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停止了所有的进攻,战再也打不起来。从此议和拉开帷幕,其主体思想大致是,议和的条件,以及战后南北军合并后的各项议程。
南北议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袁世凯想摆月兑南京政府的控制,江浙人士的代表与袁世凯的代表进行的谈判。独立各省的领导权大多不在同盟会手中,江、浙两省又面临光复会的竞争,若再失去对南北议和的控制,一旦和议成功,清帝退位,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同盟会将被边缘化。为扭转被动局面,同盟会方面双管齐下,化解危机:一面由陈其美策动各省代表会议的留沪代表,选举黄兴为大元帅,代行民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务(后遭黎元洪及各省代表的反对,在南京重新选举黎元洪为大元帅,因谈判方不愿意建都南京,于是黄兴以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黄兴当元帅,也是为了牵制北洋军。正职为黎元洪。
这几日,清廷也感觉到很不对劲、开始派人调查。清廷张之洞揣摩袁世凯的心机很深,又有秘密的消息。知袁世凯无意做曾国藩,立马向载沣谏言,但是已经无力回天、袁世凯此时时,坐镇南北两地,早就是鱼归大海,载沣后悔的暗骂起自己来。
南北议和不出几天又拉开了第二次和谈,南方革命军要求了五项均被袁世凯同意,其五项为:(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
第二天,袁又安排了“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关于满蒙回藏之待遇”两项提议案,当日议决条款,首项即为“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决定之后,两方均须依从”。意思就是清廷没有了国家实行政治的权利,仅能享受政府部门的优待,就是把你们都供养起来,清王朝其余的权利通通为0。
国民会议表决国体,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做民国首任总统,同盟会方面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孙中山恰在此时回国,黄兴、陈其美等人考虑孙革命一生,眼看满清将倒,应给予其民国首任总统的职位,以示尊荣。“总理回沪后,黄兴、陈其美两人朝夕不离。十一月初七日保卫孙文,假哈同花园公宴总理。席次,克强、英士、稀薄胡子秘密商举总理为大总统,分途向各代表示意,计已定。但是北洋旧部众多,利用报社唤起舆论。
晚间复集总督府,会商政府组织方案黄兴、稀薄胡子,连夜召集各省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改用中华民国纪元并改用阳历、政府组织采用总统制等,筹备选举临时大总统之事。为的是公平起见。希望孙文得意再职总统之位。
国民会议在上海开会,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当即致电袁世凯解释情由:“文前日抵沪,诸同志皆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问其理由,盖以东南诸省久缺统一之机关,行动非常困难,故以组织临时政府为生存之必要条件。文既审艰虞,义不容辞,只得暂担任。公方以旋转乾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虽暂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孙文迫与北洋军压力,同时袁党众多,只有将大总统打算给袁世凯担任。但是要求是必须建都南京。
袁世凯提出要求,要南京建都之地改为北京被拒绝。袁认为南方太无诚意,北京政府不能承认。不觉又施加压力给革命军。
当初孙中山抢在国民会议召开之前成立政府,意在*迫袁世凯将他视为平等的谈判对手,增加推翻满清后政治权力再分配的筹码。他的目的达到了。袁世凯不得不与他打交道。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和“南方如何兑现承诺”已成了最后的议题,后者成了决定和谈成败的关键。直隶、河南两省谘议局通过汪精卫转给孙中山一电,提出三个条件,头一条即是:“清帝退位后,能否举袁为大总统?”1月14日,孙中山在复电中保证:“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自无不能。”第二天,孙中山又致电伍廷芳,请他转达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孙袁斗法,一波三折;袁氏妥协,议和虽然成功,但失去的也多了。
就在孙中山信誓旦旦之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更加深了袁世凯对孙的不信任。
又过了几天孙中山忽然提出五条“要约”,命伍廷芳转达袁世凯,其中第二条:“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第三条:“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问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章”。孙中山电邀伍、唐“入宁面商,以决大计”,伍、唐拒不赴宁。从1月18日至21日,孙向伍连发五电,修改所拟的“要约”,并向黎元洪转报:“现虽未列入正式谈判,而进行颇确。若清廷仍不肯就范,则再战有词”。1月22日,孙罕见地将“要约”公诸报端,以最后通牒之势向袁摊牌。袁世凯以孙提出的条件与以前协商的内容不符,拒绝接受,他认为:清帝退位后,倘各国未能即时承认中华民国,斯时北方诸省清帝统治权既已消灭,南方临时政府事实上又不能统一,中国便成无政府之状态,何以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非要为议和附加新条件,他将把所有谈妥之事,即时作废。
孙文迫于压力答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一千万元并电告,即可与袁中止和议’。”其后,2月5日、6日孙中山致电森格催促日本方面答复。日方深恐借款给临时政府引起外国干预,2月8日,益田孝复电森格,没有允诺提供一千万元军费,相反劝孙中山及黄兴与袁妥协。
孙中山之所以节外生枝,甘冒议和破裂的风险,所恃全在借款,借款不成,只得言和。最后的谈判更像一场交易,孙中山为袁世凯继任大总统设置了许多条件,又在新内阁人选上讨价还价,袁企盼和议早成,屡屡向孙妥协,稀薄胡子、陈其美、王宠惠、······得以跻身总长之列(内阁设十位总长),加上由倾向同盟会的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南方总算如愿以偿。
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袁世凯通电全国:“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谘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清帝逊位成功,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清朝结束了两百年的统治,从此覆灭。13日,孙中山履行承诺,到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提出辞职,荐袁自代。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52岁的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自己的地盘北京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