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府和延州府相隔不远,两府的老百姓们多少年下来亲戚相连、血脉相通,原本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现在眼瞅着延州府的亲戚们日子好过了,衣着渐渐光鲜了,荷包里也有了响当当的铜板、白花花的银子,可利州府的亲戚们却还苦哈哈的吃糠咽菜,这……这谁能甘心?!
你那儿有神树?
有个屁的神树!
还引凤凰呢?!
谁还不知道谁的根底不成?
这瞎话还真的能睁着眼睛说啊~~
不过啊~~谁让人家那里有个有本事、能赚钱的父母官呢?
再说人家张大老爷也没从咱们这帮子苦哈哈身上搂钱不是?
人家那是大商人、大富户出身~~山西老西儿知道不?张家可是百年老号呢~~那信誉、那人品可是没法比滴~~
就是就是!人家张大老爷可看不上咱们这帮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们荷包里的铜板~~
嘿嘿~知道不?张大老爷的目标可都是那些个富户、士绅们哩~~那叫啥?那叫劫富济贫~~嘿嘿……
对对!都给张大老爷起了花名儿了,叫啥‘张扒皮’!叫咱说啊~啥扒皮不扒皮的,反正人家张大老爷也没扒咱的皮,那帮子地主、富户老爷们也不在乎那点儿三瓜俩枣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边儿的利咱也没苦着,这才叫厉害呢!哼哼……
唉……要说咱们这位‘青天大老爷’啊~~那真是两袖清风啊~~
切~两袖清风咋了?你就真信他们这帮子当父母官儿的就真的两袖清风了不成?!说不定啊~那是装装样子~~家里不定埋着多少金银珠宝呢!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千里为官~那~只~为~~财~~~
……
好吧,酸葡萄心思、红眼睛啥的就跟着延州那些铺户啥的一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八卦、小道消息等等更是满天飞,一个个的全都是脑补天才,嗯,这帮人没去做娱乐记者真的是很可惜了人才啊~~
咳,别误会,这些被浪费了的娱乐记者潜在人才们,可不是啥有文化、有修养滴人~没准儿大字都不识一个,可却有着一双明亮亮的眼睛,和一颗火辣辣的八卦之心……
老百姓有老百姓朴实的小心思,乡村之间的八卦男、长舌妇们那是从古自今从来都不会少的,市井流言那更是厉害的不得了,大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拿着旱烟、水烟袋凑在田间地头的嚼起了舌头根子,越说那是越上火,越说那是越眼馋……
得,这场面,这些话语,顺风正好让一身布衣下来亲民巡视的‘青天大老爷’庄先奇给听了个正着,越听他这心里也就越火大,一张老脸都被那些个村民村妇的抱怨给说的红里发黑了,无他,矂的。
他知道张润远这个人,也隐约知道这人的家世背景,毕竟是同榜同年的进士出身,好歹都会有些关联挂碍,原本他还觉得一身铜臭气的商贾之家能够出这么一个进士让他很欣慰,能够跟自己所辖地域相连也是件好事情。
毕竟大清朝为官可就是讲究这些个因缘际会、关系什么的,大家多少能有个照应,而且他非常自信,甚至暗地里有些自傲,庄先奇出身可谓贫寒,自己就把自己给归进了寒门、清流之中,他的偶像就是大清官小于成龙,最自得的就是自律、勤勉、甘于清贫,甚至他每次看到自己那藏着补丁的官服都觉得腰杆儿挺的更直了。
至于那个曾经在考场外大洒金钱、一身光鲜、长的白白女敕女敕的白皮小子……他可是从打心眼儿里鄙视的。
商贾嘛~有啥?就剩下了银子了吧?!就算是考了举人、中了进士,日后出掌一方也是个贪官!
可……可……哼!
你说你愿意折腾就折腾好了,延州府境内你就算是折腾翻了天也没关系,那帮子富户、士绅跟着你一切硁硁一气,那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了圈儿自然有朝廷的人来管你,可你闷声发大财不成么?干嘛非要折腾的的满大清国都知道了?!这不是打咱的脸么?!
尤为让庄先奇气愤和羞愧的,就是那些个老百姓们对他的无端猜测。
他自己甘于清贫,并且很是以此为傲,为官当政也从未有过半分懈怠,每日里没日没夜的忙着处理府衙公务,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可是身为母亲的儿子、夫人的夫君、儿女的父亲,身为一个男人,谁又能甘心让他们如此操劳?如此辛苦?甚至吃吃不上,穿穿不上……
不过庄先奇真的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即便他知道,只要拦着那些个藏着金银票子的手稍微松一松,自己一家人就不用这么受苦,可他的腰杆却越发挺得笔直。
随着听到延州的消息越来越多,看着辖下的利州府百姓想方设法的去延州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感觉着身边的老百姓们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怪异,庄先奇心里憋着的那股火儿就越来越旺,烧的他胸口直发烫。
最终,再也忍不住了的庄先奇奋笔疾书,一封言辞犀利的信件送到了曾经跟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郭魁郭友亮的手中。
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郭魁郭友亮虽然也姓郭,可他跟曾经一道奏本告倒首辅明珠的‘郭一本’郭琇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他本身很是看不上郭琇。
这个瘦瘦的老头儿认为有着‘郭一本’之称的郭琇是个追求名利的伪君子,身为御史秉公弹劾百官是本分,可为了应和某些人的意愿而上本、装着强项的模样邀名就不对了,很不对!
嗯,如果说郭琇是个为了名声装强项的伪君子的话,那么郭魁郭友亮则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臭石头。
一个又臭又硬,坚持原则,不讨人喜欢,却让人不得不尊重的瘦老头儿。
这个瘦老头儿虽然也曾经见过庄先奇和张润远这两个‘后辈小子’,听说过这两个人的名声,甚至跟庄先奇的授业恩师关系很好,可老爷子并不是一个不讲证据、随意说话的人,收到了庄先奇的‘举发信’之后,老爷子虽然快七十岁了,出远门不便,可还是派了自己信任的手下前往延州当地查看情形,以便得到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只不过嘛~~张润远这事儿办的其实真的是漏洞百出,不用那些个有心找茬儿的有心人添油加醋,甚至稍微眼亮一点儿的人都看得出来这里面的水分。
祥瑞?祥瑞就能那么容易得到?还那么巧的到了你张润远的地盘儿上?歇了吧!
可是就算是明明知道这‘花开凤凰落梧桐’的事儿里面有猫腻儿,却并没有什么人去较这个真儿,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过去。
为何?
无他,只因为这破绽太明显了,明显的人们根本就懒得去找,也没人有兴趣去挑张润远的错儿,只因为这份油水儿大家都有份儿,又没有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底线,这花花轿子人人抬还不就是应该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何苦断了人家的官途,断了自己的财路呢?
这,就是身在官场的潜规则了。
无奈,很是遵守这份潜规则的张润远张大老爷碰到了一个被人民群众的讽刺给惹毛了,同时心里还有些红果果的小嫉妒的庄先奇,又碰到了一个从来不会转弯儿、又臭又硬的郭魁郭友亮。
所以,在郭友亮派出去的人在延州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回京之后,张润远悲催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郭友亮亲自撰文的弹劾奏章摆到了监国太子胤礽的面前。
而南巡在外的康熙皇帝受到的那封半奏折半私信的信件,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之所以以这种半奏折半私信方式将这件事情摆到康熙面前,只因为在看到郭友亮的弹劾奏折之后,太子胤礽采取了留中不发的方式,而且在跟来跟他请示事情的四贝勒胤禛就这件事情的处置产生了分歧。
兄弟两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没到各不相让的地步,可总归是有些争执不下,谁都说不不了谁,既然兄弟两个起了小小的争执,那么写信来请康熙这个做皇阿玛指教一二、判个对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虽然这件事情对于左都御史郭友亮、利州府道台庄先奇来说不是小事,对于延州府道台张润远来说也不是小事,甚至关乎他的身家性命、官途仕途的天大的大事,可对于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康熙皇帝、当朝监国太子胤礽、当朝实力派皇子四贝勒胤禛来说,就不过是一件可以拿来争论争论、促进一下兄弟、父子之情的小事儿了。
能说这父子、兄弟三人不重视别人的身家性命么?能说这三个大男人拿着别人的仕途之路当儿戏么?
当然不能!
对于一个慈祥的皇帝、一个和蔼的太子、一个忠诚能干的皇子阿哥来说,一个或者几个臣子的命运,当然没有那么重要!
就像是《四代同堂》里说的,华夏上国,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人多,能人多,臣子多,高高在上、能够完全掌握臣子命运的封建统治者,并不在乎是否换几个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