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府的前厅里,柳安国正在招待前来传旨张公公,备好香茶果品自然不在话下,此次张公公到相国府并非是来传钦宗的圣旨,而是传皇太后的懿旨。
柳安国领了旨问道:“此时已过了酉时三刻,眼看天色将晚,不知太后娘娘召老臣和犬子入宫,所为何事?”
张公公笑道:“相国大人与太后娘娘本是亲戚,此次娘娘宣相国进宫,并无国家大事要商议,只是亲戚间的相互走动,论些家事罢了!”
柳安国听了这话,心里更是不解,自己的夫人虽与太后是表姐妹,但平日里的来往并没多少,王太后身居宫中,乃是当今钦宗的生母,自己更不敢有多少打扰。
这次突然宣他进宫,并将自己的儿子带上,也是罕见,因为内宫之中,外戚男眷向来不允许私自走访,柳逸玄上一次入宫还是五年前,那时太后寿辰,柳逸玄跟随母亲范夫人进宫为太后祝寿,此后再也没有去过皇宫大内。
柳安国送走了张公公,忙让升官去后院通知范夫人和柳逸玄。柳逸玄闻讯赶忙来到客厅,问道:“父亲,是皇上要让我进宫吗?难道听说了我要上阵杀敌,想封我为大将军?”
柳安国听他说话不着边际,便说道:“休要胡言乱语,赶快去换衣服,是太后娘娘要见你!”
范夫人道:“太后要召见玄儿?所为何事啊?”
柳安国道:“我也不知啊,去了就知道了,赶快去拿我的朝服给我换上,免得误了时辰。”
范夫人忙唤春兰、秋菊等丫鬟,拿来衣服给这爷儿俩?意亮艘煌ǎ?豕芗矣纸腥吮负昧私巫樱??思父鏊娲痈?孀乓黄鹣虼笏位使?既ァ?p>沿朱雀街北上,过金水桥便是大内正门宣德楼。宣德楼高约十丈有余,檐牙交错,斗拱翼然,金瓦朱墙,玉柱雕栏。宣德楼下设有五洞城门,门皆金钉朱漆,高大壮观,正中门为宣德门,左右各有两洞掖门。
柳府一行人来到左掖门,御林军拦下轿子盘查询问。管家刘福上前告曰:“相国大人奉太后娘娘旨意,进宫见驾!”御林军见是柳相国的轿子,便开门放行。
柳逸玄拉开较帘,探出头来跟御林军打招呼,“嗨,你们好!辛苦了!”
一位御林军首领训道:“皇宫大内,禁止喧哗!”
柳逸玄撇了撇嘴,便安静下来。柳逸玄虽然在故宫博物院上班,但参观还住着皇室成员的大内禁城还是头一次,他不免有些兴奋,他还想看看宋钦宗长什么样子呢?问问他见过那幅《清明上河图》没有?能得到这么一次北宋皇宫一日游的机会,他心里激动不已。
入宣德门,便是大庆殿,殿分两楼,左右开列,如寺院钟楼一般,内设御史台和枢密院。
绕大庆殿右侧御街前行,便是中书省,往常柳安国在此处理朝廷事务,柳安国掀开帘子往中书省衙门望去,看到仍有灯火在亮,想来是这几日边关战报不断,属下官员仍在熬夜值守。
过了中书省便是门下省和六部衙门,几个家丁抬着轿子在几个小太监的引领之下,七拐八拐的来到**门口,柳安国下了轿子,嘱咐了刘管家道:“你与府里的家丁静静待着,切不可随意走动,只需在两侧的门房看守等候便可。
众人领了命令,便到门房里各自休息,刘安国拉着柳逸玄慢步进了**大门。太后所居的宁寿宫在**正中位置,柳安国跟着几个小太监沿着宫墙御路缓缓走去,此时天色已黑,几处宫院的门口已高高挂起了宫灯。
柳逸玄左瞧瞧右瞅瞅,一路东张西望,看到的几个宫女打着灯笼来来往往,一个个穿着鲜艳,身量苗条,不免又回头多看了几眼。柳安国回身扯住他的衣服,拉着他继续往前行走,又过了几个路口便到了宁寿门,此时张公公已在门口等候,连忙上来迎接。
“柳相国来了,太后正在里面等着你们爷儿俩呢!”张公公细声说道。
柳安国连忙回礼,说道:“有劳张公公了,烦请进去通报一声!”
张公公笑道:“不用通报了,太后娘娘吩咐下官在此等候,只要你们爷俩一到,随时就可以入宫!快随我来吧!”说着便引柳安国父子往宁寿宫而来。
入了正殿,转过一道锦绣山河屏风,便到了暖阁,此时并非冬日,暖阁也并未供暖,只有一道珠帘隔着内室和外厅。
张公公奏道:“启禀娘娘,柳相国和柳公子来了!”
柳安国伏地便拜,柳逸玄见老爹跪下,也跟着跪下。柳安国道:“老臣携犬子给太后娘娘请安,愿太后福寿永康!”
“柳卿家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人,赐座!”帘子后面传来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柳逸玄低着头想透过帘子的缝隙往里面瞧瞧,隐隐约约看到一位身穿皇袍的妇人高坐在凤椅之上。两个宫女拿来两个圆凳给柳家父子,柳逸玄连忙接了过来,看到宫女们各个美艳,连忙笑道:“谢谢姐姐!”宫女见他这么讲话,也都嘿嘿笑他。
这时只听得帘子内珠玉声响,太后缓步走下宝座,几个宫娥开了帘子,柳逸玄才看到太后的尊容,果然是富丽堂皇:
一身皇袍,满头珠玉,体态丰盈,仪容富贵。凤冠霞帔,上绣五彩金凤;锦革缎靴,下踏九色祥云;通身珠光宝气,满目帝王风光。
柳安国见太后下了宝座,忙又起身来拜,太后笑道:“柳卿家不必多礼,今日哀家传你爷儿俩进宫,本是叙叙家常,不必在乎这些礼节!在哀家这儿,就跟在你府上一样,不要拘礼!”忙又转过身来,看到柳逸玄,说道:“玄儿,过来,让姨娘看看!”
柳逸玄见太后在唤自己,忙往前走了两步,仔细来看这太后的容颜,虽是徐娘半老,却也是丰韵妖娆,到底是皇帝的母亲,并非寻常老妇可比。
太后一把拉住柳逸玄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仔细将他的容貌身形审查了一遍,满意的点了点头。这让柳逸玄很不适应,觉得别扭,心里想:“这老女人想干什么?干嘛这样看着我?不会是想?……不会的,太上皇还没死呢!那她是什么意思?”柳逸玄感觉怪怪的,他喜欢被女人看,但不喜欢被老女人看。
“嗯,这几年不见,玄儿已经成了大人了!也比以前结实了,若不细看,哀家真的认不出来了啊!”太后笑道。又问他:“可曾入太学读书?”柳逸玄道:“读了,正实习呢!”
“实习?什么是实习?”太后问道。
柳逸玄说:“就是实践,将书上的内容用在实际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哦,原来如此!”老太后听得一半糊涂一半明白,“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多运用,柳卿家果然教子有方啊!”
柳安国听到儿子又在胡言乱语,生怕他说出什么“大宋必亡”的混账话来,心里一阵紧张,连忙说道:“娘娘谬赞了,犬子不学无术,才疏学浅,让娘娘见笑了。”
“柳相国过谦了不是,哪里的话,我看玄儿就不错,比那些整日‘之乎者也’的酸腐文人强多了!”太后夸赞道。
柳逸玄听了太后的话,觉得老太太思想倒还算超前,要比他这位迂腐的老爹强多了,说道:“是吗?您也这么认为吗?我就不喜欢那些整日‘之乎者也’的人,太酸了!”
他边说边看了柳安国一眼,却见柳安国紧皱眉头,瞪着眼睛看着他,意思是让他不要胡说八道。
柳逸玄看到老爹的眼神,心里立马有了顾忌,他怕自己说错了什么,再连累了老爹,回去又要打他,只得守住了嘴。
太后请柳家父子来到后房客厅,分宾主坐下,又让宫女们端来茶水果品,好好招待父子二人。
太后道:“哀家听说这些日子边关战事吃紧,军队节节败退,这大宋江山早已岌岌可危啊!太上皇整日在‘金明苑’求仙问道,早已不问朝政,皇上年少,朝中诸事还得指望着你们这些老臣多多帮他啊!”
柳安国道:“请太后娘娘放心,老臣定当竭尽所能,为圣上分忧解难!圣上虽然年轻,但却是勤政爱民的仁德之主,我相信只要圣上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定会想当年汉武帝那样,扫平北方胡虏,让天下不再受这战乱之苦。”
太后听了这话,也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只怕金人不再给我们这个机会了!哀家听说,京城百姓听到金兵要渡黄河,纷纷逃离汴梁,这中原百姓都走了一半,可有此事啊?”
柳安国低下头,不知如何答复,“这个…确有此事,京中百姓为躲避战乱,确有少部分人去了南方投靠亲友,圣上这几日也在与大臣们商议迁都之事。”
太后摇了摇头,叹了一口短气,说道:“唉,此时也只好听天由命了!”又问道:“哀家听说朝廷的许多大臣都将妻儿老小送出京城,可有此事?”
柳安国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太后好像听说了什么,因为自己的夫人范氏此刻也在府中收拾行装,准备几日后回襄阳老家,难道太后听到了这个消息,要来质问自己?
柳安国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怎么答复。只得说道:“这,确有此事,京城的官员为了不让家人忍受战乱之苦,都将家中老弱妻小送出京城,这几日玄儿的母亲也在府内张罗,说是…说是要回襄阳老家避难。”柳安国忐忑不安,说话声音越来越小。
太后娘娘听了这话倒是十分淡然,她知道满城的百姓早已经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这些在京为官的大臣们为了保护家小,让家人逃离京城也是人之常情。她自己又何曾没有过这个想法,自己已是年过五旬之人,虽是一国之母,却难享受天伦之乐。她多希望自己只是个寻常百姓家的女人,每日能与丈夫和儿孙们共享天伦,然而这一切只是个短暂幻想,一个王朝即将逝去,总得有人要为它陪葬才行。
太后仿佛看到了柳安国心里的担忧,说道:“柳相国不必担心,这京城即将面临战事,你将妻儿老小送往老家也是人之常情,哀家自然不会怪你,今日召你父子入宫,也正为此事,哀家也有一事相求。”
柳安国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忙又问道:“不知太后有何吩咐,老臣定当尽力!”太后娘娘贵为一国之母,却不想今日也要求亲拜友,毕竟所托何事,后文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