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偏殿,退朝后赵匡胤独留下赵普一人,赵匡胤叹气。赵普不知道为何。
赵匡胤道:所谓君是君,臣是臣,君臣有别,你看看现在,日日朕是去朝堂最早的一个,你看看那些大臣,拖拖拉拉,懒懒散散,那里有臣子的样子,往椅子上一坐,吵吵囔囔,这根本不是上朝,这就是几个乡民,聚在一起开个庙会,就差来壶酒,唱个小曲了。
赵普明白赵匡胤的意思,这毕竟是开国初,原来平起平座,把酒言欢的一个武将,忽然成了皇帝,昨日,你我一起喝酒高歌,今日你让我弯腰屈膝跪拜,大家难免没适应过来。前朝的很多元老,名义上是归顺了大宋,可朝中事务,不是明哲保身,就是附庸大流,从不表明自己的态度。皇上虽然用尽了心机,明升暗降,重文轻武,可终日面对这样的臣子,也却是心力憔悴。
赵普试探性的问:皇上既有意整治朝纲,随便找个人杀鸡儆猴就好了。
皇帝问:找谁?官阶低了,恐大家以为儿戏。官阶高了,又有谁肯吃这个亏?
赵普上前一步跪倒在地:若皇上看得起臣,臣愿意。
皇帝大喜,连忙齐声来扶。赵爱卿不愧为朕的股肱之臣。
第二日,上朝,群臣到齐,只因赵普未到,大家坐等,叽叽咋咋的聊天,谈什么的都有,皇上隐约还听见那里新开了一家妓院什么的。等了许久,才见赵普摇摇晃晃的走来,官帽戴反了,朝服皱皱巴巴的,朝靴根本就没穿,是拎在手上的,歪歪扭扭的向皇上行了礼:皇上,昨晚,家中来了几位老友,一时高兴,喝过了头,让皇上久等了,中间还打了个嗝。
说完往椅子上一坐,自顾自的开始穿朝靴,好不容易穿进一只,一看原来是另一只脚的,反了,又月兑下,再穿,这次可怎么都拔不上,只好伸手招呼旁边站的小太监……小太监看看皇上的脸色,不敢动。
那些大臣不以为然,还哈哈大笑。一个个,坐在椅子上看赵普的笑话。
皇上拿起手边的茶杯,重重的又放在桌案上,茶水撒了一桌,太监连忙收拾。群臣一惊,全部站了起来,赵普依旧不以为意,继续忙自己的。椅子觉得高,不怎么好穿朝靴,干脆坐到了墨玉大理石地面上,继续拔,还嬉皮笑脸的对皇上说:皇上等急了是吧,臣马上就好。
好不容易穿好了,起来往凳子上坐,吧唧一个大**蹲,原来群臣的椅子皆已经被太监撤走了。赵普摔在地上,只叫唤**痛。
皇上一拍桌案:大胆赵普,目无王法,藐视朝纲,身为宰相,不能以身作则,殿前失仪。拉出去重打二十大板。
群臣皆惶恐,连忙跪下求情,赵普是开国老成,且年事已高,望皇上垂怜。无奈皇上纹丝不动,赵普就被拉出去了,皇上还吩咐太监总管去看着打,要重重的打。赵普殿外嗷嗷大叫,很是凄惨,殿内大臣个个惶恐不已,一身的冷汗。
晚上,宫中总管亲自送上好的金疮药到赵府。见赵普皮开肉绽,很是过意不去,回到皇宫,把杖刑的几个小太监狠狠的收拾了一顿:小崽子们,长能耐了,让你们悠着点,怎么还打出个皮开肉绽出来了,这些年的差是白当了,越来越不会做事了。说完,比一兰花指,走了,去向皇帝回禀。赵匡胤恰巧在用膳中,顺手指了指自己手边吃过的一份菜,命总管将剩下的送到赵普府中。总管愚笨,面露难色:皇上如果想赏宰相些吃食,奴才可命御膳房做……
没等他的话说完,赵匡胤面无表情的直接挥了挥手,就送这个。总管也只得照办、
赵普见送来半碗菜,先是有点犹豫,听总管说了经过,马上明白过来,连忙不顾自己的伤,下床磕谢。
众人散,夫人仍然不解,赵普笑曰:从来只有族人兄弟才能一碗同食。
夫人恍然大悟,大喜。
自此,赵匡胤皇威确立。再无臣子散漫,每见皇上必是恭恭敬敬。皇帝对赵普也格外的礼遇尤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