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已大大低于我过年时的估计,主要是这一年出差的次数太多,也有自己变懒的原因,可能到年底才能写到第一次潼关之战开始,那就只好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后面的剧情,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
《混迹三国》第三部主要由四卷组成,第一卷《陇西之战》,第二卷《苍然满关中》都已发到网上,第三卷《并州之战》还在上传中。这一卷的故事由吴晨和马超的分裂引起,主要原因是马超和吴晨对立足关中后,其后的后续战略方向产生冲突。
当时的吴晨考虑的战略方向是进攻汉中或者巴蜀,但无论进攻上述两个地方的哪一个,都要经过氐人的领地。武都青氐的氐王窦融是张鲁封的“鬼师”之一,他对吴晨的动向异常愤怒,明言就算青氐死光也绝不让吴晨踏入武都一步,氐王千王等人恳求马超代为劝阻吴晨,这时魏讽趁机挑拨,两人之间的矛盾终至不可调和,兄弟反目,马超愤而领兵出走,强攻河东。曹操认为良机难失,一面出钱出粮资助马超平灭河东郭援,一面派人游说马超攻打并州高干。
高干的部曲在马超的强攻之下,纷纷溃逃,高干想向马超投降,高干的堂弟高柔则认为马超强横暴虐,投降他的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高干暗暗投降曹操。曹操率兵突袭马超,马超兵败溃逃,但后城已被卫觊所赚,庞德舍命救护马超逃至泫氏,派人向吴晨求救。
吴晨经过数日的长考终于决定领兵救助马超,率兵佯渡蒲坂,亲率主力渡夏阳,但郭嘉已明确掌握吴晨的战术和战略动向,吴晨中伏率军退入中条山。曹操率主力围缴吴晨,将吴晨一行逼入山谷。此时早先和黄睿回荆州的诸葛亮突然出现,将大军领出包围圈,并献千里转战之计。第一,河东新平,曹操不可能将粮草放置在河东,唯一的可能是雒阳,如果曹操知粮草危险必然回军。第二,天子在许县,如果天子危险,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就失去了政治屏障,吴晨如果佯攻许县,将进一步将曹操大军调离并州。第三,曹操花了数年才将袁绍击溃,而如果没有袁谭和袁尚的分裂,曹操更不知要花多少年才能攻占河北,吴晨如果出兵帮袁尚剿灭袁谭,曹操这几年的心血将付诸流水,这是曹操决不能允许的。经过三点一线的千里转战,不但能将曹操重新牵出并州,吴晨的大军也将绕至并州后翼,再出井径救马超就易如反掌。
吴晨采纳诸葛亮之计,千里转战,三出井径,增灶诱敌,不但斩杀夏侯渊,更甩月兑曹操大军的围剿,返回关中。
第四卷,《潼关之战》,曹操接到夏侯渊的头颅,盛怒之下起兵攻打潼关。吴晨和诸葛亮根据曹操准备未充分,粮草不能齐备的特点,诱敌深入,由马超、徐庶等人向关中月复心撤退,吴晨和诸葛亮出潼关,深入曹操后月复,抢截粮草。河东一战,曹仁、于禁所率大军被吴晨烧尽粮草,曹操不得不退军。临走贾诩献诈和计,曹操和吴晨言和,随后突然兵临潼关,拦车为营,步步而进。吴晨据关不战,疲敌耗敌。曹操在潼关大张旗鼓,暗暗下令徐晃从蒲坂绕入关中。雪夜之中,马周用石油烧尽曹军营寨,马超、黄忠齐出,将徐晃生擒活捉,第二次潼关之战结束。曹操和吴晨在曹纯的穿针引线之下,在潼关渡口的风陵渡上演双雄会,曹操答应吴晨会革除弊病,颁布新政,吴晨也答应曹纯,倘若曹操新政一齐,“缓步东归,亦无所惧第三部到此结束。
这些剧情在两年前就已构思完毕,主要是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如构思了在冀州时,吴晨祭奠袁绍并和袁尚夜谈的情节。这一节是想为袁绍翻案,其实如果三国没有曹操,统一天下的极可能是袁绍,说起来袁绍也算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只是曹操那句“干大事而惜身”的确是把袁绍的名声弄得很尴尬,要为他翻案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再比如吴晨率军进入冀州,关中内部肯定也是要事发生的。如何写关中的事,是两线索齐头并进还是单一线索描述吴晨,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因为关中的战事是我最早拟好的,其中有杜畿逼死王乐,皇甫孚诈降被万箭穿心,云仪断发搬救兵,王翦三百军骑破西羌的事。其中王乐因为丢了陇西,无颜见吴晨,自刎之前大喊“百身莫赎”时很感人,也因为皇甫孚诈降西羌,为程游争取修整城墙的时间,被发现后,向城墙大喊“救兵一定会至,众兄勉力”时被万箭穿心的场景令人落泪。
如果用第三人叙述,这些场景就没有那么令人感人了,取舍之间,真的很难。
啰里啰唆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一直在努力,有时虽然也想偷懒,但看到留言板上那么多支持的话,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