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枭雄 第91章 目的

作者 : 东一方

杨枭表情严肃,正色道:“对琴、棋、书、画的交流,左老是怎么打算的?”

左光斗捋着花白的胡须,缓缓道:“明日一早,县令带着侯峒曾、黄淳耀、马元调、朱长祚等人前往,县衙的大小官员都必须参与。这一次,必须让人知道县令很重视。”

侯峒曾点头道:“通知官员的事情交给我,我会安排下去。”

杨枭略作思考,微笑道:“左老言之有理,这一次肯定会有无数士子赶来,必须重视。”

这时候,顾炎武道:“左师,学生有话说。”

左光斗笑道:“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不要有顾及。”

顾炎武严肃道:“宋朝时,林升写诗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如今,嘉定县在这样的关头,也大张旗鼓的弄一个琴、棋、书、画方面的交流,和当时的情形有什么差别呢?在这个危急关头,一群人还在附庸风雅,真的是不合时宜。”

“说得好!”

左光斗称赞道:“你有这想法,很不错,是替国家考虑的。”

顾炎武道:“左师过奖了,任何一个爱国之人,都不愿意见到一个个读书人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沉醉在附庸风雅的陶醉里面。”

左光斗轻笑道:“侯峒曾,你也这么认为吗?”

侯峒曾说道:“是!”

在左光斗的面前,侯峒曾自是不会撒谎。

“县令呢?县令怎么认为的?”

左光斗眼中有着一抹失望,目光又落在杨枭身上。

此刻,众人都盯着杨枭。

尤其是左光斗的目光,竟给杨枭一丝咄咄逼人的感觉。

不对劲儿!

这是杨枭心中生出的感受。

杨枭心思一转,仔细的思考着。在这个时候,左光斗也没有逼迫,静静的等待。顾炎武和侯峒曾看到这一幕,也陷入沉思。只不过,两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局势岌岌可危的时候,若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所有人都只知道附庸风雅,这天下真的没救了。

杨枭仔细思考,表情渐渐平静下来,神情古井不波。

一颗心,也冷静下来。

一双眸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思考片刻,杨枭的脸上便浮现出了笑容。

左光斗见状,问道:“县令怎么看这一次的事情?”

杨枭回答道:“自然是极好的!”

左光斗言简意赅的说道:“理由!”

杨枭说道:“关于这次大张旗鼓的举办琴、棋、书、画的交流,我认为有三点理由。”

“哪三点?”左光斗眼中豁然迸发一抹神采。

杨枭竖起右手食指,微笑道:“其一,和阮大铖、郑成功有关。阮大铖代表的是鲁王朱以海,郑成功代表的是福州隆武帝,这两方算是竖起抵抗鞑子的大旗。接见这两人时,我已经明确的表明嘉定县不会加入鲁王旗下,也不会效忠隆武帝。”

“依我看,左老邀请阮大铖和郑成功参加,是想要借此机会向对方展示嘉定县的鼎盛文风。诚然,现在是乱世,是鞑子猖狂的时候,可嘉定县的文风却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让阮大铖和郑成功看到嘉定县士子的能力,看到嘉定县的影响力,算是一个变相的示威、震慑,让鲁王朱以海和福州的隆武帝不敢小觑嘉定县。”

杨枭继续道:“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旁人对待他的态度。嘉定县有价值,那么朱以海、隆武帝都不会轻举妄动。”

左光斗说道:“勉强算一个原因!”

侯峒曾、顾炎武相视一望,两人眼中都有着惊讶,却是静听杨枭阐述。

杨枭继续道:“其二,凝聚人心,进一步增强嘉定县的影响力。自从满清入关后,汉人罹难,百姓恐惧,文人士子更是战战兢兢,天下的人心已经渐趋于崩散。”

“在这时候,嘉定县巨型一个琴、棋、书、画方面的交流,再加上近期嘉定县的战绩,必定会吸引无数的文人士子参与,必定是一场盛会,让嘉定县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再者,读书人是抵抗鞑子的中坚力量,如果天下的读书人一个个都躲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只要无数的读书人汇聚在嘉定县,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嘉定县的力量,感受到嘉定县抵抗鞑子的勇气。”

杨枭正色道:“为百姓,为嘉定县,为我们自己,都得举办交流会。”

左光斗脸上流露出一丝满意,道:“还可以!”

这样的评价,已经很不错。

“继续第三点,老夫很是期待。”

左光斗喝了一口茶,背靠着椅子的靠背,静静等待。

杨枭继续道:“第三点,招贤纳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次举行琴、棋、书、画的交流会,必定有无数人参加,这其中肯定会有许多贤达能人。通过琴、棋、书、画的交流,挖掘出一些有能力的人,把这些人争取过来,收为己用。”

顿了顿,杨枭又说道:“再者,这么多的人参与,也是一个改变他们的机会。我去了后,还得进一步的改变这些士子,让他们转变想法,让他们能不畏鞑子,从独善其身转变成抵抗鞑子的人。天下事,需要天下人去做。”

“好,好一个天下事,需要天下人去做。”左光斗说道:“县令连战连胜,名扬天下,利用县令的影响力鼓动士子,必定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顾炎武心悦诚服的道:“学生误会了左师的意图,自以为是了。”

杨枭说道:“顾伯伯你错了,如果左老提出一件事情,你唯唯诺诺直接答应,那才是真正的错了。我们做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嘉定县,不论好坏。再者,顾伯伯初来乍到,不熟悉嘉定县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左光斗点头道:“县令说得对,我们议论事情,不能一言堂,必须有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人,才能集思广益,做最好的决定。”

顾炎武郑重点头,心中那一丝愧疚才随之消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明末当枭雄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当枭雄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当枭雄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