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是个小镇,不算偏僻,但也绝非是富庶之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了全中国,但是因为林镇是个小地方。所以林镇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野孩子自然得不到母亲的关爱,所以改革开放的春风始终没有眷顾林镇,所以林镇至今为止也没有走上小康之路。早些年间,林镇是很出名的,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省里,县里的高官也都亲自视察过。原因就是林镇上不知道是哪家祖坟上冒了青烟,镇里的某个人在省里做了大官。这一下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光耀了门楣,而且连带着林镇也沾了光。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难忘主席恩,自然而然的当官不忘故乡情。这位高官为林镇拉来了很多大项目,造房,铺路,架桥等一系列利民工程相继在林镇开展,一些中小型企业也相继在林镇落户,林镇因此生机蓬勃。一度被省里和县里评选成为全省,全县十佳乡镇的荣誉称号。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在后来的严打中这位高官不幸落马,理由是利用手中职权为家乡谋福利。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gc人讲究的是为国为民,先人后己,所以很不幸这位高官没有避嫌被打倒。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高官在的时候大家都对他客气,他一落马,大家都开始落井下石,其中不乏有很多林镇人。更难过的是这位高官的父亲因为儿子的落马,一下子疯了,整天游荡在大街上,没有人照顾。后来林镇也出了几个当高官的,但是为了不重蹈覆辙,林镇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照顾。因为高官的不幸落马,林镇的很多项目也都被迫中止。饶是如此,林镇也着实完成了几项大工程,兴修了3座桥,5个蓄水站,1个大型的图书馆,唯一遗憾的是贯穿林镇的一条大马路没有竣工,只修了三分之二,最后还是通过村民集资的方式修完了这条马路。高官的负面影响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纷纷离开林镇,造成不少的林镇人下岗在家。
前几年倒是有人来林镇投资,但是看见林镇的政府大楼就放弃了。原因是政府大楼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经是破砖烂瓦了,无奈为了打扮政府形象打肿脸充胖子,修建的图书馆因为没有钱买书而一直废弃,政府便征用做了政府大楼。但是即便这样,在经过一番的视察和考虑之后,依旧是没有投资者前来投资。投资没有拉来,可是光请投资者吃饭就花了好几万,这对于原本就不宽松的林镇政府财政收入来说无疑使雪上加霜。因为高官的落马而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使原本欣欣向荣的林镇一下子从春天到了冬天。虽然经过政府的多次努力,但是形势依旧没有多少好转。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的怀念起了当时的高官。开始想法照顾这位高官的父亲,用这样的方法来报答高官的恩情。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在高官被处死的当天夜里,他的父亲就跳楼自杀了。有人说他是发疯跳楼死的,也有人说他是想和儿子在一起自愿死的,只是真相到底如何,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高官的落马是林镇和这位高官同时跌下神坛,只是结果和代价却是不同。高官跌下神坛走向了死亡,神坛下面的黑暗的地狱,林镇跌下神坛却是一天天的沉寂下去,一天天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消失。
韩秋雨是林镇一中的学生,他见识了这几年林镇的兴衰历程。此刻身处林镇,面对林镇的萧索和感伤,韩秋雨只能是发出无限感慨。韩秋雨的父亲韩父曾今在政府机关办公,是上一任镇长的司机。韩父的文化水平不高,小学没有毕业,但是碰巧的是林镇的上一任镇长是他的小学同学。因为这成关系,韩父便当上了政府的专用司机。只是后来因为攻工作调动的原因,韩父的镇长同学调离他方,据说是升职了。因为镇长同学的离开,原本对韩父礼敬有加的政府官员开始排挤起了韩父,原因就是韩父曾今在镇长同学面前打过他们的报告,所以他们对林府很怨恨韩父因此丢掉了工作,加上学历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技术,只好闲置在家。好在不是城里人,守护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和多年的积攒,韩家的生活倒也过得宽裕。后来更是在林镇开了一个商品批发部,生活也越加的富裕了。
林镇的教育是很落后的,当然这也是因为教育不均衡导致的。早些年间林镇出了一位大学生,而且还是重点大学的。这一下可真是全镇欣喜。此时的高官尚未落马,还亲自表扬了这位大学生。父凭子贵的缘故,那位大学生的父亲一下子从乡下的普通农民转变成了知识分子父亲。这可真是土鸡变凤凰。据说为此那位父亲特地去他家的祖坟头上放鞭炮,烧纸钱,并且唢呐吹吹打打了三天三夜。因为是林镇的第一位大学生,各家各户纷纷上门求取真经,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那位农民父亲曾今在林镇风靡一时。或许因为虚荣心在作怪,林府便
请裁缝量身定制了一件长袍,并且改名韩学文,但是因为户籍证该的严格,名字内有改成,再者因为韩父的名字是林秋雨的爷爷给起的,为了不背上这不肖的罪名,韩父也就放弃了更改的要求。因为林镇的经济落后,可供学习的图书馆并没有,为此林父花了大价钱从书店里买了很多书放在家里,后来买的书籍越来越多,韩父只好又购买了一个书架,将买的书全部陈列在书架上。但是因为书念得不多,很多字都不识得,所以很多书并没有读,直到韩父在韩秋雨哪里学会了查字典,韩父才勉强学的。但是别人不清楚清况,每当有人进ru林家,看见满目琳琅的书籍总会夸韩父知识渊博。每当这时,韩父总是开怀大笑,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韩秋雨是韩家的独苗,当然自从他爷爷那代算起,韩家人丁一直都比较单薄,一直都是独苗一支。韩秋雨这个名字是韩父起的。据韩父回忆说韩秋雨出生的时候是秋天的一个雨夜,所以起名秋雨,来历倒也颇为正宗,挺符合中国人起名的习惯。虽然这个名字在韩秋雨长大后多次反对,并且要韩父同意他更改姓名,但是韩父说,儿孙之名,父母与之,正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样,岂能随意更改。但是真实情况是头发早在ming期间就已经被剪了。但是韩秋雨直到父亲的生性倔强,一旦做过的决定,不容许别人辩驳,反对。况且万一韩父让他禁止剪发,那可真就是得不偿失了。为了不让自己变成长毛贼,韩秋雨只好屈服了,接受了韩父给予的这个略带女性化的姓名。
韩父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是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对韩秋雨从小就很严厉,经常逼他学些四书五经,春秋左传什么的,即便只是一味的诵读,但是对于其中的大意并不了解,特别是白话文在中国普及流行之后。古文就变的越发的难理解了。虽然韩父要求严格,但是很可惜韩秋雨从小性格就比较调皮,叛逆性很强,因此对于韩父的一些安排,韩秋雨总是阳奉阴违,甚至是置若罔闻。好在韩父也并非是善男信女,对于韩秋雨的这种态度和做法直接是鸡毛掸子伺候。韩父深知棍棒下面出孝子,严师手下出高徒,对于韩秋雨从来没有手软过。后来韩秋雨越来越大了,管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麻烦。原因就是这小子个性太强,太不服从管教,没办法为了更好地管教韩秋雨,韩父只好将家里的批发部给关闭了,全天候的监视,监督韩秋雨。所以可以说在韩秋雨没有上初中之前,韩父绝对是韩秋雨全天候的老师,至于这个老师的水平倒是不怎么样,但是确是相当的严厉,韩秋雨一旦调皮不学,随手就是一鸡毛掸子伺候。虽然韩父只有小学水平,但是这学问对于幼小的韩秋雨来说已经足够了。直到韩秋雨小学毕业之后,韩父因为只是小学水平,而韩秋雨在这方面和他相比早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后果就是韩父再次光荣的下岗了。总的来说这几年韩父虽然没有亲自教导过韩秋雨什么东西,因为本身学历低。而且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好多东西都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但是韩父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古文方面。虽然韩秋雨只是囫囵吞枣,但是毕竟因为年纪小,韩父也没有要求那么多,只要浅尝辙止就行。用韩父的话说就是不求甚解,少有会意即可。正是由于小时候的这种教育,韩秋雨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是如鱼得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只其他学科却是一塌糊涂,惨不忍赌。这种情况在后来给韩秋雨的生活学习都照成了很大的困扰。很多年以后,当韩秋雨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管教时,内心充满了悲情。特别是在他后来进ru冷冰冰的房间之时,更是后悔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教导时的阳奉阴违。但是那是韩父早已经不省事了,后来韩父也对自己的这一段的教育是后悔不跌,以致最后一病不起,糊涂的过完了后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