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泽要搬家,周汇成第一个关注。
“可给我留了房间?”他问。
李芳泽道:“搬家之后就得把小七小八接过来,她们两个姑娘家的,你一个外姓男子还适合住进来么?”
周汇成撇嘴:“这有甚关系?她两人才那样小,难道还会被人说什么闲话么?”
李芳泽道:“胡说。小七已经七岁,在世人眼中已是大姑娘了,你可不知道,虽然小七才七岁,可比你要懂事多了!”
“你呀!”李芳泽摇头,一脸无奈地看向他,“我看别家十四岁的,都成男子汉了,就你还像个孩子。前些日子,我在养济院看到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比你还小两岁,可人家就十分懂事,不仅如此,他小小年纪就很有智谋,我很是喜欢。你呢,从我见你起,就一直在闯祸,你还自比于东吴周郎,反正我读三国看到的周郎不是你这般模样。”
周汇成被这些话打击成严重内伤,说不出话来。
一直以来,李芳泽对他都是循循善诱的,而且他也看得出来李芳泽是挺喜欢自己的,然而今天却说了这样重的话。
简直是从天堂到地狱!
什么又是别人家的孩子好的话,他爹以前也没少说,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很听话,书背的好,不胡来。但是听习惯了他便不在乎了,可如今这么说的是李叔叔啊,一直都站在他这边的李叔叔!
周汇成觉得十分委屈,憋红了眼睛,握紧了拳头,硬邦邦地转身,然后跑了出去。
李芳泽看着他的背影,无可奈何地叹息一声。
周汇成太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了,虽然这样的周汇成在她眼中很自然,相处起来很自在,但是长此以往周汇成最终会被淘汰。
没有会人喜欢异类。
所以她虽然希望他能保持自己的性格,却不希望他因此一直走偏下去。
平时,她对他的教育十分宽松,这难免会让自己在他心中没有威仪。
所以乘着今天这个机会,李芳泽下了猛药。
好好反省一下吧,是该成长了。
…………………………………………………………………………………………………………
李芳泽给五姑娘和六姑娘的坟头插上了几束腊梅。
此次回到上家坞,再没听到村人胡乱议论和消遣李家的言语了,这得归功于赖三精湛的演技,一出鬼上身的把戏,把人骇的不敢再乱嚼舌根。
兼之因为那日李芳泽在衙门当着老百姓们惩治工房书吏的那一出,李芳泽可谓是名声大噪,且四姑娘就要嫁给张寓做正经的知县夫人了,还有谁敢再乱说李家的胡话?
如今可是巴结都来不及,所以李仲与徐氏对李芳泽的态度也好了许多。
李芳泽和李仲说了此次的来意,是想带着全家搬到县里去,他们在跟前,一来好照顾,二来也免得她总是来回跑。
只是,大多数人都是安土重迁的,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呆久了,就不愿意去别处了。
何况李仲自尊心强,心底到底觉得李芳泽不是自己亲儿子,自己太麻烦他了,怕被嫌。
于是李芳泽好说歹说,李仲也不肯答应。
四姑娘不耐烦地说了一句:“爹,读书人最重孝道,您如今不肯和哥哥一起住,那不知道内情的,还不说哥哥不孝?您这是要毁哥哥的名声,也毁我们李家的名声呢!”
李仲转念一想,觉得这话说的对,便犹犹豫豫地应下了。
李芳泽道:“来时,我已经把新房子打理好,后日就立春了,我看不如今天就搬,我特地叫了三辆马车回来,好来拉东西。”
李仲皱眉:“这么急?总要和乡亲们道了别才好。“
李芳泽歉然:“是我的不是,原该早些说的,只是前些日子太忙,才拖到今日……不如我和爹去和相亲们道别,娘和妹妹们在家收拾东西吧。”
李仲点头,走到门口,细细地看了一番老旧的房屋,说:“住了一辈子啦,还真是难舍。”
“等开春了,我找匠人把房子翻修一下,日后爹和娘若是想回来,便回来住几天也是行的。”
李芳泽从马车上提出来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各色点心小吃,用来送给附近的乡民的。
“爹,走吧。”
这一道别,花了大半天日子,回去时,徐氏早已把东西清理好了。
只收拾了一些衣裳和小用品,那些大件的她原本想一起带过去,只是四姑娘说李芳泽都买了新的,带过去了也用不着。
徐氏心中叹气,她对李芳泽还是有些芥蒂的,毕竟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因为他死了,只是李芳泽如今待李家这样细心周到,所以嘴上也没什么话可说。
临行时,村里来了许多人来送别。虽然以前和李家矛盾多多,如今要走,倒是可以一笑泯恩仇了。
李芳泽心中高兴,把小八抱上车,问道:“和哥哥去县城住高兴么,小八?”
八姑娘尚是天真又馋食的年纪,心想哥哥每次从县里回来都带了许多好吃的,可见县里就是个有许多好吃的地方,这样想来,若是去县里就有许多好吃的可以吃了。
于是开心地点头:“高兴!”
李芳泽对一旁仰着头看她的小七说:“小七,我那里有个小姑娘,叫圆圆,和你一般大,你去了啊,可以和她一起玩。”
小七不如小八活泼,只点了点头,回头见徐氏正看着她,便小心地走到徐氏跟前。
一家人上了车,马车轱辘驶前行。
正德十二年十二月丁亥立春
这是个朋友间相互串门的好节日,拜访了陈掌柜一家,李芳泽便去了周葛家。
其实李芳泽主要是去看周汇成的,因为自那天说了他之后,周汇成就没再来找她,在她家里的东西周家的仆人给搬走了。
周葛似乎还不知道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反高兴地说:“汇成最近懂事了不少,整日里只在家中读书,也不闹了。”
“嘿嘿。”他满足地笑了两声:“这小子自以为聪明的很,这下好了,临考之前也晓得怕了。”
说完,连喝两杯酒。
“来来来,贤弟,来干一杯,愚兄今日真是高兴之极,养了儿子这么多年,除了他出生的时候高兴了一回,这是头一次呢!”
李芳泽表面上维持着笑意,心中却有些替周汇成这小子担心,事后她再想自己说的那番话,觉得有些不妥。
拿家庭教育为例,孩子一般最不喜欢的就是父母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想比,小时候比学习,长大了比本事,再大一些比嫁娶的好坏,一辈子比不完。这样的比较也最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产生心理隔阂。
虽说周汇成不是自己孩子吧……但到底在身边亦师亦友地生活了这么久,若是因为那番话就生疏了,她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
想到此处,李芳泽对周葛玩笑道:“也不差今日这点时间,我来这小子也不来打声招呼,真真是欠揍!大哥,叫人把他喊过来。”
周葛道:“这不消你说,一听你来了,我早派人去叫他了,只是不晓得怎么这么一会了还没来。再等等罢,你我兄弟二人再吃些酒。”
话音刚了,门外就站了童子,朝二人行了礼,进来说:“爹,少爷说正文思泉涌,不能中途断了,断了就写不下去了,所以叫小的过来给李叔叔告罪。”
周葛道:“晓得了,你下去罢。”
“是。”
李芳泽心中好笑,真好的借口呀,她料定这小子还在生她的气闹别扭。
算了,且不理会他,待过些日子,等他静下心来再说。
“难得他肯这么专心学业,贤弟,你莫要怪他。”周葛轻抚长须,很是自得的样子。
“是是是……”李芳泽笑道。
不过,事实证明,周汇成的气性很大,一直到过年,才上门来不冷不热地给李芳泽拜了年,却没说别的什么。
这一年的春节,于大部分人是快乐的,而李芳泽属于那一小部分。
春节应该是和亲人团圆的节日,然而她真正的亲人却不在身边。
苦涩地把手机里的照片翻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低落,所以在周汇成来时,她完全没有心情去解开二人的矛盾。
她这样的反应看在周汇成的眼里,更是气闷。
他这次上门拜年,本来是存了和好的心思的,只是对着李芳泽他脸皮薄,不好意思表现地太明显,所以才淡淡的。可谁晓得李芳泽表现得比他还冷淡!于是吃了杯茶便郁郁地回去了。
李家上下猜到李芳泽是在思念自己原本的亲人,所以表示很谅解,没有多说什么。
要说这一群人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张寓了,一项项利民政策只待过完年就可以着手施行了,他许多次幻想未来玉山县百姓户户有余粮日日似过年的情景了。且因为将要继续留任玉山的缘故,他特地让人把在安陆的母亲接了过来,以后终于不用忍受思家之苦了。
还有一项就是,等童子试后,便要娶四姑娘过门。
这种种好事叠加起来,他如何不高兴?
只是可惜了他那张肌肉僵硬的脸,无法将他的心情表现出来,却是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