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看一看啦,正宗的青花瓷啊,正经东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名人字画,品种齐全,各朝各代全都有啊,唐伯虎啊,王勃啊!”
“粳糕,粳糕!”
“米线,肉夹馍!”
“混沌,包子!”
偌大的广场充斥着各种叫卖的声音,出乎陆飞的预料,这里摆摊最多的是叫卖各种小吃的人,那些贩卖工艺品古玩字画的人反而并不算多,但看得出来,他们才是这个广场的主力,靠近路灯的地方基本上都被这些人占据,期间可以看到很多老外在这些摊子上流连,偶尔也会跟摊主比划半天,如果满意的话就会掏钱购买。陆飞注意到,那些老外虽然也有直接支付外币,但大部分用的确实另外一种钞票,看上去有些像rmb,因为眼尖的陆飞看到上面有中文,可是貌似没见过这种钱币。
“爸爸,他们用的是钱吗?怎么我没见过啊。”陆飞拉着父亲问道,小孩儿的优势完全可以发挥啊,不懂就问,没什么丢人的……
“人家那是外汇券。”陆建国随口说道,陆飞脑子里回忆一下,好像真的对这东西有印象。
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俗称“外汇兑换券”、“外汇券”,为中国银行发行,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通、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说句题外话,这东西我家现在还有几张,看上去挺jing致的样子,至少感觉比当时的rmbjing致)
说起来挺悲哀,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同胞ri益增多,所以国家兴建了一批对外宾馆和各种商店,也就是当时被称作友谊商店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只接受外汇券消费,还有一些特殊的免税店,也是同样的情况。听上去有没有点特权的意思。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1980年9月11ri,《人民ri报》发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查罗伯逊的来信,“我是一个对现代中国的成就深为钦佩的人,现在向你们写这封信。最近我在中国作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刚刚回到美国。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个现代化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我必须承认,对外国人的优待和对中国公民的歧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感不安。我指的是对非中国公民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凭这种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馆住宿,在特殊的餐馆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购买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中国公民。这种制度使人想起19世纪时清zhèngfu给予外国人的特权。此外,那些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这些特殊待遇会助长并加深优越感和自卑感。我强烈主张对此给予重新考虑”。
在父亲的带领下,陆飞在钟楼广场闲逛起来。说是闲逛,其实陆飞也是想通过实地观察找到一些适合赚钱的路子。万事开头难,想要真正的赚大钱说白了还是需要本钱的,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桶金,不管在任何时候,想做生意,本钱都是最重要的,没有本钱,你就是有再好的计划也没办法实施。
被父亲带着陆飞来到一个古玩摊位旁边。古玩字画,弄虚作假虽然能赚一些钱,但真正赚钱的还是那些有真东西的人,毕竟老外也不是笨蛋,偶尔花点小钱买点仿制工艺品无伤大雅,几十块rmb在老外眼中是小钱,到了现在的国人手里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毕竟现在即使在西安这个省会城市,一般人一个月也不过赚二三十块钱而已。
所以说,在钟楼的这个市场,真正能赚到钱的都是一些懂行的行家,他们手里有很多他们收上来的真品,这些东西每出手一件都可以换来数百甚至上千块的收入,而且涉及这么大的数额,一般老外手里不会有这么多外汇券,往往老外就会拿出外汇支付。外汇这东西可是很值钱的,拿美元来说,现在这个时候,银行汇率,美元兑换rmb是1块钱美元兑换8.5元rmb,可是实际上在黑市的价钱是10块,甚至有人出11,12块来兑换1美元。
“我说你这老外,咋说不清楚呢,我这可是正经手工刺绣,可不是机器闹出来的,你就给5块钱,绝对不行。”一个摊位的摊主正指着摊上的一块鸳鸯丝绸刺绣对摊前的老外说道。
老外显然不会说中文,一直叽里咕噜的说着,同时从钱包里拿钱,不过也都是多出一两块钱。
看到这个情况,陆飞眼前突然一亮,然后走了上前。
“doyouneedmyhelp?(需要我帮你吗?)”陆飞走上去直接跟老外说道。
“thankone‘sstars,youcanspeakenglish!(谢天谢地,你会说英语!)”老外扭头一看居然是个小孩子,虽然疑惑这个小孩儿怎么会说英语,但他还是很高兴。(下面直接用中文描述,不写英语了,省的兄弟们说我凑字数!好吧,其实我就是凑字数,否则也不会多加这一句……)
“你好,小朋友,我的名字叫托马斯,我要购买这位先生摊位上的丝绸手帕,我已经出到8元钱了,可是这位先生似乎还不满意,我很喜欢这块手帕,但这并不表示我会甘心被勒索,用你们华夏人的说法,我可不是冤大头!”托马斯对陆飞说道,不过因为陆飞的英语并不是很好,所以托马斯用比较慢的语速又说了一遍。
“大叔,这老外想买你的手绢儿,就给8块钱,似乎不便宜了?”陆飞听明白托马斯的话之后,对摊主说道,其实他也觉得老外给的价钱不低了,一个手绢而已,路边一两毛钱就可以买到。
“小娃很厉害啊,会说洋话。这老外不懂行,真拿我这正经的苏绣当路边摊的手绢儿了。我这可是纯正手工的苏绣,咱自己人也不说瞎话,苏绣的手艺现在可是个稀罕货,前几年动乱,会这门手艺的人都被折腾的没几个了,再加上我这上等的丝绸,成本就要40多块呢,我这做买卖也得赚钱不是?他要是想要下等货,我这里也有,5块钱一块。”说着摊位老板从随身的背包里那出好几块手帕,好像样式也和托马斯看上的那块差不多。
“托马斯,这位摊主说,你看中的那块手帕是纯手工的苏绣,也许你不了解,苏绣在华夏是一门古老的刺绣技法对于手工的要求很高,另外他的用料也很考究,所以价格上就会高出很多,如果你想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手帕的话,摊主这里有别的商品可供你选择。”陆飞向托马斯解释道,虽然陆飞英语比较烂,但磕磕绊绊的好歹说明白了意思。
托马斯接过摊主递上来的手帕反复对比,固然发现了明显的区别。
“托马斯,你应该知道了,一件商品纯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的价值之间差距是很大的,就好像衣服,在欧洲一件纯手工制作的西服的价钱比工厂批量生产的西服贵十几倍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这块手帕,它上面绣的是鸳鸯,在中国鸳鸯是爱情与夫妻的象征,因为这种鸟一旦结合就会一生一世忠贞不二。”陆飞看到托马斯明显有购买的意气的开始忽悠,不管咋说华夏人还是帮着华夏人嘛!
经过陆飞的一阵忽悠,托马斯决定还是买下那块名贵的手工苏绣,陆飞其实根本不懂苏绣这玩意,不过经过后世的信息轰炸,陆飞乱七八糟的东西也知道不少,一顿神侃之后,那块只能算上品的苏绣被陆飞夸得好像天上有地上无一样,老外托马斯也是一阵点头,觉得这东西物有所值,尤其听了陆飞对鸳鸯这种鸟类的描述,他更是高兴,这东西他本来就是准备买回国送给爱人的,这东西正合适。
最后这块按照老板说成本价只有40块钱的苏绣,愣是被卖了200块的高价,因为托马斯身上的外汇券不够200块的缘故,托马斯支付了摊主10美元外带115元外汇券。
“兄弟贵姓啊,这是你儿子吧!”送走了托马斯,摊主回头对陆建国说道,陆建国刚刚也很诧异,儿子居然会说外语,但也没有当面问出来。
“免贵姓陆,陆建国,吃了晚饭没事干,带着儿子出来转转,我原来也没发现这小子这么能说会道的。”陆建国笑呵呵的应道,其实心里打定主意,一会儿一定要问问儿子,他哪儿学来的洋话。
“兄弟有个好儿子啊,要不是他我这笔买卖可是做不成了,小小心意,算是给孩子的酬劳,也不能让孩子白忙活半天。我姓张,张远,咱们交个朋友。”张远很麻利的数了10张10元的外汇券塞到了陆建国手中。
“这个不合适吧!”陆建国虽然对100块也很心动,但这么会功夫只是帮个忙就拿这么多钱总觉得有些不合适。
“我这东西原本能卖到100块就不错了,现在买了200多,这也是你们应得的啊,陆兄弟要是没事可以常常带孩子来这边转转,咱们这儿卖东西的人多,老外出来也不是每个都带翻译,所以常常因为语言不通,很多生意都做不成,要是你儿子能帮衬一下,大家都有好处不是!”张远心里也算的明细账,10块美元一倒手可以卖到一百二十多块,还有15块外汇券,算下来他也捞了差不多100,给陆建国父子100块好处并不算多,现在这年月能说洋话的可是不多啊。
再三推辞之后,陆建国还是收下了100块的外汇券,然后带着陆飞去别地儿转悠。
“小飞,你怎么会说洋话的!”离开张远的摊子后,陆建国终于开口向陆飞问道。
“我看电视学的啊,还有咱们家里不是有好多书吗?我看着乱学的!爸,我厉害吧,一会儿就赚了100块钱,我要吃粳糕!还要喝汽水!”陆飞绞尽脑汁开始忽悠他老爹,这个年代人们还是很淳朴的(其实就是好忽悠!)。
虽然还有些疑惑,但陆飞一天到晚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再加上陆建国文化不高,也不明白学习英语的难度,所以也就接受了陆飞胡扯的理由。
其实陆飞的英语并不好,上一世陆飞也是考了3次才过的英语四级,跟老外交流,陆飞也属于那种磕磕绊绊勉强大家都能听懂的程度罢了,不过这一切放在一个4岁孩子的身上已经算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大量涌入,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严格说来,陆飞现在也算是个高级人才了。
接下来,陆飞开始在钟楼市场上乱转,遇到有沟通不了的局面就上去帮衬一把,这个年代做生意的人还是很讲究规矩的,陆飞帮忙做成了生意,多多少少这些摊主都会意思意思,到晚上9点多,陆建国带着陆飞回家的时候,算上张远那100块,陆飞今天差不多赚了小300块的样子,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300块啊,相当于一般小市民一年的收入了。坐在自行车上,陆飞嘴角挂着微笑,一个赚钱的计划浮现在脑中。
=========
ps:本人文笔并不好,这本书的卖点就是真实,我尽量的还原那个年代的事情,同时考虑主角做事的合理xing。关于西安在这个时期古玩字画工艺品的热销这是从我父亲口中听说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老百姓手里真的没有多余的钱消费,当时最赚钱的就是干这个。至于一块手绢卖200块钱,可能有些人觉得过于虚假,毕竟当时城市人口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二三十块而已,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事情绝对是真事,事实上,我父亲告诉我,当时有人把一块刺绣卖过500块钱的高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