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云 第七章 仕进两朝

作者 : 满圆

伯父李濂自幼聪颖好学,是曾祖的长孙,更得到曾祖的厚爱和器重。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151+他三岁时由曾祖亲授启蒙,启蒙课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古代启蒙读物叫蒙学,最著名的是“三百千”,三指《三字经》百指《百家姓》千指《千字文》,这三本经典,伯父在曾祖悉心教授下,一年就学完,且烂熟于心。三字经中:幼儿学,壮而行;勤有功,戏无益;蚕吐丝,蜂酿蜜;戒之哉,宜勉力。他小小年纪不仅记在心里,且身体力行。曾祖告诉孙子:“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将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个字,编篡而成,它吸取国学精华,文笔优美,千字文与书法息息相关,仔细研读每一个字,抄帖习字能提高人文素养,书法技艺。”伯父四岁练字,大小楷书、隶书,曾祖每日给规定的篇幅字数,他一定超额完成,成年后他的书法可与名家媲美。伯父四岁以后,曾祖教授内容已经涉猎很广:《弟子规》《朱子家训》《古文观止》《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等。曾祖认为:小孩子记忆好,把先辈的生活智慧,人生经验牢牢背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逐渐深刻理解和领悟,长大成人后才能厚积薄发,做出一番事业。现在人们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几百年前智者已经这样做了。

曾祖给伯父兄弟们请来的私塾先生都是百里挑一,有才学的。伯父们上的学堂是远近闻名的名校。伯父是我父亲的堂兄,他兄弟三人,都长得浓眉大眼,聪明过人。曾祖教子有方,教孙有方,儿子个个做官,孙子们小小年纪勤劬励学,崭露头角。但是长大成人,有所建树,并非容易,有挫折,甚至惨痛失败。

伯父的二弟李涛,三岁启蒙,熟读诗书。两个哥哥是他学习的榜样,学知识,求功名,从来不甘人后。他日日秉烛夜读,效仿古人,就差头悬梁锥刺股啦。但是他身体孱弱,大哥劝他:“仕途并非唯一的路,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再熬夜啦。身体要紧。”他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嘛!”二哥跟他谈心:“你十五岁就考中秀才,已经令人瞩目。凡事不能把劲儿使月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说,你已经订婚,养好身体,结婚成家吧。父亲常年在外,祖父年事已高,你成家有人照应,我们大家都放心。”

接受大家的建议,涛放下功课,专心修养。三个月之后祖父力主给他操办了婚事。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转年生个儿子。涛对媳妇说:“我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下一个目标是考取举人。”媳妇说:“你不能太拼命,我和孩子全靠你,平稳过日子就是福气。”

为应考举人,涛夜以继日用功苦读,笔耕不辍,积劳成疾。大哥曾经带他到北京看病,遍访名医,医生的诊断大致相似:心脏病,心力衰竭。重病期间,大哥经常在床边守候、安慰、鼓励,药吃了不少,可惜没有见效,病体日日不支。临终时涛暗淡的目光里,充满对生的渴望、乞求,对死的恐惧、无奈,他含泪对大哥说:“我对不起爹娘,不能为他们养老送终。对不起大哥、二哥鼓励帮助,更对不起曾祖孜孜不倦地教诲。可怜一岁的儿子,只得托付给大哥。你对他要严格管束,不要因惜孤而娇养,粗茶淡饭布衣布履足矣。大哥抚养吾儿长大,小弟九泉之下感知感恩……”李涛大口喘气,几次昏迷,一屋子人掩面而泣。他为功名所累,十八岁少亡。

伯父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这是他一生的信条,如一的追求。收养侄子,他分外上心,总想到弟弟临终托孤的一幕,想到他的眼神,他的话语。伯父对待侄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严格要求。

伯父和大弟弟李澔同为进士,伯父尤为殿试进士,皇帝钦点。当年考试是在故宫保和殿进行,监考老师是尚书级别的高级官员。伯父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仕进两朝,他上效国家下爱黎民,为官清廉,低调做人,不事张扬。伯父连任民国国会议员,著述甚多。有些著作至今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历史档案馆。他与很多名人交往甚好。他与沈钧儒同科进士,与李大钊同为北大教授,与李鸿章,徐世昌商榷国事。他桃李天下,**早期领导人张国焘、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历史学家顾颉刚都是他的高足。伯父很喜欢著名书画家王雪涛、李叔同的墨宝,收藏他们赠予的多幅书画极品。他自书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一条幅一直挂在他的书房,书画言志。

伯父在京做官,每年回家乡省亲,一来看望亲属,二来访谈家乡父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京官”。伯父智慧超人。清正廉明,在家乡甄别冤案,为民伸冤。

一年冬天伯父省亲回乡,有人拦轿喊冤,伯父不顾旅途疲劳,第二天到县衙门亲自与县官共同审理冤案,巧破一件案中案。

城东有户何姓人家,外号何老能,五十来岁,长得五短三粗,眼睛不大滴溜溜转,一看就是个蛮有点子的人。育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他经营二十多亩地,一半地种植蔬菜,一半地套作,桃树杏树下面种植粮食。种的粮食自给有余,收获的蔬菜水果卖到城里,城里有他固定的客户。儿子何拴柱负责跑外。老能亦农亦商家境富裕,可是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三个闺女远嫁他乡,独子栓拄,娶妻仇氏,结婚五六年,没有生育,儿子已经三十岁,孙子还没有影儿呢,盼孙心切,想要个孙子成了心病。

老能隔壁住着吴姓一户,外号老蔫,老蔫脑子不活络,守着几亩薄田土里刨食,可是人丁兴旺,育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成家搬出另立门户。老蔫跟刚结婚一年的三儿子三宝和媳妇葛氏一起过。

仇氏和葛氏隔壁邻居住着,经常来往串门。一日阳光明媚,春风和熙,两人相约到河边洗衣,河岸绿草青青,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泛着涟漪,两个女人沐浴在春光里,心旷神怡。两人一边洗衣服,一边愉快地聊天。仇氏神秘地说:“我两个月没有来月经,会不会怀孕?”葛氏说:“我也两个月没来。”两人越说越巧,惊喜地发现预产期竟然不差几天。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咱俩改天找王接生婆给检查检查。”两个月后,两个女人结伴去找王婆进行孕期检查,王婆检查后说:“恭喜二位,要当妈妈啦。你们报一报经期,我给你们算一算日子。”

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仇氏感觉没有胎动,告诉丈夫情况异常,公公老能听说急呀,做梦都想抱孙子,盼了几年才怀上,可不能出事呀。于是急忙带着儿媳妇去看医生,医生问诊望诊把脉,然后给开了几副药,医生扭脸悄悄告诉老能:“胎心微弱”。仇氏天天熬药吃药,保胎成了何家的头等大事,药吃完了,肚子里仍然没有动静。老能再次带着儿媳妇去看医生,医生仔细把脉,迟疑片刻说:”用不着吃药了,回家慢慢养着吧。“媳妇刚刚走出门,老能急忙转身低声问医生:”有事?”答:“一个月前我告诉你,胎心十分微弱,药没能起死回生,现在胎死月复中。”老能吓的一**跌坐在地上。医生把他扶起来,老能冷静一会儿说:“谁都知道我老能要当爷爷啦,现在凭空没有了,倒霉呀!丢人呀!别人会讥笑吧?你千万不要给任何人说。”医生说:“放心吧,我不会多嘴多舌。”

老能回家动起歪脑筋,怎样神不知鬼不觉“弄”个孙子?他想到同住一条街的王婆,王婆四十多岁长得黝黑精瘦,是个技术不错的接生婆,几条街的妇女谁怀孕了,要生孩子都请她给检查接生。老能找到王婆说明来意,王婆惊讶地说:“你儿媳妇怀孕四个月的时候我给检查过没事。医生说胎死月复中?靠准吗?你的意思是想弄个死孩子换个活孩子?还想要个男孩?亏心!你真会想!”老能说:“我不能让你白冒风险,先给你二两银子模模底,探探路。”王婆说:”二两银子?哼!”老能忙说:“事成之后我给你十两。”王婆有些心动:十两银子够我一年吃用不完,冒一次险?老能见势忙作揖打拱说:“老能一辈子不会忘记你帮的大忙。”

王婆排查孕妇们生产日期,暮然想到仇氏和葛氏一同来检查过,她俩同一天的预产期。贪婪的王婆心生一计——调包。她准备了一个荆条篮子,里面放一堆棉花,篮子上蒙着一方蓝布,篮子是日后调包工具。王婆找来老能,两个人商量调包的步骤、方法,如何掩护、如何接应。

葛氏临产,家人来请王婆,王婆挎着篮子相随而去,给葛氏检查之后说:“需要三四个时辰才会生产,我一会儿再来。”王婆匆匆忙忙挎起篮子走了。王婆出门拐进老能家,给仇氏做检查,同时吩咐屋里三个时辰不许进人,家人全部回避,免遭血腥之灾。王婆双手在仇氏肚子上使劲的按、压、转,两个时辰孩子下来了,真是个男孩,可惜是死的。仇氏被折腾得痛苦不堪、神智迷糊。王婆麻利地把死孩子用布裹严实放进篮子,用蓝布盖好,挎起篮子闪身出门,拐进另一个院门。

一进老蔫家,她立即吩咐家人赶快回避,别冲撞了太岁。然后迅速溜到葛氏房间,王婆在葛氏的肚皮上轻轻地抚模、按摩、挤压,一个时辰孩子生下来,没有等孩子哭出声音,王婆利索地把活孩子与死孩子调了包。

王婆闪进老能大门,慌忙把篮子递给早已等在门后的老能。转天老能给王婆送去八两银子说:“这个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婆说:“那没有说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秋天的云最新章节 | 秋天的云全文阅读 | 秋天的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