常有教化不了朽木;身为儒生,今生又难以看到所愿的天下。世间所尊的绝非孔丘,而是有教无类、仁以为己任的济世之心。”
济世之心……师父离去之前,也曾告诫自己,逍遥于世,常怀济世之心。
后来,孔子沿原路返回,六十八岁回到鲁国。余下的日子里,孔丘校勘、整理了无数典籍。不仅他的语录流传于世,连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都被后世奉为圭臬。
孔子天年尽后,复归仙界文宣王本尊法位。他到底求证了什么?难一言以蔽之,却能从孔丘之言中略窥一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西游原旨:
西游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一句有一句之意,一字有一字之意,真人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世法道法说尽,天时人事说尽,至於学道之法,修行应世之法,无不说尽。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转生杀之法,窃造化之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非一切执心着意、玩空寂灭之事。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个真实妙理来,才不是枉费功夫。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大道,乃先天虚无之学,非一切后天色相之邪术。先将御女闺丹、炉火烧炼劈开,然后穷究正理,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小风其实不喜欢“正道”、“旁门”的说法。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