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迪庆从梦中醒过来的时候,突然觉得非常地不对劲。
左右环顾,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宿舍的上下铺,床边墙上贴的那幅超大的月球表面的照片(五角场的地摊上买的,可看上去清晰度还不错),从武汉家里带来的枕头被子,枕头边徐志摩的诗集,还有床尾的吉他——都没错啊!可雷迪庆就是觉得一种强烈的恐慌:肯定什么地方出了大问题了!
几秒钟的困惑后,雷迪庆猛然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眼前的一切竟然是自己二十多年前的大学宿舍!
“唉!又做梦了”雷迪庆重重地把眼睛闭上,把头重新埋到枕头里,心里想,大概前两天与在加拿大的大学同学聚会了一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
在梦里闭上眼睛,在梦里睡去,醒来一切回复正常——这个雷迪庆有经验:几年前来美国后,陈年旧事入梦后往往都是这样醒来的。
就在雷迪庆挣扎着进行这个睡去然后醒来的程序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床在摇晃———有人从上铺下来了。
大学的时候,雷迪庆住的是下铺。那时候没人分配床位,报到后先来先选。因为雷迪庆从武汉乘了一天**火车来上海的时候,下铺的价钱比上铺贵好多;所以到了学校,直接就选了下铺——只选贵的,不选好的。上铺的室友叫张昊,同那个与他同姓、叫雨生的歌手长的很像。他老爸送过来的时候,明显宿舍住宿经验老到,一眼看中了这个最靠里,而且能晒到太阳的上铺。放好行李,铺好被褥后,马上又在宿舍里从里到门口贯穿地拉上了一根尼龙绳——方便晾毛巾、衣服。所以,大学四年里,雷迪庆每天都是在张昊上下床的震动中入睡和醒来的,然后在毛巾和湿衣服间穿行。
接下来的越来越嘈杂的响动让雷迪庆无法再睡去:人在地板上穿着拖鞋走动的声音,洗脸盆、牙缸从架子拿下来放回去的声音,人早上醒来时痛快地伸懒腰、竭嘶底里地发出清晨的第一声呐喊,还有唱歌的,隔壁寝室一大早过来串门的,借饭菜票的,甚至还有楼道里传来的广播的声音。
雷迪庆满月复狐疑和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看到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大学宿舍那熟悉而又相隔久远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室友们年轻的脸!雷迪庆明明记得,毕业十五周年聚会的时候,张昊那副长得酷似张雨生的脸已经胖出了一圈,对面下铺的华浩杰一直十分在意的、要飘要柔的头发,已经像葛优一样秃掉了一大块;当年颇受女生青睐的方致远也多了一些胡须和对岁月的无奈——可眼前的他们都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模样,连方致远都没有了他那做销售经理吃出来的肚子,恢复了他海派小生时的风度翩翩!
雷迪庆惊讶地翻身起床,冲到宿舍里唯一的一个大镜子前面——镜子中的他没有络腮胡须,没有黑框眼镜,没穿睡衣的上身居然还看到了肩胛骨——雷迪庆大概已经有十年没有在镜中照出过自己的肩胛骨了。
“别光着身子臭美了,今天上高数,老师要点名的!”华浩杰推开了雷迪庆,自己拿着梳子在镜子前刮了一下他已经挺光溜了的头发,抱上书、拎上饭碗出门了——看来今天他准备吃早饭了。大学时,通常早上的老师不点名的话,华浩杰是不吃早饭的,而且不到午饭的时间,他是不会起床的。
难道,真的,回到了过去?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吗?这种好莱坞电影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曲解,雷迪庆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相信过。就算真的存在不同时空的世界,就算人真正地发现和掌握在时空间穿行而不变成为一滩血水,可能人类还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建立一套《时空穿越行为准则》,否则整个历史都会变得混乱不堪——这更多的是哲学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雷迪庆一直认为人类根本就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或者可能窥探时空穿梭这个领域的阶段。
可是,如果真像科幻电影描述的时空穿梭,雷迪庆却又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研究时间机器的怪才朋友,也不记得自己曾经走进过任何古里古怪、貌似时光隧道的山洞、地穴、美国国防部禁区,没有见过飞碟、外星人,更没有人给过他类似周星驰的月光宝盒的非比寻常之物——除非那天晚上在多伦多市政府对面那家timhortons买的咖啡里,被人加入了穿越时空的药粉。可如果真是这样,那一定是一个超级无聊的科学家,竟然会选一个在加拿大草根和泛滥得像中国的油条大饼摊一样的连锁店来下毒——那至少有几万人在同一天穿越时空了!
如果不是时空错位,那……难道是梦?就算是南柯一梦,雷迪庆也准备好好地做个美梦。情愿要美梦醒时那种酸酸甜甜的遗憾,也不要噩梦醒时那种惊魂未定的心悸和侥幸逃过一劫的庆幸。
最能证实是否是做梦的应该是看一下今天是几号,星期几,还有是哪年——没听说谁在梦里还会查日历的。雷迪庆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找自己的黑莓手机,通常晚上的时候雷迪庆都是把它插上充电的。可是没有,唯一的一个插座上插的是台灯的插头。
然后雷迪庆是开始找他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他每天开会,收发电邮,工作的必需工具。同时,他情愿相信电脑上同互联网时间服务器同步过的时间,而几乎不会去查日历,看闹钟,看电视——用他的话说,这些都不靠谱:日历会印错,闹钟电池会用完,电视可能会正在放重播的节目。
笔记本电脑也没有找到。
窗外操场上的高音喇叭传来了报早新闻的广播声:“今天是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星期一。今天上海市区的天气是多云间晴,最高温度十二摄氏度,最低温度八摄氏度。下面播报今天早新闻的主要内容……”
二十二年又十个月零两天——广播应该比较靠谱吧,从没听说过谁用高音喇叭重播二十多年前广播的事情。雷迪庆清楚地记得昨天晚上睡去的时候是二零一四年的新年的第二天,本来想好第二天要在多伦多的家中调整一下,准备一些与客户在新年里的会面,同时筹划一下业务的方向……开什么玩笑,一九九一年雷迪庆还在上海上大学一年级!难到这二十年多年间雷迪庆辛苦获得的一切,全部都归零了吗?!
多年在职场的教育和经历,让雷迪庆习惯了用正面的思维来看待一切:上帝关上一扇门,总是会留上一扇窗。不管是什么原因让雷迪庆回到了一九九一年,失去他多年努力得到的一切,但他相信作为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人,他应该可以从头再来,甚至有条件做得比以前更好——至少他重新又有了一个年轻的、还没有发胖的身体。
方致远看着雷迪庆在镜子前面左顾右盼,又恍然若失的样子,以为他还在想前一天晚上去舞厅跳舞的事情。
他们读的大学只有在每个周末的晚上,那个在教堂改建的大礼堂里的舞厅才会开放。他们这个大学校园不算大,前身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所在册的教会大学,徐志摩,李公朴当年在此就读。很多红砖青瓦的欧式建筑点缀在绿树掩映之中。大礼堂还保留着原来教堂的木柱,木墙面,木地板。偶尔地还能在一些角落里发现一些从过去那个年代幸存下来的雕花——比如楼梯的扶手上,比如房间的顶角线上,比如静静地守候在门边的那个长条椅上。这一处舞厅是方致远喜欢的。每一次去的时候,他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抚模一下那些扶手和长条椅上的雕花。那种质感和因为年代久远而消散得淡淡的木香,总是恰到好处地配上舞厅里的灯红酒绿和人影闪烁,颇有三十年代上海滩的遗风。
周日晚上,方致远约了雷迪庆和华浩杰一起去跳舞。做了大半年的室友,这两个上海本地的男生还没有见过雷迪庆去跳舞或者唱卡拉ok呢。想来内地没有上海这么开放,来自武汉的雷迪庆应该也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在紧张的高中学会交际舞、唱k的吧。于是,他们自告奋勇要给雷迪庆做一下启蒙教育。没想到雷迪庆微笑着对他们说,他会跳舞……
“这个武汉来的兄弟不是在吹牛吧“当时方致远同华浩杰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在心中暗想着。根据从小到大在上海弄堂里听来的那些故事,通常上海学生都会对各色各样到上海滩来捞世界的人,按照他们的出生地,给这些人的习性、行为,甚至人格打上了一个标签。比如四川人就一定是吃辣的而且打老婆的,宁波人就一定喜欢吃臭的而且小气的,苏北人祖上就一定是做佣人或收垃圾的,台湾人呢就一定很色很烧包。
那天晚上到了老教堂这个舞厅后,他们遇到了同班的几个女生。其中一个是全班男生公选出来的最有气质的罗绮。罗绮总是有一种桀傲不驯和不屑于世俗的气质。她不喜欢那时候的大学女生热议的港台明星的爱情故事,她似乎对学校社团的活动也是不甚热心,甚至对那些上课时想和她同桌、借机接近她的男生仿佛也总是爱搭不理。只是有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她在主教楼的台阶上独坐时,看到了在大操场边栏杆同样独坐的雷迪庆,于是两人天南海北聊了一下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那天后,上课坐同一桌时,或是在学校的路上遇到,罗绮都会同雷迪庆聊上几句,不像对其他人那么冷淡。
本来罗绮那晚也是被同寝室的几个女生拖到舞厅来的。因为不太喜欢舞场里每个人都很兴奋地大声说话、放肆大笑,每个人都做着夸张的动作,再加上她本来就不喜欢请她跳舞的男生的那种神态,所以拒绝了几个邀请后,就落漠地坐在那里喝着雪碧。看到雷迪庆同方致远,华浩杰他们一起走过来,罗绮竟然有了种莫名的欣喜。
几乎整个晚上,罗绮都只是与雷迪庆一个人小声地说着话。他们两人跳华尔兹的时候,让方致远、华浩杰和其他的女同学大吃了一惊。通常好多人都会在华尔兹乐曲的时候坐下来,而雷迪庆却同罗绮站起来,两人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和灯光中的旋转,默契的配合,享受着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的舞池。曲终回到位置的时候,女同学拉着罗绮的手说好棒,方致远很高调地称赞了一下雷迪庆,大声地手说“兄弟真的可以啊!”,然后就要他交代在哪里得到的真传。
昨天晚上雷迪庆没说。所以今天一早,看到雷迪庆所有所思的样子,方致远又想起这桩未了的公案。于是拍了一下雷迪庆,说:“还在想昨天晚上的事情吧?赶快交代我昨天问你的问题!”
雷迪庆完全是一幅无辜和茫然不知所错的样子——谁能想得起来一个大学室友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在舞场里问过的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别装了!昨晚上刚问的——在哪儿学的跳舞?”方致远明显不相信雷迪庆把前一天晚上刚发生的事情忘记了。谢天谢地!他的话让雷迪庆终于回想起了那个对他来说是二十年前发生的话题。
这件事情提醒了雷迪庆:他得赶快回忆起在二十年前的这一天以前的一周内发生过什么事情。他不想让突然之间的失忆暴露了自己其实离开这个时刻已经二十多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