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刚小时候,曾发生过一场事故,也就是从那时起,牛刚的眼睛开始变得神奇。
那大概是在牛刚上学前班的时候,五岁还是六岁,牛刚实在是分不清了。反正那段时间家人好像跟自己一样很不走运。
有一个牛刚已经忘记长什么模样的女孩,跟他是班里同桌,在一次在炫耀自己新买的铅笔时,那个女孩将铅笔尖扎进了牛刚的右眼眼珠。于是牛刚进了县医院。
当然牛刚眼睛没瞎,扎的地方是眼白而不是瞳孔
牛刚那时太小了,许多事情记得不是很清楚,反正他的眼睛不是很疼,只是痒痒的,老忍不住用手去揉几下。
为了防止感染,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医院去复查,换药,最令牛刚印深刻的就是打针了。可别误会,牛刚从小可不想别的小孩一样怕打针,当然吃药这类事他还是深恶痛绝的。
这针可不是往上扎,而是眼球上,想不到吧。
具体是什么感觉说不上来,反正心里怪怪的,
因为眼睛怕见风,所以整天把方型的白纱布包在右眼上,活月兑月兑一独眼龙的造型,威风到是挺威风的,可是得在家养伤没法去班上显摆显摆,不失为牛刚生平的一大憾事。
那个小女孩的父母又是道歉有时来探望,牛刚的父母也不是不讲理,小孩子玩吗,哪有不磕磕碰碰的,何况不也没事吗,虽然事后一阵后怕,但人家来赔礼咱也不能当恶人事实嘛。伤人的事也就这么结了。
谁曾想几天后,首先是牛刚的老妈感觉到双眼不舒服,发烫,火烧火燎的,见不得光,老是感觉眼里像是进了沙子,磨得眼睛疼痛难忍,而且肿的通红,看得见东西可眼泪流淌不止,整个一泪娘子。
实在是忍得受不了,上医院吧。
到医院眼科,还没做检查,人家大夫就看出来了,红眼病嘛。
这病可大可小,眼科里的主治医师是位女大夫,姓王,和牛刚的老妈差不多年级,人很好,满面的慈祥,这几天由于牛刚的眼伤来过好几次,混了个脸熟,看牛刚老妈一脸的茫然,耐心地为牛刚老妈讲解,普及了一把医学小常识。(注意此时应该是在故事初=中,不要拿现在实的去比,没的比)
红眼病学名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但万幸的是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像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一大堆专业的术语听的牛刚老妈头皮一怔发麻,不知记住多少,但有一个词听懂了。那就是——传染。
“传染!?”
牛刚妈妈听见王大夫似乎讲完了一段,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对啊,我看你这病十有**是前几天你带你家刚儿来染上的,那几天有人来看病也是的了这病,你那天估计跟病人接触了。你要小心啊,别又给传染他人。特别是家人,而且你别怕,这病不严重,好治,就是易反复,多洗手,注意卫生。”
王大夫看着牛刚老妈担心的样子,想了想,又安慰着说。
“你担心也没用,以我的经验看,这病一得一家子也是常有的事,你这病发的晚,要传染早就传染了,又不是什么大病,得就得了,把你家的人都叫来检查一下吧,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老妈听着也不由得苦笑了几下,你说这是闹得,遭的哪门子罪。拿了大夫开的方子,买了要药拿回家。
回到家里赶紧把家里的毛巾都分开用,一天到晚不停地叫这个,叫那个洗手,洗脸,但是好像还是晚了几步。
两三天后,牛刚父亲紧步后尘,然后是哥哥弟弟,甚至爷爷女乃女乃、大姑,二姑,二叔家里也没逃得。
一家子红眼病,说出去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每天用药水洗眼睛,出门都得小心别传染给他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不过回头想想,还真有点家门不幸的感觉。
其实也不冤。
谁让他们住的近,时常串门。尤其是这几天牛刚眼睛受伤,成天呆在家里,亲戚们时不时带些好吃的来看他。想不被传染也难!
这下可真是全军覆没,不过好像还有牛刚一人幸存,不过他眼睛受伤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