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签到和回复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
2005年1月3日,陈非收到上影公司几张电影票,据说现在一票难求,上映的正是香港电影巨星周星驰白导白演的《功夫》。
从上个星期,2004年12月26日开始,《功夫》登陆国内票房市场,这段时问基本是周星驰统治票房市场。
各大电影院,大多数的场次都在放映《功夫》,这部大片在国内北上广等地,甚至达到一票难求的程度。而遭遇《功夫》冲击下,同一档期的电影,大多数上座率冷清,难以与《功夫》匹敌!
04年12月开始,《功夫》先是在香港票房取得6000多万,接在在内地市场上影后,斩获了累计1。6亿票房的佳绩。
在华语市场所向披靡的《功夫》,在未来一直到07年才在北美等地上映,斩获4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最终,整部《功夫》全球票房超过l亿美元,在华语电影中,属于罕见的易数。
实际上,华语电影在国内票房上亿人民币的不多。全球范围内,超过一亿美元总票房的,更是个位数。
当然,《功夫》的票房,对于周星驰而言,也是巨大的成功,一直到后来的《西游之降魔篇》才破掉了《功夫》的纪录,实现了自我超越。
这部大片的成功,属于名至实归。无论是票房火爆,还是观众口碑,都足以堪当票房冠军的地位。
陈非在上影旗下的院线看完了《功夫》后,也不由感叹:“周星驰真是盛产经典,《功夫》算得上百看不厌!”
一同观影的秋子,说道:“我还是觉得成龙的电影更好看。”
“……”陈非这才觉得中日之间审美差异是存在的。
成龙虽然很火,但是在华语市场,票房是不如周星驰的。当然了,在国际票房市场,尤其是日本票房市场,成龙完爆周星驰n个层次。
虽然理解成龙火的原因,但是陈非却并不欣赏,看多了觉得成龙的电影很腻味。反而的周星驰的大多数电影,他能欣赏很多遍。
很多人认为90年代华语电影是“双周一成”统治,周润发、周星驰、成龙,三人都曾经以演技称著。
但是,陈非觉得,论作品的精品数量,以及电影的耐看性。周星驰的电影,其实是超过成龙、周润发的。
成龙一直是商业大片,快餐式的功夫片动作片为主。
周润发虽然被誉为演技超群,但是,实际上陈非觉得,其挑战的角色和题材过多过滥,似乎以为无敌的演技,让他什么都能演,最终,让周润发演出的一些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题材时,就不那么经典了。
反而的周星驰,在巅峰时期后,快速的削减了其电影的产量。几年磨一剑的态度,作品的水平,在稳定的进步。
看完了周星驰的电影后,陈非非常感慨。欣赏是欣赏,但是,陈非投资的不是周星驰的电影。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制作的门槛和技术含量,也是一直在升级。
从周星驰自己当导演之后,对电影制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备大片气质。兼顾了商业和口碑,这种路线,可能是华语电影工业未来最正确的升级演进路线吧。
《重生传说》已经杀青,宁浩虽然与周星驰之间,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是,无论如何,宁浩还是有成长空间的
此时,《重生传说》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因为有了电脑设备的帮助,不像以前胶片时代,剪刀手将胶片剪接失误,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个年代的后期制作,都是在电脑上,用软件进行操作。哪怕是失误了,也有备份的存档,可以重新开始。
对于后期制作方面,宁浩与上影特艺影视技术公司的一批年轻技术人员,一起上阵,使用剪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
上影特艺,是上影集团旗下一家专业的后期制作公司。一开始是上影厂的后期制作部门,但是如今也是专门对外服务,帮助国内外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的各种环节。
但是电影特效方面,目前国内特效技术刚刚起步,比较糊弄人的。所以,特效部门请香港制作过《风云》、《中华英雄》的特效团队,而不用上影的特效。
“看起来进度挺快的!”陈非笑道。
“那是,有了剪辑的软件后,一天的工作量,比以前一个星期都快。”宁浩笑道,“不过,现在的剪辑工作,更依赖电脑软件后,由于错误不是不可挽回,所以,剪辑也有点毛手毛脚。艺术水平反而出现了下滑……”
一名年轻的小胖子操着鼠标不满的说道:“导演,你话可不能这么说。你是愿意回到以前,纯粹用手工剪辑,剪错了一道,就造成巨大损失。还是像现在这样,一天可以在电脑成剪辑加工几百次,不满意随时可以重新做。失误了几百次,也无所谓。”
“呵呵,这倒是不假。”宁浩笑道。
“后期制作,大约什么时候能完成?”陈非问道。
“剪辑工作在1月份以内可以完成,后面增加一点特效和配音、配乐,效率也是比较快的。”宁浩笑道,“预计春节之前,是可以完成。”
陈非点头说道:“那就节后完成,之后去送审,争取上半年内上映,上半年没有厉害的竞争对手,能多一点票房。”
国内电影上映,拍摄制作进行剧本备案即可。但是,上映之前还是需要送到广电总局审核,20天以内广电总局会给予审查决定的答复。
能通过审核的,自然很快就拿到公映许可证。不能通过审核的,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实际上,此时的国内电影审查,虽然有一定官僚因素在里面,但是对于国产电影,还是比较扶持的。
尤其是电影制作方面,其实每年能够申请一堆的专项扶持。很多的文艺片,本质上,就是靠着吃政策扶持生存。
但是,中国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越是体制扶持的一批人,往往是越不得志,越不受市场欢迎,越喜欢抨击体制。
搞文艺,不受市场欢迎的小众群益忘记了——如果没有体制的保护,他们根本无法在市场环境下生存。
反倒是更多的商业化,没有享受体制给予好处的人,更没有那些无谓的抱怨。
因为,走商业路线的人,都知道,成功不是体制给予。
体制就算改革了,不成功的还是不会成功,不会因为改变体制了,那些不受市场欢迎的就能变成受市场欢迎了。
比如,前苏联时代体制养活的作家们,享受了很高福利,以及社会地位。但是,这批人觉得,体制阻碍他们发财,于是纷纷唾骂体制,抨击体制。最终,体制被他们弄垮了,于是,他们的书从温室中的花朵,变成直接面对可怕的市场
以前备受尊重的体制内作家,纷纷尴尬的发现,过去他们所抨击的体制,其实是在保护他们。失去了保护,真正面对残酷的市场,他们的书根本卖不出去。过去之所以能卖出去,因为被他们所抨击的体制不计成本的宣传他们,给他们推销作品,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才让他们的作品取得不俗的销量。
一群被体制宠惯了家伙,自己砸自己饭碗而不自觉。当他们终于失去了饭碗,于是,后半生努力重新找回失去的饭碗,一直在呼吁恢复过去的那种体制。
这一点,陈非就觉得好笑,贱人就是矫情,指的就是那些闲着蛋疼砸自己饭碗的那批人。认为砸掉了铁饭碗后,就能换一双金饭碗,结果,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广电来说,陈非就比较理智,看到广电的缺点和问题,但是广电通过许多政策鼓励做大文化产业市场,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简单说,做不出成绩,全部推卸给别人,比如广电的审核就是他们推卸责任的目标。出了成绩,全是自己的功劳,这就是很多文艺工作的心态。
“上半年没有厉害的竞争对手,为什么?”宁浩不解。
陈非稍微尴尬,尼玛的,泄露天机了。o5年国内电影市场,比较猛的电影,基本扎堆在下半年。
7月份是《七剑》,徐克的作品。九月份是《神话》,成龙主演的电影。再接下来l2月份,更是一群超强的阵容在火拼,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陈凯凯的《无极》、陈可辛的《如果。爱》。
避过了年头、年尾等等猛片扎堆,年中虽然是所谓电影的淡季,但少了一些大片去抢票房,反而能混的比较滋润。
许多的电影不长眼,与一些大片挤在同一个档期。比如——《如果爱》,与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安排在同一个档期,就死的很惨,上亿投资血本无归
《无极》虽然后来来很多资深隐秘吐槽为烂片,但是,上影后凭借陈凯歌以前的名气,加上宣传得当,院线场次安排给力,所以以2亿多元的票房,拿下了2005年票房冠军,甚至打破了2004年《功夫》创下的种种纪录。
烂了口碑,影响陈凯歌之后的电影票房号召力。
但是,在05年而言,一部烂片《无极》,赚了2亿多票房,陈凯歌还是相当厉害的。(未完待续)本文字由启航更新组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