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天择二十七年,天择皇帝以剿匪为名,突然调动禁卫军龙骧、虎翼两卫精锐,约五千人马,沿沧渭大运河迅速南下,在岳西唐家激烈的反对声中,强行进驻位于楚南与岳西交界之处的渭阳城。
其前锋最远处,一度达到楚南连山镇以南地区。
为避免触怒楚南千山阁势力,天择皇帝又暗地里出动“摘星楼”高手五十七人,以三人为一组,大肆进入岳西和楚南地界,收编各个地方的山贼和水匪,在各个要害地段,布下无数眼线,静候待命。
半个月之后,岳西唐家以协助朝廷剿匪为名,出动家族高手三十七人,以及岳西世家联盟高手五十四人,奔赴各处山寨、水寨,凡是不肯无条件投降者,一律就地格杀。
一时间岳西大地上,高手纵横,硝烟弥漫,最终世家联盟攻破各处山寨、水寨,岳西各地匪患为之一清,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剿匪过程中,由于山贼水寇的顽强抵抗,“摘星楼”高手损失惨重,回到京师时,仅剩下不足三十人。
在又过了半个月之后,楚南千山阁联合岳西唐家,发动自己在朝廷中的势力,上表天择皇帝,认为各地匪患已经基本肃清,禁卫军作为京师防卫的重要力量,不宜在地方驻防太久。因此要求朝廷调回禁卫军,以减少亮粮饷耗费。
自此,天择皇帝对秘境门派的第一次试探,以惨败而告终。
随后朝廷厉阳侯风彦上表,弹劾禁卫军统领郭齐,剿匪期间骄横跋扈,滥施刑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打断虎翼卫军侯风仪双腿。
其手段之残忍,治军之粗暴,骇人听闻。按大楚律法,理应革职充军,流配三千里。
郭家一系官员自然不甘示弱,一样上表弹劾风彦尸餐素位,教子无方。其子风仪在执行紧急军务之时,居然随军携带各种奢华用品,在剿匪期间只顾自身享受,不顾将士疾苦,又未能严明军纪,放任属下军士祸害百姓,夺取连山镇镇民刘大富三千银两。
其手段之龌蹉,行为之恶劣,同样是骇人听闻。按大楚律法,理应斩首示众,传首各军。
双方谁也不肯承认罪名,在朝堂上吵翻了天,就差上演全武行。天择皇帝荆镇楚无奈,只得各大五十大板,方才平息双方怒火,不至于让朝会变成菜市场。
随后经过一系列激烈的交锋、妥协之后,几方终于达成共识,最终朝廷下诏宣布:禁卫军统领郭齐因剿匪有功,迁为安西将军,负责大楚北方重镇齐云关、惊雁关的一切事宜。
同时,为了安慰剿匪中奋勇作战、身先士卒的虎翼卫军侯风仪,朝廷下诏迁风仪为军司马,负责禁卫军三卫之一的虎翼卫全部事宜;另外,天择皇帝又给了风仪一个驸马都尉的头衔,从自己十几个女儿中,挑选最漂亮的一个,下嫁给风仪了事。
当然,这些都是小道消息罢了,史官的记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楚史》记载:天择二十七年,朝廷出兵五千人,灭匪数十股,杀敌三千有余,自损不足三十,大胜。因剿匪有功,迁禁卫军统领郭齐为边军正将,虎翼卫军侯风仪为虎翼卫军司马。
余部各有封赏。
……
大楚天择二十七年,一个名叫李牧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卷入江湖和朝廷的纷争之中,被各方势力折腾得欲仙欲死。
最终无奈之下,只得独自离开家乡,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也就是在朝廷下诏的当天,楚南云阳城的城门口,在守城士卒懒洋洋的目光中,迎来了一位衣衫破旧,满面风尘的少年……
正如《岐道》所载,一首《南乡子》所写的那般:
-
一夜骤闻秋,
细雨斜风冷水沤。
恩怨江湖何日尽?
难休。
碧玉伤心古道幽!
-
年少不知愁,
望断天边侠女柔。
际会因缘称福祸?
筹谋。
残酒半壶寒月楼。
-
-
-
第一部的铺垫,基本上就写完了。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不习惯那种一万铺垫,十万争斗,然后换地图的写法,所以只好能够写的,都尽量先写完,以免以后出现一些突兀的情节。
也许很多朋友会觉得,我这二十万字,写得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有些东拉西扯甚至主角出现的时间,都没有几个配角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我觉得主角的一切,都是需要配角和环境来支撑的,若是没有配角的陪衬和烘托,也许我就只能用平铺直叙,来粗略地描写主角的一切。
这正是我所不喜欢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看下去,也许等到某些时候,就会明白,我非要写这二十万字的缘由。
……
最后,可能会停更几天,需要重新看一下之前写的,是否有哪里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不合逻辑的,或者是有太多错别字需要修改的。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