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五国伐秦(其实是六国,魏国也跟进了),战争的结果是秦国大败亏输,不但大量精锐部队和临时组建的民团武装被联军歼灭,还丧失了大片此前占领的三晋、楚国国土,外加被联军掠走了大量珍宝和人口,可谓是元气大伤。
秦相吕不韦倡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政治方针几乎完全破产,幸亏吕不韦为护佑秦国做出了丰功伟绩以及因为领导战后恢复的任务迫切而繁重,王国政府才勉强没有倒台。楚国考烈王、楚相春申君黄歇君臣,此次作为诸国伐秦的纵约长,也极大地撼动了秦国华阳太后的亲楚势力。赢姓贵族集团伺机而起,他们放弃了吕不韦,团结在先王遗孀--赵太后赵婉的周围,发泄着对华阳太后和吕不韦两个辅政大臣的不满情绪。
吕不韦和华阳太后被迫做出让步,昌文君、昌平君兄弟作为军事统帅承担了责任,被罢免了指挥军队的权力,不少赢姓贵族得以进入大秦王朝的政府各级机关担任要职,吕不韦的相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可是,好运却依旧没有站在关东六国一边!它们很快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一个导致秦国再次迅速崛起的过错--这就是关于上党战略要地的归属。
秦国龟缩在函谷关以西了,立下字据和盟誓不出函谷,原来秦国占领的三晋土地尽皆归还,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上党应当给谁?
昔日,为了争夺上党地区(长平),秦赵两国拼得你死我活,死伤了近百万人口,还直接导致赵国险些都城邯郸被破而亡国,这么看,上党应给赵国吧。
可是,上党一带原来是韩国的国土,这次韩国也兵进秦国,是伐秦的主力和战胜国。这样,韩国顺势收回其固有的上党领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可是,韩国君王却有自己的想法?
秦国势力已经被诸国痛打得体无完肤、没有很长一段时间看样子难以恢复了,而赵国的势力却极大地膨胀了起来,虎狼之师呀!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这让韩国君臣心中十分惧怕。
韩国决定继续使用上党地区作为韩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它选取了三晋兄弟之一的魏国!
魏国先前的都城本来就在晋地的安邑(今山西夏县),后来因为打不过秦国而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残留在晋地的魏国国土渐渐被秦国和赵国吞噬一空,其势力被赶出了晋地,被压缩在赵国邯郸以南以及河水以南的地带。
魏国在诸国的帮助下取回了晋地的故土,却隔着上党地区与实际控制的国都大梁地区联接不上。韩国就顺水推舟,将上党托管给了魏国,让它高高兴兴充当韩国防范赵国的保护伞。韩国还答应魏国:上党一带的山泽赋税两国均分。
赵国方面对此很不高兴,可是对待友邦也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好默许了韩魏两国的政治交易。
如此一来,就给了秦国可乘之机,因为魏国没有参与韩、赵与秦国的盟誓媾和。所以,不久之后,渐渐复苏元气的秦国以两国摩擦为由,公然在晋地打击魏国,并不算是背弃此前达成的“和平协议”,因为秦国也并没有与赵国和韩国为敌。
偏偏魏国是个窝囊废--它打不过秦国,结果魏国在晋地的地盘又被秦国夺走了,最后连上党地区的魏**队也撤走了,秦军顺势而进,轻易就重新占领了上党。魏国也想再次引诱秦国和赵国发生“第二次长平之战”,无奈上党一带韩**队不敢去了,秦国和赵国签订有和平协议,赵国相国建信君也力主与秦国和睦相处,赵国竟然悠闲自在地看着秦军进入了上党。
历史就是这样滑稽!--当初,赵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与秦国拼个你死我活也未能得到的上党战略要地,竟然在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拱手相让与宿敌,而且还是两次!
第一次是邯郸之围被魏楚联军解困后,韩国也随即出兵控制了上党,赵国当时疲弱不堪,无可奈何,但韩国很快就败在秦军手下,失去了上党。这次赵国久经战乱,国力大损,算情有可原。
可这第二次纵容秦军进入上党,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莫非赵国真是君臣愚钝、国运已终?还是武安君白起阴魂不散,赵国方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秦军辛胜、张唐、樊於期所部兵进晋地上党之后,按照秦国国内抗敌战争烈士的待遇,秦相吕不韦下令秦军各部,努力收敛、重新安葬或建立忠烈祠祭拜历次战争中牺牲在那里的秦军官兵。
晋地各处地方,遗留了秦国与赵国、魏国、韩国之间历年来近百次征战中丧生的大批秦军骸骨,四处探访、仔细搜索、发掘后,秦国找到了大小数千座军人墓葬或散落各地荒山孤岭的散军人墓地或乱葬坑。无论是对秦人还是其他国家的死难军士,秦**队都悉心收敛好骸骨、营造纪念祠堂、焚香火祭拜。知道其名姓的死者,都被装殓进棺椁,隆重送回故土安葬,其家属被加赐民爵、遗孤受到国家的体恤、健在人世的老父老母得到供养。
吕不韦这项体恤军烈属的政策,极大地安定了秦国的人心、抚慰了死难官兵家属心中的伤痛。
华阳太后称赞:“本宫以为,吕公这个善待殉国烈士的做法很好!-----如果一个政权,他蛊惑、驱使人民为它去奋战牺牲,却对为此而死难的人不管不顾,抛弃烈士的遗骨于异国他乡、荒山野岭,甚至永远将它们遗忘,对军烈属不闻不问或着尖酸刻薄、只是随意撒下几枚铜钱那样冰冷,这个国家就不可能赢得天下的尊重,也不可能善待它的生民,自然其民众也不可能去拥戴它,这个不义、不道的国家就必然覆灭!----这些军人是为国家而牺牲的,活着有荣誉,去了也要有尊严。民众是不可以被长久欺骗和受到屈辱的,当权者必须牢记:是国民的牺牲保全了君王的威仪,也正是国人的辛苦劳作使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君主必须爱民如子,承担起捍卫大秦国国民利益的责任。”
吕不韦:“太后!这项政策实施以后,人心逐渐安定下来了,不用点录户籍名册,主动应征入伍、投身军营的乡民也多了起来,一只强大的军队正在缓慢恢复和重建!这一次,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在军队建设上不遗余力增加投入,完善国防。”
华阳太后:“秦王很快就要行成人礼了---吾等好歹保全了三秦的本土,可以把秦国的江山大致地完整地交到君王手上。可是,秦国历代先王奋战多年取得的关外土地,大多数都已丢失了,只留下晋西南以上党(长平)为核心的一块地盘,一定要守住它。”
吕不韦感慨地说:“是呀,上党不容有失。那里居高临下、虎视关中,从上党出发,向北可攻燕国、向东可威慑赵国,向西南可打击韩卫,亦可拱卫我秦川故土。那里,就是我大秦国日后崛起的希望之地呀!”
华阳太后:“传懿旨,特命大良造蒙骜将军也引兵去往晋中南一带,巩固和加强上党防御。命长安君成矫作为督军,监军镇守屯留(今日山西长治、上党首府)。”
吕不韦:“太后英明,--秦王之弟长安君成矫出使赵国失败后,一直心中不平,龙兄虎弟嘛!这也正是给了他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华阳太后:“秦王就要亲自来处理国政了,咸阳的地盘,我们要先来清理一下,免得发生什么不称意的事情--”
吕不韦奏报:“对了,还有一事-----战时,嫪毐为秦国建立了功勋,请太后恩准,封赏他为侯爵之位,这也是不韦事前许诺给他的。”
华阳太后:“一诺千金!---既如此,那就加封他为长信侯吧!”
史载,嫪毐封侯之后,以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为其居住地,以河西太原郡为其封地(食邑)。不过嫪毐被任命雍城令,在咸阳以西的秦国故都雍城(今日陕西宝鸡凤翔一带)为官,嫪毐官职飞升,所得赏赐丰厚异常,府上门庭若市、门客仆役成群,生活极尽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