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颂 第七十二章 扫屋迎新春(四)

作者 : 秀才二十七

李虎找来的郎中自然没能看出江野喝着的药方有什么问题,在给江野重新号脉过后,还很是赞同开药方之人的医术,江野自然也没能有什么话说,只是对自己为什么这么些天了都不见好,对着李虎找来的郎中就提出了疑问。那郎中倒也实诚,说是江野这病属于病上加病,原先的病症还未痊愈,这次生病自然要比一般严重得多,再加上本来江野年纪幼小,身心气机尚未完全,下药开方也不敢往重了开,药效见效自然也就延缓许多。对于江野说的手臂打颤,那郎中倒是先笑开了,“公子自从生病之后,是否有厌食,渴睡之症,一来吃不下东西,二来也是缺少了身子运动,自然就会力有不逮,手颤那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只要平常时候多进补些补元益气的汤药补品,症状自会缓解消失。”

送走了郎中,江野倒是觉得对不起安大娘了,自己这边是一而再的怀疑人家,人家倒好,一直都是以德报怨,以诚待我。等李虎重新上得楼来,江野随即询问监视着安大娘那边的情况,得了李虎的肯定回答,江野赶紧让李虎撤了监视。之前做的都已经错了,怎么还能继续错下去呢?最好还是这些天来,安大娘那边没有发现,要是发现了?江野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虽然安大娘的怀疑解除了,但是病还得治,江野也是受不了那苦哈哈的味道了,想着自己前世用大烟包(就是罂粟包)熬水喝,用来治疗感冒的奇效,那汤水的味道可不苦,还有一种淡淡的似茶非茶的味道,倒是比这中药能够让人接受的多。

只是江野不知道的是。如今的罂粟俗称芙蓉花,在大明一地或许有种,在安南旁边的暹罗(今泰国),老挝司(今老挝)也有种。再远的话。还有印度有种,在暹罗和此时的莫卧儿帝国。已经早早的把罂粟制成鸦片,给人抽食了。只是这时候的鸦片还不叫鸦片,叫乌香,想来应该是从外表取的名字。这乌香刚开始流通贩卖的时候,因为量少且稀,一度时间与黄金等价,在万历时候,乌香进入大明,每十斤要收取一钱七分三厘的关税,这也表明当时候乌香在大明一地已经是很普遍的入境商品了。之后的崇祯十二年禁烟。一禁的是已经在北方一地广泛种植的烟草,可能更多的还是禁止这种海外流入的乌香,这乌香可是能够让人上瘾的,比起烟草的毒害作用来。简直不可以道里计。江野还想着自己种植出鸦片来,意yin一下报后世的鸦片战争之仇,却不想想,人家如今的印度和泰国,早早的就把鸦片卖到大明了。

别人卖不卖,现在的江野还没有实力,有没有闲情去管,现在最主要的,是赶紧让人去找几个大烟包来,也好早一天治好这该死的感冒,免得还得受那苦哈哈的汤药之苦。

江野因为生病,成了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孩子,倒是累伤了张喜财张老头子了,又得忙着给各家配发过冬的棉衣,棉被,又得去炭场准备足够多的煤炭,谁也不知道这大雪得下多少天?多多的准备些,总不会出错。再一个就是,因为年节将近,还得忙着到集市上买各种鸡鸭,猪羊肉,还有各种时节的新鲜菜蔬,唯一不用买的就是鱼了,因为捕鱼队出海的次数实在太多,现在每家每户的房檐下,厨房里,都有那么几条腌制好的鱼干挂着,众人十几年,二十几年没吃的鱼肉,都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给补上了。

说道猪肉,村里倒是养了几头,只是早早的说好,要等江野过来,才拖出来杀了吃肉,不想这一病就好些天,那猪栏里的两只肥猪也很是悠哉的活了好些天,比起病恹恹的江野来,它们的日子倒是舒服许多,只是江野不用担心砍刀加颈,而两只大肥猪就不知道了,或许是明天,或许是后天,反正活不过大年三十,要是活过去了,哪还能叫过年猪么?

张喜财早已经把城里的酒楼和布庄都关了,因为两个地方的人都是从村里带过去的,这时候倒是平添了许多帮衬的人手,在吴家嫂子的食堂里,早早买来的各种年货高高的垒起,外面是长长的队伍,由几个在酒楼打杂的人负责分发。张喜财因为之前看到李虎带着一个郎中去了江野那,不放心的他赶紧把手里的事情交代了一下,就急急的赶了过去。

张喜财上楼来的时候,李虎早就带着郎中出去了,倒是江野见着张喜财上楼来,赶紧的就让张喜财帮忙去想办法,看能不能从张喜财这里搞到几个烟包。也是之前跟张老头谈过了,当时张老头还说他会注意的,后来江野一直没时间问,也不知道注意得怎么样?

“那东西真能够治好你小子的病?我怎么不知道?”张喜财显然还是不相信江野的话,自己都活了大半辈子了,听都没听过的东西,这小子倒好,随便一说,都能治病了。

江野自然不会说是自己前世就已经亲身试验过了,效果还不错,只能从王思诚和王守宇两人那里去找论据。之前张管家第二次回大明,带回来了好些的书籍杂本,也是王思诚两人整理了好几天,才从里面整理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在医书上就有一个朱丹溪的《局方发挥》,还有一个是有残缺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朱丹溪的医书中,就曾经有‘今人虚劳咳嗽,多用粟壳止勤???杀人如剑,宜深戒之’的记载。

要是让张老头去找王守宇两人掉书袋,他自然是不愿意的,但自然书里都这么说了,那他也就没什么意见,让在楼下读书的白起跑一趟,直接去家里把早些时候搜罗到的大烟包给拿了过来。

大烟包已经被烟刀割过,一身枯色的烟包上,竖着好几道裂开来的刀痕,江野拿在手中。随意晃动了几下,里面的种子竟然还在,这还真是意外之喜了,放在半边的另外几个。江野也跟着检查了一遍。竟然都是还没有去籽的,好嘛!明年开春之后。就可以事先试种一番了。

把种子从烟包里面取出来,用一张白纸折成纸包包住了,再把烟包捣成几块碎片,而后直接用清水煮了。等沥去药渣。一碗好似茉莉花茶颜色的药汤就煮好了,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疗效。

病去身轻,江野也算是有机会亲身去体验一下这世界中的漫天大雪了,而因为江野病愈,原先由张老头领着的好些事情自然就转到了江野的身上,其中一件。就是杀过年猪,因为离着过年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在一道土埂上开挖出来的大灶,已经架上了一口直径四尺有余的大铁锅。将近两尺多的铁锅中,是早早就烧滚开的沸水,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一阵阵的白雾从铁锅中冒起来,而后逐渐的扩散向四周;在锅洞边上,是一张四柱长桌,一尺半高,两尺半宽,将近七尺还长,厚厚的桌板,加上四柱结实的桌腿,表示能够承受住好几百斤的力道。

已经又白吃了好些天猪食的两头肥猪也早早的从猪栏里赶了出来,身上套两个活结,就那么随意的拴在锅洞边不远的树桩上。

好热闹的孩子们在路上跑着,闹着,不时遇见几个姑娘媳妇聚在一起,也不知道是唠着谁家的里短,谁家的家长。

汉子们倒是安静,只是一个个偶尔看着那两个肥猪的眼光,怎么都是一个各红通通的颜色?想来也是,都活了十几二十年了,哪里有机会见过那么肥壮的大猪,更别说吃了,之前在老家讨生讨死,就连自己的三两肚皮都装不满,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去喂猪。地主家倒是见过,但那都是人家家里的东西,自己也就是饿着肚子眼红眼红罢了。如今倒好,大家不但见到了壮硕且肥大的猪,还是两头,等待会杀猪的屠户过来,一刀放倒,大家伙晚上就都会有肥腻的白肉可以吃了。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让铁锅中的沸水一直煮着,让自家的,别家的婆娘赶紧去帮着吴家嫂子,把食堂打扫出来,把碗筷清洗出来,把白面馒头蒸出来,把清香好吃的白米饭煮出来。

说来还有一个很是可笑的地方,一次跟着江野来鸿基的人里,竟然找不出一个真个会杀猪的人来,最后还是在季初五那些蜑丁里面找出来一个,当然,现在不能叫蜑丁了,要叫捕鱼队。只是从捕鱼队找出来的也不是专职杀猪的,而是一个业余的屠狗户,因为之前的主家好吃狗肉,那汉子为了讨好主家,就做上了杀狗的营生,只是这也不是经常性的事情,那汉子的刀法也自然熟悉不到什么地方去。

汉子没名没姓,之前江野推行的自己给自己取名一事,也主要面向的是护卫队,还没有延伸到捕鱼队这边来。江野自然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叫他屠狗。

屠狗虽然是屠狗的,但整个人看上去并没有和其他的蜑丁们有多大的区别,看来之前那主家也是一个吝啬的货色,恐怕杀狗剩下的零碎都没舍得给屠狗吧!

屠狗很兴奋,自从昨晚上季初五过来问过一句‘你会杀猪么?’,屠狗当时随意的回了一个‘能’,直到今天早上才知道,原来是主人要找一个会杀猪的人,去把大家的过年猪给杀了。

自从上一次跟着主人一起出过一次海之后,屠狗和一众蜑丁一样,都很是羡慕鱼大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鱼大龙给主人捞起来了一件宝贝,帮主人做了一件主人很是期待的事情。今天,屠狗也有相同的愿望,就是帮主人杀完猪以后,屠狗一定要跪着求主人,让主人也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和鱼大龙一样,成为对主人有用的人,让周围的大家都羡慕的人。

手里拿的不再是打狗棒,而是一把尺许有长的尖刀,此时的屠狗才知道,原来杀狗和杀猪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但是也没有办法了,主人就在那边看着,自己此时要是说不会,那主人一定会杀了自己的,屠狗如是想道。

在杀猪一事上,江野还是能够帮上不少忙的,比如说怎么把一个几百斤的大猪摁倒,还能不让他挣扎了起来?比如说要怎么样烫猪毛?比如说怎么样怎么样?等等!

“你就是屠狗?你先在那边站着,等大家把猪放倒了,你再过来,到时候我教你下刀,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把刀杀进去就玩事了!”

让屠狗站在土埂的下边,半边是一个妇人早早就准备好的木盆,那是用来盛血用的。把猪赶到土埂上边,用绳子从右边把猪的左前腿拴住,而后从左边把猪的右后腿同样拴住,在右边的汉子们使一个猛劲,把猪绊倒,而后左边的汉子们一起使劲,让猪后腿使不出力气来,而早早被拳住的前腿也使不上劲,这样猪就被摁倒了;而后用一根绳子把猪嘴也拴起来,以防止屠狗杀猪时候被咬到。

“屠狗!赶紧过来,大婶,你把木盆放在这里,对,不用扶了,可以了。屠狗,你从这里下刀,不能歪,一直向着直线使劲,知道吧?要等全部刀身都进去了,刀不能拔!上下晃动一下,对就这样。大哥!你这边可以把猪头放下了,这样猪血才能流干净。屠狗,抓着绳子,对,刀可以抽出来了。”

一头肥肥的大猪就这样被江野带着一帮汉子,还有一个生疏的刀手结果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新夏颂最新章节 | 新夏颂全文阅读 | 新夏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