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过往的行人有饿了的,走过路过,半道上留下来打尖吃热茶吃面汤的客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梦凡的面馆,第一天卖了二十一碗鸡汤面、十六碗排骨面,十七碗卤味面、十一碗肉丝面、七碗肥肠面、十九碗素面;这都是韩晓林做出来的统计,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做事认真为人踏实,只是一样,他不识字,所以,他每卖一碗面出去,就在有大荷包内套小荷包的白色围裙里放上长短不一的木棍子。
这不识字的人,总有最原始的计算方式,梦凡只觉得自己好佩服。
第二天,整个儿的降下了一半的数量,第三天,又恢复了客量,第四天,减少了……第五天,生意一般第六天,火爆了一把……
之后,这客流量就跟抽风似的没个准儿;不过,梦凡不急,就她说的吧,咱赚一个铜板也是赚啊。
不出一个铜板儿的铺面租金,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对吧。
幸好她里外都有山林子,柴火不缺,只需要养着两个长工每天砍柴劈柴晒柴火再帮帮忙洗洗盘子之类的,又省了一笔开支。
花钱买五斤面粉卖十斤面粉的钱回来,咱这点儿上就得了对半的盈利了是吧;虽说空间里出产的食物算是上等的,但是,在木有大款购买的情况下,咱还能在平民老百姓身上拔毛?亏就亏自个儿呗……
再说了,若是以食物等级来算的话,越好的米粮,就越是到不了老百姓的嘴里,凭什么那些个生来有权有势的就该吃好的呢?同样的食物,等日后有机会卖给有钱人的话,她绝对喊得出高价也卖得出去。
现在?算了……
这天越发的干冷,来打尖的茶客们,都一个个朝茶铺里面馆里钻,这两间铺子里面虽说是个敞的,可每个桌子下的火盆里那炭火都是烧得旺旺的,外面,也就空了下来。
柳少东家,在这里租了她余下的铺子中最后一间,请了个郎中,在这附近的乡亲们就可以不用去镇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郎中看头疼脑热的。
见柳家的人,敢第一个租下这么个小地方的铺子,其他人,有打算的,可都还在观望中,所以,这大冷天里,来来去去的各种人眼看着就更多。
第二天,会用藤编织各种小物件的寡居人士张老爹,把自个儿闲暇时编起来的各种篮子小筐子都一溜儿的摆在了梦凡的空铺子外面那已经敲打结实了的地面上。
过了两天,一位经常在这里走过,每一次赶集卖完鸡蛋之后都回去都给自家孙子买上两只包子的包大娘,问了梦凡之后,把她卖鸡蛋的篮子放到了铺子外面的石桌上;还摆上了她家两个女儿绣的荷包帕子,打的吊坠、缨络等。
梦凡呢,第二天早上就让凌耀轩搬出来两根长凳,上面用一块简单的竹编板子一搁,再用一块天蓝色的粗布搭上,摆上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竹制器皿,竹碗、竹杯、竹篮、竹筒、竹挠挠、竹筷、竹笔筒……
蓝宝儿晃悠着一双短腿,坐在一个靠背椅子上,当起了最迷你的小老板。
茶铺子里天天来喝一杯免费茶水的几个老人家,几乎在同一天,吼着自家的儿子媳妇们拿出各种手工物件来,跟着占了个位置,顺着她家蓝宝儿照看的小摊子,也摆开了阵势,凌耀轩给他们也扛来了两根细板凳一块竹编板子,再搭上个天蓝色的粗布在上面。这些老人家,家里的儿子媳妇都是能干的,一手绣活活灵活现,有孙女儿的,打的扇坠缨络子啥的也摆了出来。
这阵势,梦凡看得笑眯眯的,她立马让小光头包了好多细皮饺子放到面馆里,又和凌耀轩一起再去雇了回马车去了趟县城,回来,一天之后就把第三个铺子开了起来。
杂货铺
这杂货铺里,一定要卖些个寻常人家都需要的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其他的,就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她好像没人手了,得暂时由自己顶上,看了几天的店,她就寻思着,什么时候把所有的事情全告诉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家里人。
这个念头,其实在她心里搁了很久了,她一直都很纠结,不知道,这一世的爹爹娘亲会不会跟她曾经的爸妈一样,无论她费了多少心力时间、做了多少得了多少,到最后,孑然一身的她仍旧是落得个一无所有。
对这个念头,想得太多,纯粹是让寒冬里的心越发的冷,那冷意望上冒着,会觉得阵阵心悸难以描述;索性,不想了;把杂货铺交给凌耀轩这个她认为最为妥帖的人来看着,就握着个铜制的小暖手炉到外面去了。
刚想走出来,就看见一位在每个集市都会去镇上摆摊的篾匠人,也来找她的管家,搓着手穿着一身补丁粗布的衣裤站在那儿,局促不安地轻声说着,希望平日里也能在这里占了个地儿摆个小摊,说是让他家十二岁的孙女儿在这里看着,希望平日里李大小姐和凌管家能够帮忙照应一下这小姑娘家,没大人在旁边,怕遇到什么让女孩儿家难处的事儿。
凌耀轩和梦凡对视了一眼,这才看着面前这个外表老实巴交的男人,点点头,慢慢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该互相照应着;但是,我们小姐定下的规矩,您都晓得了吗?”
“晓得、晓得,我刚在外面问了柳叔,他说……,年前来这里摆摊,摊位租金一日一文钱,年后,从正月二十日起,每日收咱两文钱,一年之内都会是这个摊位价格,是这样吧!”
“是的。”凌耀轩点头道,又补上一句:“若是家里有事不出摊,就不收您一文钱。”
“那我今儿个就开始,呵呵,我把东西都带来了,就在外面等您一句话呢,喏,您拿好,两文钱,这是我家今日的租金……”
一位走村串户的卖糖葫芦的,也纠结着犹豫着,在这几个摊位的最后占个巴掌大的地儿。
然后,一直不跟梦凡有多交集的晓芸,也犹犹豫豫的在海六叔带领下,来到她的面前,求她给找个事儿做,梦凡什么也没说,只微笑着看了看海六叔,知道他是想要找人来替代自己看杂货店,毕竟她哥哥青松出门已经很久了都没回来,这姑娘的日子也过得实在是寒碜,前世既往不咎,只要不再给她添堵,她就没那么小心眼。
说好是帮她看铺子的,跟韩家二姑娘晓珍一样,拿一份月钱,三百文钱一个月。
腊月二十那天
上午,赫连擎天走到刚准备切面条的梦凡面前:“我明天就走,回京城过年去了,你呢?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回去过年?”梦凡解下腰间的花围裙,转身道:“那今天晚上,我给你践行!我去看看地里的有什么新鲜的菜是可以吃了的,对了,你回去跟孙伯说,晚上我要做烤鸡,让他早点来帮着宰鸡,他们都忙着呢。”两人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蓝宝儿,一起出去了。
见梦凡跟小世子爷一起去了赫连家的宅子,刚提来两桶水的韩晓林就走进面馆厨房,自动自发地把她手中的活儿接了过来,这些天来,他天天手酸得要命,可是,从没有喊过一声苦。其实,这本来就是他的活,梦凡亲自动手,那是给他减轻活计。
“哥,你歇会儿,我来做!”十四岁的大姑娘韩晓珍梳了两只黑黝黝的大辫子,手里端着个木盆,她正在做开铺子前的准备工作,这面馆里每天都要保持桌面和环境的清洁,这是梦凡交代的。
韩晓林不是个懒惰的,他是长兄,得照顾着爹和弟弟妹妹:“不用,我还能行,你抹完桌子了吗?去看看爹的药熬好了没,一会儿客人多了,你再来帮忙。”
韩晓珍倒了脏水回来,把这个专用的木盆搁在案板下面,直起身,说道:“小仨在大厨房里呢,他会看着的。”
“哦!”韩晓林刚随意的应了一声,突然又转过身去看着他妹妹:“二妹,我说了多少次了,记得要改口,别一口一个小仨的叫,小姐听见了,会不高兴。”
“我叫我自己弟弟,仨儿,弟弟从小就叫这个名,就算现在有大名了吧,我们姐弟之间这样叫着也要亲厚些呀;梦凡又怎么会不高兴?”韩晓珍的声音,稍微拔高了一些,一张清秀的脸蛋上,透着明显的大大不满。
“你给我闭嘴。”韩晓林转过身狠狠地盯着自家二妹。
“你怕他做什么?”韩晓珍低声反驳,道:“他只是个李家的一个下人,我们……”我们跟他们可不一样。
“二妹——,”韩晓林咬牙切齿,真不知自己这个妹妹到底在执拗些什么,偏喜欢跟他对着干。
韩晓珍神秘兮兮地靠近些,说道:“大哥,梦凡姑娘对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好着呢,为啥?”
“你说为啥?还不是小姐好心,愿意收留我们,给我们住处,还给我们工钱。”韩晓林甩了甩酸胀的胳膊:“这世上,善心的好人可不多,咱们小姐就算一个。”
“大哥……”韩晓珍跺了跺脚,咋她的爹和大哥都这么实诚呢?
“我们不能把我们韩家的姿态搁得太低了,以后,仨儿长大了,会在她面前抬不起头的,到时候,我们家如何向她提亲?”
“二妹,你说什么?”韩晓林瞬地抽了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