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 第三十二章

作者 : 禛言

第三十二章

曾家湾是最早吃食堂的,也是第一批解散食堂的。♀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吃食堂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让人们记住了这段日月。

七十年代后期,曾家大队学校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请了曾家湾的曾庆芳去诉苦。老头子本来就不善言辞,让他诉说旧社会的苦,他先是诉说了他到潇水河以外的地方找事做,忍饥挨饿的苦处,说着说着就说起了食堂饭和六零年遭灾的光景。

那时候,曾家大队学校初中小学连办,叫做五七学校,有**个班,学生们在教室前的土坪里坐了黑鸦鸦一大片。曾果的儿子曾银生从部队里复员回来在学校当了几年老师,刚刚接手当校长。曾庆芳的话慌得他赶紧停止了这场忆苦思甜活动,他自己对学生们做了好半天消毒工作。

要知道,那还是没有宣布结束**的年月,虽然风声已经明显没有那么紧了,也没有人上去汇报,把曾庆芳打为现行**。但是,浓郁的政治色彩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学校的土砖墙上、垅坑里的山坡山嘴上,总之,凡是显眼的地方,到处依然是有关阶级斗争的标语。

那些学生里头正有曾朝顺家的老二儿子和曾风云家的老六老七,曾庆芳讲的话还是让小孩子们在家里学舌了一遍。

曾朝顺他们被弄得哭笑不得。曾庆芳的儿子曾春生正好担任生产队会计,小伙子二十七八岁,是个性格开朗,嘴巴闲不住,喜欢编排别人逗乐的人。他老父亲闹出的笑话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略带责备地对他开始耳背了的父亲道:“爸呀,你个老人吗事连个旧社会和新社会都没分清嘛,往后可莫再到学堂出洋相了,啊!”,这是后话。

解散食堂跟兴办食堂一样,都是一阵子风。

这对曾风云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当初,他是满腔热情的,在他看来,吃食堂饭就是一个标志。他也是放开肚皮吃饭的鼓吹者。然而,现实把这些打得粉碎。他没有想通,凭吗样咯样理想的事情偏偏难以搞下去?他想了几天。但是,最终他接受了事实,公社汤书记亲自传达了上级的精神。在曾风云看来,上级组织一定是正确的。经过一阵子情绪的低落,曾风云很快调整了自己,象当初兴办食堂一样,对于解散食堂他又表现得非常的积极。

大队书记曾果、大队长曾朝福脑子却没有那样灵泛。

夏日的一天,曾果在公社办完事,见汤书记在,便进了汤书记的办公室。

两个人卷上旱烟,才吸上一口,曾果就用反对的口气说起食堂的事情,道:“哪个娘卖麻屁的没事做,尽给上头出咯样的歪点子,农村里头比得公社,比得学校么?吃个吗子食堂饭嘛,你汤书记三两米一餐吃饱了,农村人一斤米一餐包嫌不够,哪来咯样多吃的嘛!各家各户杂粮白米粥红薯南瓜样样搭配着过去了,吃食堂了,谁个愿吃这个?咯样子下去,食堂不垮,我个姓字倒着写!”

汤德水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先前不久,他去沙河开会,跟区委张谱书记已经这样说过了,张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家朝顺早把这话带给我了。”就不再多言。

曾果从公社回来,在曾家湾垅坑里白水溪石桥边碰上曾朝福。因为儿子毛坨的出事,曾朝福这个本份的汉子更是寡言少语了。他脸色青黑,面容憔悴。

相隔还有十几米时,曾果叫道:“朝福,朝福”,曾朝福没有反应。

前些日子,曾果还专门抽空到了曾朝福家,他想安慰安慰他们一家子。特别是唐氏,孙儿是她看管的。

那些日子,唐氏不吃不喝,整日里躺在家里伤心地哭泣,究骂着自己。

曾果去时,唐氏哭道:“老天吗不收了我个发昏了的老婆子嘛?让我去抵了毛坨来嘛!”曾果劝道:“嫂子,怪不得你,怪只怪食堂饭把细格几饿慌了,食堂得拆了。”唐氏什么都不说,只是哭。

曾果道:“嫂子,想开点,哪个也不愿碰上这样子的伤心事,啊!老天不长眼,也是没得法子的事。♀……嫂子你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哪样事情哪样的坎你都经历过,经过了,就撇撇月兑月兑放开了,莫说曾家湾,就是这条垅坑也没哪个女人能与嫂子比的……。好在朝福才三十多点,月华看样子又快生了,老嫂子哪,你不能把身子骨给气坏了,你还得带下面的孙儿哪!……再说,这朝顺一结婚,没个硬朗的身子骨,到时候你怕同时带不动几个孙儿咧!”

听曾果这样子说,唐氏红着眼圈,停止了哭泣。曾果继续劝导了几句,临出门时,他对黑着脸站在傍边的曾朝顺说:“朝顺呀,把水田叫来陪上你娘一阵子,啊!”

曾果急忙往前头走,曾朝福挑着箢箕正要跨上白水溪上的石桥,他一把拉住他,曾朝福既才反应过来,勉强道:“果满满。”

曾果道:“你娘和月华好些不?”

曾朝福的脸上掠过一丝悲伤,道:“让你记挂了,好多了。”

曾果道:“你自己也注意些,身子骨要紧,啊!”曾朝福点了点头。

曾果道:“你莫急于出工,我刚从公社回来,有事要和你扯。”曾家大队两个主要负责人就蹲在白水溪边上,看着静静流着的溪水,听着一百来米开外经年从塘坝口流到白水溪里唏哗唏哗作响的水流声,认真地讨论起食堂饭的问题来。

真传达解散食堂的通知时,曾果曾朝福始终没有曾风云后来的那种轻松感,更没有因为事实证明自己意见的正确而得意,他们有的只是一种沉重感,一种对全大队乡亲们的负疚感。

解散食堂,分发了少量粮食。有些队已经没有粮分了,这给家里人口多的户主带来了困难。尽管秋收在即,但是,日子总得接上呀,要不然,没熬到那时候,这些人家就无米下锅了。食堂饭最后那一阵子,但凡能往自家人饭钵子里添放的东西,都添放了,什么干红薯片子那,干红薯丝那,甚至于干箩卜叶子……

曾果曾朝福同样成了菜色的脸上,又增加了几分焦虑。全大队近两千人口,可别因为饥饿,闹出人命呀。两个人一碰头,决定召开大队干部和个别生产队队长会,让情况好一点的生产队往外借点粮,以便帮助那些个困难户度过两个月饥荒。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样的时候,各个生产队那点剩粮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余粮剩米,而是这些队用来应对特别情况的。这个时候,哪怕是一斤米都能够称得上是救命粮了。

下午,在曾家祠堂楼上议事厅里召开的会议,变成了生产队长们骂娘的会。

会前,曾风云还在考虑着如何消除解散食堂的负面影响,准备在会上作一个发言。

曾朝顺第一个怒气冲冲地站起来,拍桌子道:“娘卖麻屁的,生生折腾人嘛,耍把戏也莫拿生灵当儿戏哪,……又不是细格几摆家家耍,吗子吊玩意!”“哪个出的这主意,哪个不得好死!”“做的害人事嘛,古来没听到过!”也有人小声道:“都说是**他老人家开的口咧!”“**他老人家身边有奸臣嘛!”“**他老人家还能害贫下中农么?”……

见大家说得离了谱,曾果制止道:“莫瞎扯远了,我晓得各队现时的家都难当,我和朝福也是想不出辙了,总不能等到饿死人了再讨主意,先议个数,三五十斤都要得,回头收到大队来,大队叫贫困户来挑,队长们自己来也行,啊!”

生产队长们拍桌子骂娘的阵势和会议救命的主题把个曾风云给塞堵住了,他不是蠢子,今日他还瞎子乱念经,除非他发了羊癫疯。不然,他的祖宗十八代都会不得安生。

曾朝顺黑着脸膛,应下了五十斤。各队二十斤的,三十斤的,凑拢了两百来斤谷子。

曾果站起来,冲队长们作了一个长揖,动情道:“我曾果闹革命时心里没有打过鼓,不瞒大伙,今日进祠堂前我心里却发着虚……,谁个只一条命,谁个命都值钱,今日里,你们能够认了这个数,等于救了好些家人家……,我个大队书记没当好,解放都近十个年头了,还弄出这一出来,我对不住乡亲们哪!”

说着说着,这个老党员不禁潸然泪下。♀

“果满满,不是你的错咧!”“吗能怪罪果书记哩!”“就是的。”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们急粗了的嗓子把个祠堂闹翻了,落在屋檐和土坪边蜡树上的麻雀子们受了惊吓,一阵纷乱,唧唧喳喳朝着茶山山林里飞去。

秋日的一天,公社决定,曾家大队会计由大队副书记曾风云兼任。

曾风云却是一脸的阴沉。

枇杷塘的曾秀鹃在这一天出嫁了。曾秀鹃这一嫁,真嫁得远,嫁到离沙河镇那边的唐家大湾还有二三十里的地方去了。

曾潭家是地主,他家嫁女不敢大施操办。嫁妆有四担,也很一般,只有缎子面的被面好一点。送亲的人也只有七八个人。队伍从曾家湾塘坝底下白水溪堤干上经过时,仿佛给打了招呼似的,默无声息,连同去的细格几都不吵不闹。

南方接送亲不象北方,唢呐锣鼓吵翻了天。男方上门接亲,女方鞭炮迎接,接亲出门,鞭炮送走。接亲队伍到了新郎家,新郎这边同样的鞭炮相迎。至于鞭炮在家门口台阶上放,还是在村子槽门口放,送出去是鞭炮从家门口一直放到槽门口,甚至更远,还是就在家门口放一下,这一要看主家是否讲脸面,二要看主家置办炮竹是否舍得,换句话来说,就是主家的日子过得是否宽敞。路途中间却没有锣鼓唢呐,也不放鞭炮,凭前头贴着大红喜字的挑担,人们知道有人家里办喜事了,后面不远,一定有送迎亲的队伍来了。凭着队伍里全新的衣裳和新娘新郎害羞的神色,沿途的人们不难猜出哪个是新娘,哪个是新郎。有些新娘出嫁还保留着哭嫁的传统,有些是真的舍不得父母,哭得一双眼睛都是红的。这种情况下,伴娘往往就随在新娘后面,新娘刚离开父母亲出了村口,伴娘还有牵着新娘走的。这样,沿途各个村子聚在村口大路边看热闹的人们一眼就辨出了哪位是新娘。然后评价漂不漂亮,穿着如何,再互相打听新娘是哪个村子的,谁家的女儿。直到队伍走得远了,转过山嘴看不到了。

晌午偏后一点,曾风云在茶山坳上面一个村子的队长家吃过晌午饭,喝了点米酒,兴致冲冲地往家里走。正走到枇杷塘上手头的山嘴上,猛听得枇杷塘正屋靠山里边响起了鞭炮声,鞭炮整整响了好一阵子。炮竹响过后,一股青烟渐渐升上了瓦屋顶。曾风云正在纳闷,枇杷塘谁家办喜事,吗事没听到讲过。但是,凭炮竹炸响过后升腾起来的缕缕青烟,曾风云断定是曾潭家。

曾风云赶紧着往枇杷塘村口的塘坝上走,离塘坝上还有百十来米,就见四个精壮后生挑着嫁妆转过塘角,往下垅坑曾家湾方向走了。

曾风云放慢了脚步,正走到塘坝边上,曾秀鹃哭得泪人一般,在伴娘和迎亲队伍中的妇女拥簇下,没可奈何地往塘角那头迟迟挨挨地走着。看热闹的妇女们劝道:“妹子呀,莫哭了,唐家大湾那边还有三四十里哩,得赶紧了。”有人叹息道:“可惜秀鹃妹子了,要放从前,她要出嫁,怕远不是咯般光景了!”“莫乱说,谁叫她家是地主嘛!”“地主是他老子曾潭噻,秀鹃妹子要吗样有吗样,她有个吗子错噻?没得法子的事,嗨!”“命呗!”

曾风云在塘角的一排瓜棚架底下站住了。人们没有发现他,曾秀鹃更不可能看到他,尽管这个时节瓜棚架上瓜藤叶子翻黄,有些还枯死了,但是,它密集的藤叶依然可以起到遮掩的作用。

曾风云立刻从酒精带给的飘飘然的感觉中回到了现实中。他猛然感到胸口发热,仿佛有什么直窜胸腔,“哇”的一声响,他往瓜棚脚下吐出了一口殷红的鲜血……,他高瘦的身子摇晃了几下,眼前陡地发了一阵黑,他迅速扶住了瓜棚架上的一根较粗的树桩……

等曾风云清醒过来的时候,迎亲的队伍已经走出塘坝,就到山嘴边了。曾风云眼睁睁地看着曾秀娟转过山嘴,队伍里的人们一个一个消失在那道山嘴边,只有山嘴上突出的紫沙页岩和高处的几块大石头停留在他的视线里。

曾风云迅速抹了一把嘴唇,吐了两口红红的唾沫,咽下一口腥味,装做平静地往塘坝上走。

生产队长曾老七吹着口哨,刚好走到塘坝上,准备安排枇杷糖生产队下午出工。突然他看到曾风云,有些惊讶道道:“风云书记呀,才往家走呀?”完了,他象发现了什么似的,疑惑道:“风云哪,你今日脸色吗事咯样难看哪?”

曾风云勉强拉开瘦脸上的肌肉,装笑道:“没吗子。”

曾风云在家里躺了一个下午。高氏以为他喝醉酒闹的,也没管他。

天擦黑的时候,张金玉收工回来,放了锄头,就去接高氏手里的孩子,她少有的高兴道:“妈,我来,你弄饭去,就带我把家里的几只鸡叫回来吃食,也好让它们归窝了。”高氏把她的孙子交给儿媳张金玉,就往灶房里做晚饭去了。

张金玉在她儿子的脸上亲了又亲,亲昵道:“瞒崽崽,认得妈妈么?哦,哦,来,来,妈妈给瞒崽崽吃女乃女乃。”张金玉边说边在门边扯了一条小方凳坐下来,扶起花格子衣物,熟练地喂起女乃来。

两只黄色老母鸡探头探脑朝台阶上走来,张金玉这才记起,该叫唤自己家的几只老母鸡回窝了。她抱着孩子站起来,边让孩子吃女乃,边走进屋里,到床头边的箩筐里抓了一把谷子出来,站在西厢房的土阶上,尖着嗓子叫唤道:“咯咯咯咯—咯”。

还在土坪里、土坪边上菜土瓜棚架下、屋檐下的沟坑里的几只母鸡马上停止了寻食,竖起脑袋,待听清是它们的主人在叫唤时,迅速朝西厢房跑来。与它们在一起的公鸡们鼓着眼睛抖动着红红的鸡冠,抗议性地咯咯了几声。张金玉点了点数,见自家的鸡齐了,忙把手里的谷粒撒到地板上。鸡们迅速勾下头,在地板上“咄咄咄”拼命地啄食起来。

曾风云横躺在床上并未睡着,也不做声。张金玉再次进屋抓谷子的时候,看到了他吊在床边上的一双麻秸杆长脚,奇怪道:“怪不得,明明看到他进村子了!”她没有听到鼾声,知道曾风云没有睡着,便吆喝道:“你也该起来搭下手哩,白天睡,等会又睡,你家祖宗老子怕是埋在困山上。去,喂猪食,天都黑了。”

曾风云不接话,也不起来。张金玉假装恼道:“哎呀,今日里又多当了一样干部,怕是我个做老婆的得侍侯你起身了?”

曾风云终于爬起来,骂道:“放你娘的狗屁!”

张金玉吃了一惊,半晌,回嘴道:“放你娘的狗屁!”

曾风云烦躁道:“娘的麻屁,你头皮发痒了是不是?”张金玉一楞,见曾风云阴沉着脸,不象是说耍子,忽然抱着孩子撒泼似的闯到曾风云身边哭闹道:“让你打死算了,让你打死算了!”

曾风云站起来推开张金玉,张金玉抓住他的胳膊,大声道:“今日你要打死我两娘崽,你就要吃完我们两个……,你个没良心的!”她这样一闹,又一挤,孩子受了惊吓,尖厉地哭起来。

才收工回来的人们以为出了吗子事,都急忙跑过西厢房来劝架。高氏踮着小脚,从后头的灶房里出来,责备道:“刚刚还好好的,又出吗子事了嘛!”

张金玉在曾风云身上没撒足气,这会把气撒到高氏身上道:“快来帮你崽呀,打死我两娘崽呀,还有娇凤呀。”他们闹着的时候,已经会走路了的他们的大女儿曾娇凤正被唐氏带回来。

曾风云霎时大怒,就手摔了张金玉一耳光,气急败坏道:“你个蠢婆娘,你当我不敢打你,打掉你点蠢气!”

张金玉挨了打,一把把手里的孩子摔到床上,扭住曾风云,边哭边骂边扭打,道:“我跟你拼了!”

急得高氏恨声道:“我做了吗子缺德事嘛,弄成咯样两个冤家哪?”

一堆人蜂拥进西厢房,扯的扯曾风云,拉的拉张金玉。被拉开的张金玉又扑过去,要抓曾风云,被几个妇女死死攒住,七嘴八舌劝说着。

唐氏赶紧抱起孩子出来,到隔壁她大儿子曾朝福家里,和快要生产了的大儿媳周月华一起哄住孩子。

第二天天不亮,西头厢房那边曾朝福家就传出了婴儿的一声清脆的啼哭,周月华生了,唐氏亲自接的生。

当周月华看到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是一个妹子时,她当即就哭了。慌得原本接生下来,心里就格噔了一下的唐氏只好强忍住心里同样的失望,劝慰道:“月华,千万莫,妈不嫌弃你给我生了个孙女。朝福他敢嫌弃你生个妹子!月子里哭不得,当心落下病,啊!”周月华道:“我个肚子吗事咯样不争气哪!”

周月华母亲早几年就过世了,唐氏从这天早晨开始,就象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侍侯着周月华坐月子。孩子很快满月了,唐氏安排曾朝福带着周月华和小孙女到周月华娘家走月子。周月华走月子回来,唐氏尽心尽力地带着这个孙女。

一转眼,孙女曾华华就两岁多了。

春末夏初的一天,公社书记汤德水率领公社干部、全公社的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到曾家湾参观,学习他们稻子合理密植的经验。唐氏怎么说也不准汤书记走,非得留下他在家里吃晌午饭。

唐氏当着汤德水的面故意埋怨她小儿子曾朝顺道:“咯个俫几都二十好几了,还不懂事。以前没对上亲,书记亲家一年还到我家里来次把子,吃餐把饭。她爸不在了,我个妇人家也觉得脸上光彩。对上亲事了倒好,书记亲家倒不上门了,要不是水田妹子乖巧,常来走动,我老太婆还以为亲家书记生分了,我老太婆有吗子事没做得好,惹你有意见了不是?”

汤德水笑着道:“哪里的事,亲家母千万莫见怪,怪都怪我老汤没做得好。要得,要得,你家咯餐饭我非得吃了才走,哈哈!”

曾朝福见他娘真把汤书记留下了,就吩咐周月华带着孩子曾华华到东头横屋去,帮助他娘弄饭。他自己跟高克上说了一声,特意到山塘里捞了一尾草鱼,唐氏又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了。

等把采端上桌,汤德水批评曾朝福曾朝顺道:“看看,你们兄弟俩就是不能替我说服了亲家母。现在,一只鸡就是一家子半年的油盐钱,我坐到桌上一顿饭就吃掉了!我哪敢到你家里吃饭哩。朝顺哪,以后水田嫁过来了,也不许你咯样子搞法,要不然,我可不上你家的门!”

曾朝顺黝黑的脸庞被说得泛起了红色。他娘是倾注满腔热情,也是倾其所有尽力在招待他的岳父。其实,他是晓得他岳父的为人的。他岳父是穷苦人家出身,是十分体恤民情的。两个长辈的想法不一致,让他不好做声。

曾朝福嘴拙,不知道吗样子说好,他晓得汤书记的好意。

唐氏正从灶房里端着小菜出来,听到了,不依道:“亲家可莫嫌弃我们家家底薄哟,灶房餐桌上的事情朝顺兄弟俩可插不上话,全是我的主意,你好几个年头没来了,再吗样弄法都不为过哩!再说,也实在拿不出壶,乡里狮子乡里舞罢了。”

汤德水不好拂了唐氏的意,让曾朝顺一定把唐氏周月华和曾华华一家人都叫上桌才肯吃饭,又动手把炖烂的母鸡撕了一腿给唐氏,撕了一腿给曾华华,他拍了拍坐在他傍边的曾华华的小脸,笑着道:“你们一个最大,一个最小,该吃鸡腿,爷爷没说错吧?”

唐氏不肯,道:“一只鸡撕去两腿把了,还有吗子吃头,亲家你再咯样子讲客气,我老太婆可生气了。”让了半天。汤德水主动夹起鸡脑袋,道:“鸡头也是好东西,我吃了,我还要和朝顺他们兄弟两喝几口米酒哩,咯可是我主动讨要的哟,嗬嗬。”

曾朝福已经拿起装米酒的小坛子了,对他娘说:“妈,就依了汤书记,都一家人了,要不然生分了。打了咯么些年交道了,我晓得汤书记的脾气。”唐氏把鸡腿夹给她的孙女,眼里闪着泪光,歉疚道:“那我今日留下你,吗子也没吃上。”

汤德水笑道:“嗨,亲家母,看你说的,这不,我可吃得高兴哩。”

吃了饭,汤德水跟曾朝福兄弟卷了烟抽了,准备起身回公社了。唐氏试探道:“亲家兄弟,你看朝顺和水田都订三年婚了,是不是该给办酒了?”曾朝顺没等唐氏说完,打岔道:“妈,看你,我和水田的事,你瞎操个吗子心嘛!”

汤德水看了曾朝顺一眼,道:“朝顺哪,可不能这样。做父母的都替子女操着心哩,子女的事定好了,父母就安心了。亲家母的心情我理解,你们两个年轻人也不要紧拖了,我赞成年内把婚事办了,啊!”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祖祖辈辈最新章节 | 祖祖辈辈全文阅读 | 祖祖辈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