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波哥循着歌声又跑到许愿他们2栋105寝室,又情不自禁地在本来空间就不大的寝室舞起了太空步,反而搞得许愿他们没心情再大合唱下去了。不是所有小说网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151+你就知道了。
许愿抱怨了:“波哥,你跳个死勒”。
“这叫寝室行为艺术,你们看。这首歌用哥的舞蹈跳出来,那种生命的张力是不是就表现出来了?这就叫做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交融。”波哥兀自陶醉地跳着。说话还能讲得这么溜,这也是能让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
“我去,人家古代是闻鸡起舞,你这是在闻歌起舞吗?”
毛头则是一跃上了chuang,看也不看:“唉,舞个毛线,天天跳来跳去就知道这么个程咬金的三板斧。你没有跳烦,我们都看烦了。”
小鱼儿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说道:“哎,你这哪是跳舞呀,你这分明就是踩到屎了,就来我们寝室脚扭来扭去的想揩掉它。太缺德了。”
许愿一听,马上应和起来:“还真是,波哥,难怪你来了后房间都变臭了好多。”说罢配合地使劲嗅了嗅。
这时,从外面急匆匆走来另一个学长探身寝室门口:“波哥,不好了,你neiku被风吹走了。”
“啊!”波哥惊呼着狂奔而出。
“啊!”许愿一干人惊喜地狂奔而出。
今天,这个傍晚,风吹得很大。
只见,半空中,一条鲜艳的红色nei裤在风儿的放纵下肆意地翻卷着,舞动着。
楼上女生寝室里已经有不少人被惊动了,纷纷跑出来趴在外面饶有兴味地看着那条红色neiku。
波哥马上攀上对面栏杆,伸长手臂往虚空中连抓了好几次,每次眼看堪堪就要抓住neiku一角了,可就在堪堪那一瞬,风儿就像是顽皮而带有魔法的孩子般,轻飘飘地把neiku舞到另一边他够得着的地方。
就这么,一次又一次地,波哥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希望。正在他万分懊悔之际,突然,“呼”的一声,风一下子变狂了许多,把neiku一带径直往高处远处飞去了。
糟了!波哥一跃而下,也不管下面的自行车是谁的主,一拉,一堆,一坐,一蹬,一连贯的动作一气呵成。就骑着自行车追去了。
于是,在春城师范的这个傍晚,映照在落日的余晖下,大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副百年难遇的景象:一个帅哥骑在一辆小轮胎,小座垫,小车架的自行车上,或向前或向左或向右甚至于向后倒退地弯弯扭扭地骑着。
就这样追着出了学校,一直追到了中央公园,波哥直骑得自行车框铛直响,自己也是气喘吁吁,上气半天接不来下气,面红耳赤,又给人一种吃了药的错觉了。不过所幸那阵风似乎也不愿再逗留了,或许它已经找到了比波哥neiku更好玩比红色更鲜艳的东西吧。
说走就走,一下子就消散于无形了。
天呐。
只见neiku垂直掉入水池中,“啪”地一声,以nei裤为圆心,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和小点的浪花。很快,水池又归于平静,只是水面平白多了条鲜艳的红色nei裤。犹自安静地漂着,漂得波哥一阵肉疼。
这件事还没有完。
第二天,小鱼儿兴奋地当着全班的面宣扬:
你们知道吗?昨晚零八届的波哥好搞笑,他骑着辆自行车去追nei裤。
真的?可是为什么不是穿着nei裤追自行车呢?你难道不觉得自行车更有追的价值和必要吗?你确定是追nei裤而不是追自行车吗?
哎呀,反正是好好笑的一个人,好好笑的一件事,管他追的是自行车还是neiku。
第三天,小鱼儿依旧兴奋地跑去校学生会里大肆宣传;
第四天,逢人便说;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短短两个礼拜过去了,此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为此许多人专门找来当时的目击证人许愿他们。
两星期前那个傍晚,波哥是不是穿着nei裤追自行车。
额,许愿等一干人迷糊了,确实是傍晚,确实有自行车,也确实有neiku,还确实是波哥,可是,那故事,已经不是当初的故事了。
哪里不对了?哪里出问题了?
好像是吧?
许愿他们几个也只好打起了马虎眼。
这不,到现在,关于波哥,外面已经盛传出了三个版本:一是说波哥穿着nei裤追自行车,二是波哥骑自行车追neiku,三就更离谱了,先是穿着nei裤追自行车,等追到自行车了,neiku又被小偷给偷了,于是又骑着自行车追nei裤了。
这说者有板有眼,让听者不得不信。
倒把许愿他们这些目击者给绕晕了,自己也真分不清是哪个对哪个错了,太烧脑子了呀。
不过,可以确定的却是,波哥因为这个事之后,名声再次大振特振——比起上次演讲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次的名声却彻底让他从波哥宝座上下来了,一下子得另一外号:nei裤。相比之于曾经的“波哥三定律”大家似乎明显更关注于两个礼拜前的“nei裤事件”。甚至把学校的记者团都惊动了,准备找nei裤——曾经的波哥,做一个专题采访。吓得他连续两天缩在寝室不敢出来招蜂引蝶。
关于此次“neiku事件”2栋105寝室也是议论纷纷,到底是波哥先骑的自行车追nei裤还是先穿的nei裤追自行车,这一先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似的问题,最近一度成为他们寝室的卧谈会主要内容。只是一直悬而未决,一直找不到答案。
nei裤知道后,不禁气得破口大骂:“你们这群睁眼瞎,别人不知道,你们还没看见吗?找一完全不存在的假命题天天晚上争来吵去的,存心气哥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