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平安是福
大民还想知道眉儿她们现在怎么样了?受伤了没?那些王八蛋还在骚扰她们吗?
他一直不敢那么直接的去江北市,害怕见到什么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潜意识中还害怕刘老师说的那句话,“你要理解一个当娘的苦心。”只有自己强大了,能够养家糊口了,甚至衣锦还乡了,或许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这也是大民为什么一直那么在意功力的原因,只有功力达到了一定程度,谋生才会轻松一些,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
知道还有三天就过年了,大民也有些急了,怕是没时间忙自己的事情了。
轻身术大民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没想到这次被阿萝折腾之后,真气的运行速度快了很多,力道也大了很多,连山水库到栾县有60多公里的公路,但大民走的是直线,恐怕也有50公里,竟然不到半小时就被他跑到了!
时速达到了近百公里!
关键是他并不累!一路上打开神识吸收着空气中、土壤里的温度,转化为真气,迅速补充到经脉中,不但完全够他用于飞奔,还略有盈余!
大民十分满意这种状态。若是这样计算,自己一天岂不是能移动2000公里!?比什么千里马、神行术都快多了,即便是跑车也未必有自己跑得快,毕竟自己不用顺着公路走。
呵呵。
终有一天,自己会让超音速飞机也干瞪眼!
哇哈哈!
栾县是个小县城,城里的居民不过十多万人,在人口过亿的豫州确实算不上什么特别,又因为地理上多山,交通不是很发达,仅有一条省道连接外部,因此整个栾县也就县城里面还算有些城市的味道,剩下各个乡镇都属于待开发城镇,虽然居民脸上没有菜色,但手头拮据,仅仅从大街上的车辆数量、品牌就能看出来。
找了一家烟酒副食品店,烟糖酒、零食、干鲜水果等等买了一大堆,付账的时候才知道人家没有pos机,只好在店老板娘的热情陪同下去银行取出来两万块,这可是一万两千块钱的生意,小店建立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了,人家能不重视吗?完了还自告奋勇当了一回导购,陪大民逛了两个小时的超市、商店,这“导购”也是算钱的,有500块的收入呢。
雇了小货车一路开到老君乡,遇到等着接他的张备战,吆喝一声来了七八个壮小伙,稀里哗啦下完货扛上就往梨花坞走。张备战更是跑到肉铺子扛了半扇子猪,哼哧哼哧地跟在后面。
梨花坞还是老样子,山外是一片肃杀,一翻山就是满目绿色,虽然是有些黑褐色的浓绿,没有早春那种翠绿好看,但依然是北方难得的一片绿地。
镜湖上依旧隐隐约约弥漫着白色的雾气,在正午的阳光下并不太明显,但在看惯了冬天光秃秃的树枝的乡民们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仙境。
小孩儿眼尖,依旧是梅兰竹菊加上采薇五个小丫头首先看到他们这一帮人的,疯跑过来叽叽喳喳地围着大民问这问那,报告这梨花坞这半年的点点滴滴。
梨花坞还是老样子,老人们活的很好,收成也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有一点,老人们自从参加梨花太极拳的锻炼后,这半年竟然没有一个得病的,更没有那个去世的,身体也慢慢硬朗起来,尤其是秀才爷,满头白发已经彻底看不见,长出的全是黑色的头发胡须,老头儿干脆彻底刮干净了头发胡须,现在看起来和壮年人没什么区别。
老爸老妈也是满头黑发,精神非常饱满,脸色也很滋润,白里透红,比在江北市的时候还好,眼角的鱼尾纹也消失了不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没有一丝老态。外婆和大姨婆也有变化,不过白色的头发还是有的,但走路已经不再需要拐杖了,还能喝两杯自己酿的梨花酒,笑眯眯地看着赶回来过年的外孙子。
反正每个贵客从外面回来都能得到全村人的欢迎,在祠堂前架起大锅炖“全家福”,也叫“混沌锅”、“大混沌”,全村一起做饭吃饭,这是老辈子流下来的规矩,贵客回家要“全家福”,近些年只要是回村来的,都要吃“混沌”,尽量挽留人。反正全村也没几口人,几位稍微年轻一些的叔叔婶子们忙活不了一会儿,全村几十口人就全部都有饭吃了。还有一种“小混沌”,说白了就是家里的剩菜、剩面条混到锅子里一起烧,和着面条一起出锅,有一种别具风味的香。
粮食都是自家田里种的,做成馒头也不费事儿,谁家里没有做几蒸笼待客?蔬菜就新鲜了,乡里是吃不到的,这些天张备战的主要礼品就是新鲜蔬菜,乡里人不象城里人那么矫情,大冬天就老三样,萝卜土豆大白菜,谁家钱多了买四五块钱一斤的女敕黄瓜、小白菜去?
但自家种的就不能算钱,大民回来了,那就谁家有啥就贡献啥,反正谁家有啥家家户户都门儿清,时不时就听人在吼,“那个谁谁,把你家的蒜苗揪一把过来。”“那个谁家媳妇儿,做几盘拍黄瓜,大蒜找谁谁家要去。”然后梅兰竹菊几个就像得到了圣旨一般,尖叫着一路跑去,不大会儿就回来交差,农家的孩子,哪个分不清蒜苗和大蒜的区别?
礼物自然是要先分的,全村四十几口人,却有24家,若是像大民这样一家三口、加上住在一起的外婆、大姨婆算成一户的话,则只有11户,有五户是孤寡老人,连孙子辈的小孩都走了,显现出一点凄凉。
反正大民带回来的东西多,家家户户都有,糖果、饼干、干鲜水果家家都有,家里有吸烟的外加两条三百块钱的香烟,喝酒的加两瓶杜康酒,有小孩的外加一两个卡通玩具,梅兰竹菊她们几个还在上小学的的每人一个新书包外加一套课外读物,上中学的的每人一领真丝围巾,一块石英女表,都是依波表,质量很不错。
秀才爷得到一把乌木檀香折扇,一套白色真丝练功服,两套日常穿的夹克长裤**羊毛衫什么的,让老爷子不为吃穿闹心,此外还有四尺宣纸50刀、大小湖笔10套80支、徽墨20条、仿古石砚十个,外加影印版《二十四史》、《四书五经》一套,让老爷子高兴高兴。
吃完饭张备战带着七八个乡里的壮小伙回家继续喝酒,他家有太阳能,有光亮,其他的就陆续回家,大民这才和父母外婆大姨婆说上话。四位老人每人都有新衣服,合不合身倒在其次,主要是个心意,不过,那老板娘的眼光不错,都挺合身,颜色、花纹都很和老人的意,到是新买的两个拐杖都没用上,外婆和大姨婆都不用拐杖了,秀才爷那里早不用了。
看着桌子上的煤油灯,大民有些恍惚,似乎时光倒退了50年一般,以前在梨花坞养病期间到不大在乎,已经在黑暗中折腾了半年多似乎都习惯了,可这次出去又接触到了正常的社会,电灯电话似乎没啥了不起的,但忽然回到梨花坞,总觉得差别极大,这也落后的太多了吧。
看着亲人们殷切的目光,大民真是犯愁,这次出去半年,其实大半时间是在修炼中度过的,没啥人际接触,最热闹的就是依依那帮人,可这不好说啊。好在大民看小说曾经成了书虫的,有无数农村人到城里打拼的素材,信手拈来编造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做保安。唯一的精彩就是陪老总远赴海州府进货的时候被人诓骗,损失惨重,自己如何凭借一身武艺窃听到了关键内容,帮助老板挽回损失,被老板赏识,赏了一大笔钱的老套传奇故事,算是过关。即便是这样,也将老妈吓唬的一惊一乍的,连连说太危险,以后别做这一行了云云。
不过看到儿子不再木讷,眼睛里不时闪烁的精光,说起话来还挺顺溜,老两口心中甚是高兴,见到大民哈欠连天的样子,赶紧让大民休息,大民这才放松了飞驰的脑筋,自去洗漱休息。满脑子都是老妈的慨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平安是福啊!
平安是福。
多淳朴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