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看了一眼周围,然后对宋书记说道:“志文同志啊,这次来呢,是为了了解一下你们镇的秋收情况,看看农户的玉米产量和政府的粮价,老百姓的满意情况之类的,我们还是应该下去走走嘛,你们镇上有没有什么需要汇报的,有的话,咱们抓紧时间,完了以后就去各村上还有你们的农场、枣精厂看看,秋收可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
宋志文点头称是,忙请王书记上了办公楼,径直走到了会议室。那里,已经有好几个干部在会议室等着了,看来都很有觉悟,知道领导要听汇报。
会议室里8个人,刚才下楼迎接的人都来了,挨个做了汇报,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王书记也知道,但这些是必须得,官威需要这样来保持。柳成荫坐在王书记旁边,做着笔记,一边做笔记,一边草拟了一份发言提纲,他想,万一书记等会要发言,这个东西应该可以赢得一点好感。新华镇的干部们都很好奇的打量着柳成荫,因为不知道他是谁,以前从来没见过,只知道王书记好像挺喜欢他的,故而,柳成荫在他们面前也就变得神秘了起来,这些干部们也就都想找机会跟柳成荫套套近乎。
几人都汇报完了,王书记转头看了下柳成荫,柳成荫知道王书记想看看自己做的笔记,要讲几点,顺手就把笔记和写的提纲递了过去。王书记看到了提纲以后,眼睛一亮,很有深意的点了点头,就按照提纲上的总结讲了起来,根本没有再去看笔记回忆他们的发言。书记越讲越有精神,听得人是越听越认真,因为书记点到了很多平时都不怎么注意的问题,这可把他们紧张了一阵,万一问的详细点,自己可能会有麻烦,捏着一把汗一直到开完会。
会议结束的时候,就该吃午饭了。王书记也不客气,带着大家一起去了新华镇政府的食堂。食堂的大厅里摆好了几个桌子,上面有几道菜,师傅们还在忙碌着做菜上菜,看样子是要摆一大桌了,王书记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些菜还不够多么,我们这么几个人,能吃得了吗?不要再做了,怎么能这么浪费呢,随便吃一点就可以了。宋志文听了以后,赶忙过去交代了一下。也就没有人再提这个话题了。
吃饭的时候,王书记专门叫了柳成荫坐在自己旁边,对柳成荫赞赏有加,看来早上柳成荫的做法很让领导满意,以后日子会好过很多。宋志文等人一听王书记这么夸柳成荫,也就附和着,什么柳主任年轻有为什么的,赞不绝口。
吃完饭,本来宋志文的意思是要给王书记敬酒,被王书记虎着脸吓退了,就没有拿酒出来,喝了点茶水,休息了一阵,跟着王书记去各村上转了转,了解了一下老百姓有什么要求之类的。
晚上天黑了才把新华镇走完,本来打算回县里的,可是书记说不折腾了,在镇上休息一夜明天继续去别的乡走走。晚上,柳成荫送王书记回去休息的时候,突然心生一些想法,但是又不敢自己拿主意,想找机会请示一下书记再去落实,于是在王书记办公室呆了下来,说有点事情想请示一下。王书记也很有精神,对柳成荫的印象很好,所以很爽快的说道:“你们这些高材生,想法总是很多,好,说说,只要是好主意,我们第一时间就落实他。”
柳成荫说道:“书记,您常东奔西跑的为百姓服务,可是您连新闻团队都不带,这做的实在太低调了,您自己不在乎这些,可是我作为您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不能对这个不闻不问啊,就说您今天,在村里跑了一天,总不能连电视和报纸都不上吧。我觉得,我们出来的时候带记者有点太麻烦,可是带电器材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我们再车上带上相机和摄像机,每天我帮您拍几组照片和录像,然后我每天把您的工作写成稿,交给有关部门报到一下,这也是对全县干部百姓的督促和激励呀,书记您觉得可行吗?”
柳成荫一口气说完以后,就盯着王书记的眼神,因为他知道王书记一定会同意,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一来给自己增加了官声民气,二来材料由自己的人写,照片由自己的人拍,不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播出去,三来出门可以轻车简从,不用带那么多人,让人看了就觉得是做形式主义。
果然,王书记很开心,说道:“小柳啊,你真是个做秘书的好材料,行,就按你说的办,以后这些事情都由你去做,东西写好以后,我看一下,你就交到宣传部那边去。至于这些器材什么的,找电视台那边借一下,他们应该会同意的,你去办吧。年轻人很不错,很有前途嘛。”
柳成荫听书记同意了,就说了几句客气话,退了出来,然后找到了马师傅,跟马师傅说道:“马哥,明天有点东西要用,我们要回县里取一趟,您看能不能送我回去一下,现在书记刚休息了,应该不用车了,我们速去速回,别影响了明天的工作。”老马一听没二话,立马答应了。他可早看出来了,王书记对这个小子可是关照的很,可不能随便得罪。
上车前,柳成荫先拿出通讯录,找到了电视台张主任的电话,拨了过去,把情况一说,张主任当然不敢有意见了,说自己准备好东西再台里等着。
柳成荫坐车来到电视台,拿好东西以后,跟张主任客气了几句,就赶忙回新华了。张主任看着王书记的车开走,还在疑惑,这个小子到底是什么人,以前从来没见过,怎么会离书记这么近,连车都可以随便用,看来以后有机会要去打听打听。
第二天一早,王书记的小车离开了新华镇,向柳成荫的老家小屯乡开去。柳成荫感叹万千,第一次离开小屯乡,是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辆大汽车棚里,今天回来,却是坐在县里一把手的小车里。10多年来,变化太大了,不但自己长大了,家乡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以前那白茫茫的碱滩上,已经被开发的没有多少了,上面种上了个样的庄稼。地里也不是只有农民手工作业了,拖拉机、收割机之类的农用机械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