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1984 第四一二章 鸡肋

作者 : 海桐

之前的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一直掌握在小日本的手里。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物产,几乎所有的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的石油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日本人天性当中特有的危机感让他们对于如何让汽车更加的省油这一点相当的重视。

如何让发动机最大限度的节省燃油,也就成了日本汽车企业最大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不错的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被小日本研究了出来,小日本也正是拿着这个多少有点鸡肋的技术在全世界说事。

至于节油技术,咳咳,不要指望现在正在崇尚大车大功率发动机的美国人想到这一点,艾丽丝美国集团卖的发疯的民用版悍马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这车是个油老虎,但其强大的扭矩和庞大的车身。尤其是强大的越野能力和承载能力,让喜欢大体积大功率车型的美国人对它爱不释手。

事实上,虽然这项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确实有着不错的燃油经济性,但事实上并没有小日本宣传的那么好,燃油经济性也并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么出色,尤其在发动机达到5000转以上的高转速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不如没有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

最起码像是宝马、奔驰这类的国际豪华车制造厂商就没有采用这些技术。但有一点张岚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汽车需要在城市之中以低于四十公里每小时的低速、发动机在2500转以下的低转速运行的方式下行进的时候,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上确实还是有着相当不错地效果。

但如果如果以四十到八十公里的时速、发动机地转速在250至4500转之间的时候,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节油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当然,还是又作用。

很遗憾的一点是,在中国行驶的汽车,好像普遍的超过了具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动机节油需要地这两项指标:时速低于40公里每小时,发动机转速低于2500转。

张岚倒是想得开。有总比没有的强,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吧。

小日本倒是很想通过自己设置的各种发动机技术壁垒来难倒别人来着。最起码也可以收个专利使用费,但这次日本人注定是要失望了。艾丽丝汽车发动机研究所的这帮老毛子研究人员们,倒是很会推陈出新,不仅在这项技术上成功的绕开了小日本的技术壁垒,而且还开发出了第二代的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这种新技术,即不仅在发动机进气门调节方面使用了这项技术,而且在排气门控制上也采用了这样的技术。原本这项双重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技术原本是由后来地奇瑞汽车搞出来的,张岚却没有想到这帮子老毛子们也算是设计思想超前,竟然提前将这项技术给搞了出来。

现在,张岚能做的,只能是暗暗的想未来的奇瑞说一声对不起,挖外国人的墙角张岚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一点都不觉得脸红;挖自己人的墙角嘛,张岚就觉得有些难为情。尽管这个墙角还是未来地墙角,现在这堵墙连地基都还没有搞起来呢。

“这台发动机的耐热性能怎么样?”张岚问担任1.8升直列四缸水冷电喷发动机设计小组组长的希里雅科夫,“尤其是散热方面的设计,你们是怎么做的?别到了夏天车子开不了多远就开锅了。”

之所以有这么一问,是因为对于苏联地发动机耐高温性差这一点,张岚是知道的,这个问题在苏联并不成为问题。他们那里较低的气温绝对有利于发动机的散热,也极少出现发动机开锅的问题,

但同样的发动机到了中国,就开始水土不服。张岚知道的一点是,当然中国从苏联引进生产的59式主站坦克。夏天的时候连续跑上一百多公里就要停下来让发动机散散热,否则发动机就有开锅的危险。尽管这些发动机都是水冷地型号,但发动机开锅地问题却是知道二十多年后才给予解决。

对于一脉相承的这些老毛子发动机设计师们来说,张岚还真地很担心这个问题,生怕他们给自己搞出一个苏联版的发动机出来。所以在发动机设计任务书下达之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发动机研制任务书上很着重的一点就是要重点解决发动机散热、尤其是夏天发动机容易开锅的问题。

发动机开锅,并不仅是苏联产发动机特有的毛病,现在国产的桑塔纳、富康、捷达到了夏天也都有这个毛病,甚至到了后来。上海大众更先进的车型桑塔纳2000。在夏天的时候发动机开锅也很正常,但苏联发动机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症状尤其厉害。想想建国之初苏联支持中国建成的一汽生产的解放牌卡车吧,那个车在夏天的时候,发动机对于开锅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似乎不开锅一阵子就不能显示自己的苏联血统似的。

“当然,这个问题和进排气以及汽缸缸体等部件的设计一样,是我们设计的重点,”希里雅科夫说道,指着自己的研究小组设计的这套发动机散热系统给张岚看,看上去一脸的自豪,显然对自己的这个小组的这个独特的设计很得意。

“看到了没有?我们突破了发动机传统的散热方式的设计,不仅加大了水箱的容积和发动机内部循环水的回路,而且在外部,还采用了双散热器的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足以保证装备这款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的车子,即使是在夏天5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长期行车,只要不出现冷却水缺失的情况,就算是将油箱加满一直跑到烧光整箱油,发动机也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这可是我们针对中国独特的国情而设计的,根据我们的计算,就算是在最炎热的夏天,将车子放在你们最热的海南岛行驶,发动机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希里雅科夫说着,红光满面,显然对自己独特的设计非常满意。

张岚仔细看着希里雅科夫他们设计出来的这套发动机散热系统,确实,通过和自己家以前的那些车进行对比,这套散热系统看上去确实是比自家的那些车上的散热系统优秀了很多,就是看起来好像也复杂了很多。

现在张岚更担心一个问题:采用了如此优良的散热系统的车子,成本会上升多少?

“这套发动机连同散热系统在一起,相比于采用传统散热方式的发动机,成本会增加多少?”张岚问道。

“成本大约会上升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希里雅科夫说道,“增加的成本主要是多出来的那个散热器和与散热器相匹配的散热风扇,以及相对复杂的水管设计。”

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成本上升?张岚点点头,这个数据可以接受,只是有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张岚的脑海:看这两个散热器的体积,单个散热器的体积已经和传统散热器的体积差不多大,加上复杂了很多的管路,在发动机舱内那极为有限的空间内,这些家伙打算怎么将这两个散热器安装进去?

传统的发动机只有一个散热器,自然安装起来也很方便,直接安放在车头最前方的地方就行,由于车子向前行驶,所以始终有空气吹着散热器,加上散热风扇的作用,散热效果也最好,可是现在这多出来的一个散热器和风扇,希里雅科夫打算将这一套东西安装在车子的什么部位?难道想并排的放在车子前方?且不说因此给整个车子带来的重心前移,就是这个车头的进气口设计,那得需要一个多大的进气口才能满足两个散热器的散热需要啊?

张岚仔细回忆了一下,就算是那些后世以大嘴著称的汽车,也不过是加大了车头进气口,增加了流经了散热器的自然风的风量,最多的也就是加大了散热器的体积,同时也就提高了散热器的热交换量,好像也没有听说过有采用双散热器方案的,嗯,倒也也不是没有,那些为了追求极限性能而进行对汽车进行了极限改装的汽车发烧友和参加地下黑赛事的赛车除外。

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安装不方便,直接限制了这套散热系统的实用性。嗯,当然,从散热效果上来说,双散热器当然要比但散热器效果好很多。

嗯,这个方案确实很好,但也够独树一帜的。张岚心中暗自苦笑:还是受摩托车设计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啊,摩托车身上的散热器好安装,但汽车上嘛?还真的非常有难度,想想原本就给塞得满满当当的发动机舱,现在竟然还要再塞进去一套散热系统,那岂不是意味着整个车身框架的设计都要推到重新来过?那之前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思?

“小老板,你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希里雅科夫一脸的兴奋,看这家伙的意思,仿佛是在期待着张岚的表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轮回1984最新章节 | 轮回1984全文阅读 | 轮回1984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