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务员记事 第45章 的

作者 : 贫道跑龙套的

李芳泽觉得自己遇到穿越后最大的麻烦了,那就是自己的婚姻大事怎么解决。

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一直单身一定会被认为很奇怪,甚至会认为她有问题。

更何况她现在是李家的独子,得承当起传宗接代的责任,若是一直不成亲,李家指不定也要催她。

那么她应该如何呢?

突然有些后悔女扮男装,惹来这么多的麻烦恐怕比身为女子还要不自由。

难道找个女人假结婚么?恐怕没有哪个女人会答应,就算答应了,那个女人一生的幸福又该如何?

唉,头痛啊!

李芳泽一整晚没睡,次日双眼乌青,额头上也起了一个大包。

周汇成出门时见她这般模样,戏谑道:“昨晚有神女如梦么,李叔叔今日这般无神采?”

赤果果的开黄腔啊这是,说她做少儿不宜的梦呢!

李芳泽瞪眼:“小混蛋,竟然打趣我,快去上你的学!”

周汇成耸了耸肩,带上书包往县学里去了。

而李芳泽,因为上次垦荒的事还有些漏洞之处,所以又去衙门里找张寓商量。

李芳泽忽然觉得,做官似乎和修理工一样的,修理工在一台机器坏了之后修修补补,让它回到正常运行的状态

而官员,平日里的工作就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行,当国家出问题了,就通过改革和实施新政策修理国家这台机器。

如今她成为了修理工,不,应该说是见习修理工。

这份工作不好做,工资低不说,风险还挺大,修得好还好,可能有奖金,若是修不好或是修坏了……那可是要丢掉性命的。

现在李芳泽还有抽身退出的机会,但她却已经不想退出了。

一个人活着,总要为了一个理想,不惧生死,这样的人生或许才算精彩。

依旧是在衙门的二堂。

李芳泽向张寓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百姓有田了,但若是收成不好,一到春耕播种没钱时,定会向富户借高利贷。若是到时无钱还债,必定又要用田来抵押。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是富户依旧兼并了土地,农民最终还是无田。”

“想不到你想的如斯长远,听你这么讲,我心惊胆寒。”张寓长叹一声,“纯阳兄可有应对法子?”

李芳泽点头,笑道:“想好了,依我看,可以行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可!”张寓一听,想也没想,立刻打断了她的话,“青苗之法,祸国殃民,难道纯阳兄不知道么?这实乃是与民争利啊!北宋之时,因为青苗法最终导致家破人亡的还少么?北宋之亡,一半就亡于此法!”

李芳泽摇头,把青苗法从头到尾再分析了一遍:“青苗之法,原本是好的,为的就是怕百姓向富户借高利贷最终导致土地兼并,所以地方官府拿所余的钱财以低利息借给百姓,到时候百姓还钱的压力便小一些,同时国家的收入也会提高。大人,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么?”

她继续说道:“据我所知,王荆公在任一县之令的时候行过青苗之法,结果非常好,所以最后当他执政时,决定向全国施行青苗法,可是青苗法最终为何败坏?因为青苗法的强制性,青苗法与官员的政绩有关,所以有些官员强迫百姓借钱,明明有些中等农户不需借钱,却硬逼着人借,这不是扰民么?还有一点,青苗法规定的利息不高,可有的官员为了从中得利,便提高利息,这能不败坏青苗法么?更有甚者,还没等到收成的时候,官府就逼着百姓还钱,所以在许多人眼中,青苗法实在是太坏了。”

“但是,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不存在,因为若行此法,那掌法之人是大人,这些弊端完全可以避免。”

张寓细细地思考了她的这一番话,最后也不得不点头,李芳泽说的全部在理。

李芳泽道:“事实上,青苗法若是在全国实施起来虽然弊端重重,但我有一法,可以改良青苗法,使得青苗法不再扰民。”

这几个月来,李芳泽推行的方案都是惠民的,张寓本已十分佩服她,若是刚才初说青苗法他对李芳泽还有点存疑,但经过一番解释,他完全相信李芳泽的能力了。

“什么法子?速速道来!”他颇为急切的说,若是真有改良之法,日后行之于全国,那于大明百姓是极好的。

李芳泽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当年为何有那么多人反对青苗法?是因为青苗法用的钱来自于常平仓,如果一旦某个地方有个天灾,常平仓若是无钱,那该如何?所以许多人反对。还有一点是,青苗法之害,在于实行者是官府,如若要行之全国,那就不能让官府实施,须得让商人执行。”

“商人有钱,让一方商人集合起来办一个钱庄,朝廷规定借贷的利息,利息为两分,商人一分,朝廷一分。这样一避免了国家出钱,二避免了地方官府直接利用青苗法危害百姓。这样一来,朝廷可以不用出钱,而百姓和朝廷皆能享受青苗法之利。”

李芳泽这番说法极为浅显易懂,张寓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

不禁拍手叫好:“妙啊,实在是妙!”

李芳泽沉吟道:“千百年来,改朝换代无数,每一次亡国虽然原因很多,但总有一个相同点,那便是土地兼并,导致百姓无田。百姓生活无所依,便只有去造反了……”

她双目紧锁着张寓:“如今我大明已立国近百五十年,土地兼并已十分严重,改革迫在眉睫,眼下,青苗法倒是个好法子。只是我等人微言轻……若是日后能入阁,怕才有可能……“

“你说的很对。”张寓道。

李芳泽双眉一挑:“不过我已做好了打算,依我看,我们可以把钱庄开在沙溪镇。”

“哦?”张寓疑惑,“这却是为何?我以为就在县衙附近更方便民众。”

“非也。”李芳泽摇头,笑道:“沙溪镇紧挨着信江,上饶府附近的乡民来往便利,咱们若是把钱庄开在沙溪镇,岂不是还能吸引邻乡乡民?那时只怕知府大人和附近的知县大人也要着急了,只是民心难违,到时候他们也会学着我们这一套开办钱庄。”

“如此一来……些许年之后,整个江西恐怕也要为之一变,若那时你我身在高位,想要于全国施行此法,便容易许多了。”

“纯阳兄端的好谋略!”张寓拍案叫绝。

他看着李芳泽,忽然讳莫如深地说:“时不待我,此番童试,你务必要过。”

李芳泽笑而不语,张寓已经暗示要给她走后门了。

她转移话题说:“当下,大人可以先联络玉山县的富户商议青苗法之事。”

张寓点头:“时间紧迫,如今已是十二月,须得在二月之前完成此事,否则与县试挤在一处了却是好大麻烦。”

李芳泽起身告辞:“此事一办,就再无后顾之忧矣……昨晚没睡好觉,真是困乏啊,我先回去补一觉。”

张寓只以为她是熬夜攻书,也未曾多想。

李芳泽这一回去,一觉睡的黑甜。

……………………………………………………………………………………

何家说亲被拒,面子上自然觉得十分过不去,一家人在正堂里开会,商议对策。

何明德上次设宴专请李芳泽,结果被拒,于是对她的意见更大了。对于他来说,若是和李芳泽结亲,那是给自己未来的生活添堵。

何明德阴着脸说:“父亲,李芳泽如此不识抬举,咱们又何须丢了身份巴着他?却是叫人笑话!”

“你懂什么?只长年纪不长脑子的东西!”何清辉怒骂。

懒得再看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他对屋里其他人说道:“这开荒和修路的事,回利都是要好些年的,大老爷不糊涂,大抵是想留任咱们玉山的,否则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以前大老爷不掌权,可自从和那李芳泽打到一处后,行破釜沉舟之手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挡路的人全清扫掉了,如今衙门里头,大老爷说一句话,谁还敢反驳?”

“老夫听说,原本那李芳泽的四妹是要被大老爷抬为姨娘的,但自从先前四姑娘为救大老爷以身犯险,亲自与陈家的歹徒持刀互殴,大老爷感念她的情,说要明媒正娶她做夫人。如此一来,李芳泽岂不是成了大老爷的亲妹夫?此次童试大老爷不会给好处他么?再者,若不出我所料,大老爷留任玉山,等下次考绩,必定会高升,那时前途无量啊!此番咱们若是和李芳泽结亲了,以后不是水涨船高么?”

众人听了这番分析,皆茅塞顿开,心到,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看事就是比年轻人看的通透。

大儿子何明深道:“若非是父亲这般说,儿子还真看出其中的厉害,父亲果然慧眼如炬,儿子诚服!”

何清辉挨着看了一回自己两儿子,沉沉地叹息一声:“我只生了你们两个儿子,结果都不是读书的料,大儿还好,懂得经商之道,老二呢?”他又看了一眼还是一脸不服气的何明德,又是叹息一声:“老二读书就不说了,已经三十四了,还未中举,我看以后也是不行的。当不成官也不说了,可是读书把脑壳读呆了,就算继承了家业也守不住,以后可如何是好?”

何明德听了这样的话,心中更是愤恨,当下直挺挺地站起身,说道:“父亲不必这般小看儿子,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儿子三十四岁还年轻哩!迟早就遇着欣赏儿子文章的人!”说完,拂袖而去。

何清辉气的半死:“你们看看这不孝子,老子教训他,他竟然就走了!读书读到里去了么?!还学了呆腐儒清高那一套,自比于姜太公,姜太公是他能比的么?”

何清辉捶胸顿足:“家门不幸啊家门不幸啊!”

何明深连忙上前给老父亲抚背顺气:“读书人都是这般,父亲不必生气,二弟虽天份不高,但十分刻苦,父亲倒不必太贬低他,折了他的信心。”

何清辉无可奈何地摆手:“我生的儿子我还不晓得么?算啦算啦,反正我也不指望他,女婿也是半个儿子,李芳泽的事还是要继续用点心。听那陈婆的话,李芳泽是怕咱们家大欺他,面子上不好看。这样,你再派人去请他,说话要极尽客气,务必要把他请了来,知道么?”

何明深道:“儿子知道了,儿子这就下去吩咐。”

“嗯。”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我不挑食的地雷。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古代公务员记事最新章节 | 古代公务员记事全文阅读 | 古代公务员记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