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土壤里的玉米种子,得到了大地的滋养,开始苏醒,焕发生机,努力地挣月兑黑暗的土地的束缚,张开双臂,拥抱大地上广阔的世界。
一场大雨,如约而至,浇灌着因为麦收时的干旱而焦渴的土地,洗刷着刚冒出土地的玉米叶子上的灰尘,将它滋润得更加挺拔,迅速抽出新叶,变成新的模样。
玉米,一天比一天更加挺拔起来。
因为风调雨顺,又有早就修筑的水渠蓄水池专管干旱洪涝,李家村的百姓都省了不少的心。闲暇之余,便也都念起姚士卿的好来,纷纷说姚士卿免费从府库中派送上好的玉米种子,是今年丰收的关键。
而李小婵,也在大家热切讨论玉米种子优劣的时候,悄悄地开始了自己杂交育种的实验。
为了方便姚士卿随时查看进度,也为了方便李小婵查阅典籍资料,更为了保密,实验室打算就设在衙门的后院,紧挨着姚士卿书房的一所仅有三间正房的小院子里。姚士卿已经为院子起好了名,叫瞻远——高瞻远瞩,放眼未来。
而试验田,就在院子后,是一大块约莫四五亩的良田。原先是前任知府的后花园,后来姚士卿接任,一直忙于政务,懒得侍弄花草,便任由它荒废了。现在那些花木,倒正好就地推到腐烂,成了上好的肥料。
说到杂交育种,李小婵心里其实也没底儿,毕竟,前世她虽然是个农科博士,但是一直都专研绿色农业,对杂交育种一事,虽有涉猎,但并未深究。更何况,这里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跟前世的实验室也不能比,光亮、温度、湿度等,全都得自己想法子调节,没有仪器帮助。
李小婵所能仰仗的,也仅仅是自己前世储备的相关知识,和近几年真实种地的经验,而后者,在如今简陋的实验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不过,李小婵并不灰心,毕竟,再差,也不可能比她家现在庄稼种子更差了,要知道,那些种子,在整个西川府都是排得上名号的。
想要在任何时间都能培育种子,首先得需要合适的温度,光度等,大夏朝可没有仪器可以调节这些,就连最简单的塑料薄膜都没有。杂交育种,看来大多数时候,都得根据外界的时令,选择合适的庄稼种子来培育。
关于实验室兼育种房的设计,李小婵想了很久,第一个想起的是前世的地窖——在地下挖一个大坑,只留一个可以供一人进出的小口,可以在冬夏进行温度和含氧量的调节,以便在里面贮存萝卜、白菜、红薯等粮食蔬菜,甚至还可以借由地窖避免光照,生出口味独特的蒜黄。
但是,没有光照,粮食怎么生长?
李小婵又发了愁,只得继续想办法,既要有光照,又要通风,又可以调节温度的,什么最合适?
荫房!
李小婵猛地想起,前世曾去新疆地区考察,住到维吾尔族老乡的家里,见到的晾晒葡萄干的荫房——将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不加屋顶,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热量;在房子四周开很多的小孔,更好地通风,加快空气流动。
对!没有塑料或是玻璃来建造调温控光的育种房,她可以建造一个改良版的荫房嘛!
说干就干!
李小婵找来图纸,拿了块木炭包起来,先画了一张草图——用几根坚实的大柱子撑起屋子的框架,又将荫房开有小孔的墙壁也换成框架搭成的架子墙,扩大了通风的孔隙,然后再找来透光性好、质地密的布料,做成大大的卷帘,从屋顶直垂到地上,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升起或是落下,来达到通风或是保温的目的。
李小婵将荫房改动最大的地方,就是屋顶——比起荫房的完全放弃屋顶,李小婵将育种房的屋顶从整个房屋中单独划出来做,然后再根据需要,安装或是卸载。
至于屋顶的材质,李小婵也打算做两种,一种是用和墙壁卷帘一样的布料做成的,方便透光;一个是用厚厚的毛毡做成的,便于保暖。这样的选择性,使得育种房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培育不同庄稼种子的不同需求,灵活调节变化,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考虑到屋顶和墙壁的承重,李小婵设计房顶时,选择用重量轻而质地密实坚固的木材做房梁,同时也没敢将育种房设计得太大,避免墙壁承受不住而倾颓,或是屋顶太重而自己坠下。
好在也仅仅是育种房,真正要确定种子的优劣,还是要放到试验田里面去实地种植,房间并不需要设计太大。
而为了育种房兼实验室能够更好地接触阳光、雨露和风,自然是不能像原先打算的那样设在瞻远院里,而需要在试验田上出新建造。
设计好图纸,李小婵就琢磨着,什么时候去衙门,让姚士卿找优秀的工匠来参详一下,最后确定育种房的式样。毕竟,她只是凭借前世模糊的记忆,将荫房进行改良,前世的她并未负责育种事宜,今生的她也没有建房的经验,一切都是模着石头过河,李小婵亟需专业人员从旁协助。
李小婵忙得绞尽脑汁的时候,监管完麦收麦后种的李名远却闲得发慌,每天在家里坐卧不宁的,脾气也渐渐地坏了起来。
李小婵看着李名远越来越暴躁,终于理解为什么很多官员退休后,日子清闲安逸,不需要事事操心了,反而容易得抑郁症,那种找不到自我存在感、责任感和价值感的日子,对于他们那种曾经极度觉得自我被需要的人来说,真是闲极无聊,闷气、焦躁自生。
“爹,您要是没事,就去城里转转呗!”李小婵眨着亮晶晶的眸子,对正在院子里焦躁地来回踱步的李名远说。
姚士卿当初告诫在场的各位说,李小婵负责杂交育种一事,在成功之前,必须得严守秘密;而村子里又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隐隐有了李小婵妄图嫁入知府大人家的谣言。在这种情况下,李小婵自然是不方便经常出入衙门,免得惹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