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这世界,我来了!
话说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年秦始皇一统七国,建立大秦皇朝,立下不世功劳。始皇帝一生有功有祸,功在社稷千秋,祸在百姓。统一七国文字语言,统一货币交流,修皇陵,建长城,死在其手下的亡魂不计其数。秦皇末年沉迷与方士命数,自认功高盖世,应当鸿福齐天,多次命人找寻不死良药,然未果。后在方士徐福的建议下特派五百童男童女随徐福乘船前往东海仙山寻求不死神药。
然,至始皇身陨,徐福未归。后有人言,徐福忧始皇帝迁怒,特献此计已月兑身,世人皆信之。
秦于二世而亡,天下又分,各诸侯皆自守。时有西楚霸王项羽欲得天下,孰料一名为刘邦的亭长举剑起义,打着救世的旗号与霸王共争天下,逐鹿中原。
项羽麾下有智谋人士范增,霸王对其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并称其为亚父。
一日,范增向霸王进言,献策以已之优势约刘邦赴宴,并谋图之。
刘邦受邀,并携张良,樊哙等共赴鸿门。
刘邦此时虽受霸王擎制,然观其麾下人才济济,假以时日必当有所大作为。
张良者,人称天下第一谋士,胸中丘壑万千,用计丝丝相扣,智深似海,因被刘邦大义所感,终为其所用。
萧何,素有将相之才,熟读兵书经史,为相可平安治天下,为将亦可决胜千里。较早便随刘邦打天下。
樊哙,与刘邦同村,随刘邦征战天下未尝一败,其人忠义无双,武艺高强,实乃良将。
韩信,此人性格坚韧,善隐忍,能屈能伸,曾多年不受重用,更甚之所受*之辱而不惊,实乃大丈夫也。然,金聚与石却非石,终一日被萧何所器重并荐与刘邦,拜为大将军。
鸿门宴前,刘邦与张良等人多方安排,谋而后动,留萧何率众守咸阳,韩信前往救助楚怀王。
鸿门宴中,危机重重,生死成败悬于一线。然刘邦上下齐心与霸王斗智斗勇,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全身而退。
鸿门宴后,张良设计离间霸王项羽与谋士范增之关系,趁其之隙而举全军讨之,一举大败霸王军。
霸王项羽因自傲最终导致身陷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当中,最终兵败乌江,自刎而亡。
霸王有妾名曰虞姬,闻霸王兵败身亡,亦跳乌江追随霸王而去。世人皆被其情义所感,将其事迹编为传奇,颂唱至今!
刘邦统一天下后,立国号为“汉”自立为汉高祖,定都洛阳,大赦天下,麾下众人皆封赏。
其时,高祖皇帝获范增死前密献于霸王的锦囊,其中言曰大将军韩信已有叛逆之心,望霸王暂息怒火,待韩信举兵之时共擒刘邦。
高祖半信半疑乃问计与丞相萧何,萧何思虑半晌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今大将军手握重兵,陛下当防患于未然。”
至此,高祖下密旨处死大将军韩信。
后,世人多言,大将军此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朝中众臣闻之此事皆唏嘘不已,心中多有畏惧。
军师张良与一些追随高祖已久的老臣皆心生不满。
一日,忠义将军樊哙酒后大闹,泣曰:“吾自幼追随陛下,陛下所言吾皆信之,然大将军一生忠义,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却落得如此下场,今,天下已平,陛下已用不到在下血战沙场了,樊哙此去同大将军共饮。”言毕自刎与大殿。
高祖见其,更疑大将军韩信已收买众多人心,陆续斩杀朝中文臣武将数人。
忠义将军樊哙身亡数日后,军师张良在府中黯然自饮,却见一兵士仓惶而来,告知高祖陛下已下密令处斩自己。
待高祖密使前来擒杀时,却已不见张良影踪,厅上留书一封,言,致吾皇高祖刘邦。
信曰:臣张良拜上,良自追随陛下,辗转多年,一心忠君,然陛下今日却欲取良之性命,按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良却实属不甘。陛下近年来多行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局,孰不知此作为已寒众将士之心,陛下江山得来不易还望多自珍重,良今日离去,与陛下多年恩义已绝,却添仇恨,他日与陛下相见与沙场一绝生死方能化解今日之仇恨。
高祖阅罢,大怒,下旨出城追寻张良,誓必要将张良斩杀。
此时,张良却隐身与丞相萧何府邸,与萧何密谈通宵而达共识。
萧何也越发的担忧那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落到自己头上,次日安排张良及亲卫装扮成兵士模样随军出城追寻张良。
时,军中大部分将领皆曾受到大将军韩信的提拔与恩惠,多想为大将军报仇,张良逃出洛阳后至长安举义旗,军中将领多有带兵前来相助者。战争将起,天下又乱。
张良义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陆续攻下多座城池。
高祖大惊,召众臣朝议,却见禁军将军高进率禁军包围大殿。
“高将军此举意欲何为?”高祖怒道。
却见丞相萧何缓缓出列言道:“陛下所为另天下心寒,吾等皆认为陛下不适合做这天下之主。”众朝臣多有随附者。
“萧何,当初可是你向朕进言的。”高祖道“臣身为大汉丞相,陛下有所问询,臣自当在大汉立场解答,然,臣虽言有疑与大将军,陛下却可暂除大将军兵权缓缓调查,可陛下未查明却下令格杀,这害死大将军之罪名,臣可是不敢背的。”萧何面沉入水答道,此时的高祖却再也不是当初的刘邦了。
萧何兵不血刃夺下洛阳,迎接张良率众入都。
汉高祖五年,祭天地,禅位与张良,遂汉亡。
张良继位改国号为巍,称为巍文帝,改长安为大巍帝都,封刘邦为汉王,困与长安,锦衣玉食。敕封萧何为义王,世袭,封地云南,领丞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励精图治,在文帝张良和丞相萧何的治理下,天下一片繁荣,万邦来朝。
文帝六年,汉王刘邦郁郁而亡,帝令以王爵之礼葬之。
文帝十二年,义王萧何病重,临终前高喊,老兄弟们等吾前来共饮,言毕而终。帝亲往祭之。
义王子嗣艰难,老来方得一子名为萧鼎。此子自幼尽受疼爱,不喜读书,整日呼朋唤友流连于风月场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长安城中皆识得义王世子。义王有意其远离政治,便任其放纵。
义王病故后,文帝命世子萧鼎袭义王位,前去云南大理赴任。
文帝十五年,帝驾崩,举国戴孝,太子张烨继位,立为大巍景帝。
景帝素有父风,仁德爱民,效先帝之法,治理有方,然景帝体弱,继位8年而崩。
后世人多赞颂文帝景帝之功德,将二帝治理之期颂为“文景之治”。
景帝驾崩之时,太子张彻年仅五岁,遂有文帝次子,景帝之二王弟,德亲王张协为辅政亲王,太傅田忠,太师马原共同辅佐。
??????????????????????????????????????????????????????????????????????????????????????????????????????????????????????????????????????????景帝三年,云南大理义王府。
“生了,生了,是个男婴,快去禀告王爷,香王妃在怡红院诞下王子一名。”
不是吧?你娘的阎王,不是说给老子投胎到个有权势的富贵人家吗?怎么到妓院了?问候你母亲。
欧阳贵走过奈何桥的光晕后只觉得眼皮沉重就睡了过去,那感觉很温暖。(废话,娘胎里能不温暖吗?)直到睁开眼后就看到满地莺莺恰恰跑满了女人,然后就听到一句怡红院,心中很是郁闷的他自然对阎王满肚子怨言。
不一会,一个中年男子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快,给本王看看四王子。”萧鼎心情很爽啊,接过男婴开怀大笑。
“香妃为本王产子受累了,好好休息将养身体!这孩子就取名为萧贵,长的可真漂亮,像香妃。”萧鼎看了一会后将欧阳贵,哦,现在是萧贵,递给了躺在床上的香妃。
萧贵睁着灵动的大眼睛看着自己今生的娘。满头青丝如雪,柳眉弯弯,眼睛明晰有神,肤色白皙中透着点红晕,实在是个大美人。
被抱在怀中的萧贵感受着阔别已久的亲情,想叫声娘,谁知一开口就是哇哇大哭。忘记了自己现在是婴儿,还不会说话呢。
“尿了,四王子尿了。”旁边服侍的婢女金锁赶忙抱过萧贵。
“父王父王,我们和母妃来看看小弟弟。”这时外面跌跌撞撞的跑进来三个3到5岁的小男孩,后面跟着两个仪态端庄的美女口中喊着慢点,生怕这几个孩子摔倒。想来是义王萧鼎的另外两个妃子。
我日啊,谁是你的小弟弟,叫个小弟或者王弟不行吗?萧贵现在明白了自己的身份,王府四王子。谁叫自己的这个便宜老爹风流成性还没有文化呢,取个园名还要叫怡红院,叫谁不误会?
“恭喜王爷,恭喜香妃妹妹,臣妾等也想看看四王子。”大王子和三王子是一母同胞,他们的娘亲是义王正妃颜妃。而二王子的母妃叫碧妃。
义王四子的名字依次为,萧平,萧安,萧富,萧贵。合起来即是平安富贵。要不说萧鼎没有文化呢,给儿子取个名字还取个这么土气的。唉,老子认了,萧贵,小鬼,听起来还蛮亲切的。
“颜姐姐好,碧姐姐好,请恕臣妾无法行礼,金锁,快抱王子来让姐姐们看看。”香妃在榻上微微颌首以示行礼。
“香妃妹妹不必多礼,快躺好修养着,这女人坐月子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自己瞧瞧小王子。”颜妃赶忙接过金锁手中的萧贵,几个孩子也都凑了过来。
“小弟弟长的和我一样帅啊,将来一定很多女孩子喜欢。”5岁的世子萧平看着襁褓里的萧贵道。
“明明像我,看他多强壮啊,小胳膊小腿很有力气啊。”4岁的二王子萧安看着乱蹬的萧贵道。
“你们骗人,小弟弟明明比较像我,看他的笑容多迷人啊。”3岁的三王子萧富也喃喃道。
“不管你们帅气,强壮,笑容多迷人,都是老子我给的,所以你们全都像老子我。”萧鼎大言不惭道。
看着这几个父子,几个王妃都笑了起来。那些下人婢女也都捂嘴偷笑。
服了,老子彻底服了你们这群无耻滴人,比我还不要脸啊。
萧贵实在受不了,于是就大哭起来。
香妃微笑的抱过儿子,温柔的轻拍着襁褓里的萧贵,看着这个从自己身上掉下的血肉,眼神中透漏着温柔和幸福。
“王爷,贵儿他困了。让香妃和贵儿好好休息,我们也该走了。”颜妃拉着众人走了出去。
萧贵躺在香妃怀中,吮吸着母亲的**,享受着那甘甜的乳汁。香妃爱子心切,故而坚持亲自哺育不需女乃娘。
吃饱喝足的萧贵沉沉的睡着了。
这几日,义王府因新添王子,故而整个王府上上下下一片喜气洋洋,前来贺喜的云南官员络绎不绝。
义王萧鼎,颜碧二妃和三个王子每日都会前来陪香妃聊聊天,逗弄逗弄小王子萧贵,乐此不疲。
每天被人捏鼻子亲脸蛋的萧贵最初很不习惯但是又无法拒绝,后来也就习惯了。还自作安慰的想,生活就像是被*,无力反抗时,就要学会享受他。
虽不能开口讲话,但思想和心智却都很成熟的萧贵,这段时间在王府听别人的谈话中对这个世界有了大概的了解。直到义王府给四王子大摆满月酒,看着形形色色的宾客,萧贵越发觉得有意思了。
心中暗叹道:这世界,老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