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 红色年代(2)

作者 : 罗鸣

送别亲人远去异乡的泪水还在眼里滚动,王静瑶就开始期盼全家人的团圆时日。

牧马山五七干校农场。

徐海清走进场长的办公室,他拿出一张请假条,递给场长说:“我儿子明天就要到600多公里的青山县下乡插队去了,我请两天假,去送送他。”

场长接过徐海清的请假条,他用眼光扫描了一下说:“老徐,你儿子响应革命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场长就在假条上,写了“同意”两个潇洒的行书汉字。

翌日清早,徐海清就急不可待地下山了,到了山下,搭乘一辆货车,向蜀都市急切地奔来。

儿子高中毕业了,能上山下乡,这也是一条出路。徐海清到了蜀都市后,马不停蹄地往火车站赶路。他心里着急,不知能否赶上为儿子送行,在他离家下乡插队之时,再见上一眼。

火车站出现在眼前。徐清海步履加快,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地向火车站赶来。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队列前激情地指挥着高唱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歌声反复重复,声浪漫过广场,飘扬在火车站附近建筑物之间,宛若红旗迎风招展,飘荡出的沙沙声浪。

指挥唱语录歌的中年男人,徐大为也认识,是街道知青办的范主任,就是范仁正的爸爸。徐大为从内心感激他,没有范主任的帮忙批准,他就进不了这批下乡知青的行列。

宣誓仪式结束了,站在队列外围的家长们,宛然一群麻雀展翅惊飞,蜂拥而上,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对即将奔赴广阔天地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

乱。

场面散乱,表象万千。

王静瑶也挤了上前,伸手把儿子徐大为胸前的大红花扶正:“大为,爸爸可能赶不来送你了,你到农村插队落户后,一定要好好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好好表现,一心跟党干革命,做一个红色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争取早日回城。”

“放心吧,我会争气的。”徐大为兴奋而又伤感。

王静瑶眼里的泪花,像太阳光映射在玻璃上,发出闪闪亮的光芒。在妈妈的情绪感染下,徐大为离乡背井的情绪已涌上心头,但他强压心中离家远走的苦涩,表面凝滞镇静,安慰妈妈说:“请妈妈放心,我一定按党的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我下乡以后,你要好好保重身体,抽时间去看看爸爸,我一到农村就给你们写信汇报情况。”

“徐大为快,上火车了。”范仁正是这批下乡知青的领队,他尽职尽责,指挥着知青队伍进站了。

给他吧,让它陪伴他,也许这张照片能给他带来好运气。王静瑶就突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7寸的木相框,相框里镶嵌一张徐大为3岁时的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青龙3岁”4个字。她饱含复杂的眼神,落在相框里,看着儿子幼童的模样,用手依恋地擦拭相框后,递给了儿子:“大为,你这张照片从小就陪伴你,你把它带在身边,伴你一生平安。”

“带它干啥?妈妈还是把我这张小时候的照片,留在家里吧?”徐大为疑惑地望着妈妈说。

“这是你小时候唯一的一张照片,它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带去吧,留在家里我担心被人抄了。”王静瑶边说边把相框塞进了徐大为背着的背包里。

在火车站的剪票口,排着弯弯曲曲,好似长龙的队伍。徐海清举目张望,发现了儿子正在这群人堆里,他就冲了上去,喊:“大为,我赶来送你来了!”

“爸爸,谢谢你来为我送行。”他们同时伸出双臂,相互拥抱在一起。拥着爸爸干瘦的身躯,徐大为的心像掉进了严冬寒冷的冰水里。

“大为,爸爸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的,这支钢笔我用了10多年了,送给你作个纪念,还有这个笔记本你也带上,把你的知青生活记录下来……”

“谢谢爸爸。”徐大为把钢笔插入上衣包里,把笔记本放进身挎的军用包中。

“大为,你能到青山县当知青是一种缘分,我也曾经在那里战斗生活了几年,你……”徐海清“你”字刚讲出口,就收住了未说完的话,改为“你到了青山县,一定要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那里锻炼成长,争取早日返城。”

“我记住爸爸的嘱托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走吧!”徐海清用手在徐大为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王静瑶站在一旁,看着丈夫送儿子的场景,她心中十分纠结而又欣慰:“老徐你终于赶到了,走吧,我们送大为进站!”

“徐叔叔、王阿姨你们好!请你们放心,我同大为一起下乡,我们会相互照顾的。”范仁正背着行囊,同他们一道进入火车站。

“好,你们到了乡下,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啊。”王静瑶、徐清海跟着儿子,随着鱼贯而入的人流,进入了火车站的月台上。

“请大家上车了,火车就要开了。”范仁正指挥着知青上车。下乡的知青个个依依不舍、人人回眸地爬上开往青山县的火车上。

“爸爸妈妈,我上车了,你们回吧。”

“祝你们一路平安!”

“再见!再见!”

呜呜呜——汽笛拉响,火车徐徐启动。

从火车窗上伸出告别的手,从送行的人群中扬起祝福的手,手手牵动众人心,手手挥诉离别情。

站在站台上的人群,他们目送着火车渐渐远去了。

王静瑶用手擦拭离别的泪眼说:“儿子这一走,你又要上山劳动,家里就剩下我一个孤独的人了,也不知何时我们全家人才能团聚啊。”王静瑶送走儿子后,心里顿时如被掏空了,突兀感觉整个人也魂不附体,胸中的五脏六腑,都像掏得空空荡荡的。

“静瑶,你不要多愁善感了,这是革命的需要,形势的需要,大为能到农村去锻炼锻炼,磨砺成长,这样对他的将来,也许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程。”

“但愿如此。喔,对了,你请了几天假?何日上山?”

“农场只批准了我两天假,明天就要回去的,”徐海清对妻子说:“我们回家吧。”

“要得,我们去买点好菜,回家给你改善伙食。”

送走了儿子,徐海清也同妻子的心一样,空空洞洞的,他们慢慢腾腾地从火车站一路往家走,他们两个在路上几乎没有说什么话,都怕多讲一句话,就会引起亲人离别的心痛和伤感。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青龙湖最新章节 | 青龙湖全文阅读 | 青龙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