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哥舒翰续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建功立业足可以和太宗皇帝比拟。既然开元年间天下大治,更胜唐初,他开疆拓土、超越先辈之心便始终不息。年中的时候忠帅辞了他的命令,近两个月前,征虏大将军董延光又上书请攻石堡城,圣上大喜过望,下诏让忠帅协助于他。这一次虽然圣命难违,但忠帅顾念士卒劳苦,便只派了几支游击探查,把石堡的情形详细告知那董延光,希望他知难而退,不要劳动士卒……”一旁的左伯忽然怒道:“好人无善报,慈爱反招凶!”挥掌击落,将身边一只椅子拍碎。
哥舒翰意中亦甚不平,叹了口气,续道:“谁知那姓董的不过是个酒囊饭袋,本来就靠体察圣意、投机取巧以为进身之阶,自以为有圣旨在身,打仗的事情自有忠帅出马,便不顾劝阻,带着自己本部队伍前去攻打。忠帅得了报告,连忙挥师去救,谁知那姓董的废物早就败下阵来,我们只救了他一条狗命。哼,这混账打不下石堡城,丧师辱命不说,却反过口来在圣上面前把过失都推到忠帅身上,说忠帅见危不救,不尊圣旨……”
郭子仪叹道:“人言可畏,董延光自己上书攻打石堡城,却全指着别人出力,一旦失败,反而尽数归罪于忠帅,真是小人行径。”
哥舒翰道:“本来这等小人,我们也没放在心上,倒是河西兵马使李光弼一早就看出董延光不是好人,出言告诫,忠帅却说:‘李将军,忠嗣计已决矣。平生所望,岂在于富贵?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唉……”
郭子仪听得心情激荡,对王忠嗣更添了几分敬佩,心想:“我平日里怀才不遇,总想着到疆场上建功立业,有时就忘了兵凶战危,为将者应该以保国安民为正道,若是自私自利,一味想着杀敌邀功,境界实在差得多了。”
叶梦书也是一样,诵道:“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唉,前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诚不欺我。”
这首李白的《战城南》写于天宝二年,描述边疆久战之苦,多半还是受了王忠嗣战绩的启发。当时士子虽然个个倾慕李白诗名,但大多数人安于开元盛世的繁华富足,对边塞诗便不怎么看重,叶梦书生在北地,范阳郡便是古称的幽州,燕赵之地,附近番邦异族不少,才对这首诗格外留心。
李白前些年曾经羁留长安,供奉翰林院,这诗郭子仪也曾听过,当时只觉李白书人不懂军功,所谓慈不掌兵,不杀生害命,如何能领兵作战?但此刻知道王忠嗣的故事,再听叶梦书诵起,却觉得这种悲天悯人之情实在是入情入理,不禁颔首赞叹。哥舒翰虽没听过这首诗,可是桑干源、葱河道两战正是王忠嗣领军出战,哥舒翰尽都亲历,沙场苦战、同袍浴血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听到后来“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几句,眼睛一红,目中已然含泪。
大家心情俱都激荡,便多了几分亲近之感,过了一会,几人心情稍稍平复,郭子仪先道:“哥舒兄弟,那石堡城当真如此难攻么?”
哥舒翰道:“忠帅是何等人物,他都以为难攻,那还有假?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西域,吐蕃和我大唐也曾十分亲厚,但自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先后谢世,两家又慢慢交恶,边境上时起冲突。这座石堡城自那时起便被吐蕃倚为咽喉要道,修建堆砌近百年,只有一条山路通道,雄伟坚固,易守难攻。每次听到忠帅要来攻打,便起倾国大军固守,实在是没有取巧之法。我也曾与忠帅商讨多次,除非在城下列出重兵,拼出死伤数万之众,强行破城,才能勉力拔取。可就算得了一座石堡城,吐蕃国土疆域广大,又在高原,咱们唐朝军队也占不到那边去,实在取之无益。”郭、叶二人都深以为然。
哥舒翰又道:“忠帅乃是皇上义子,自幼就在长安宫中养大,和皇帝太子都极为亲近,又是过年时候召他来京,见诏书和私信中语气都很和善,便不疑有他,以为皇帝不过要用家里长辈的语气责备几句,最多夺了忠帅一两家节度的兵权……那也不碍事,想来天下名将无过于他,以后只要还有大战外患,便还得起用忠帅领兵。谁知几日前忠帅入宫面圣,一去便没了消息,这次只有我们几个莽夫随他来到长安,都只会阵上杀敌,不懂朝廷规矩,忠帅一失踪,军队又见不到,我们模不清头脑,每日里守在这宅里发昏,当真十分焦急。”
左伯也道:“忠帅武勋极隆,功盖当代,又和太子亲厚,李林甫这奸相既然和太子不合,便对忠帅也最是忌讳,这次多半又是他在里面捣鬼。哼哼,他权倾朝野,朝堂上的官员被他吓成了木雕泥偶,可我们边疆战士却不怕他。”
哥舒翰对郭、叶二人道:“这位左伯本是江湖草莽的英雄人物,十余年前举家来到陇右前线,报国杀敌,立下极多功业。只是他不喜功名,不受朝廷封赏,一向只以忠帅家仆自居。”
左伯一掌击到门上,恨声道:“老头子我寄身边庭,许多年来不避生死,奋勇争先,就是因为佩服忠帅人品将才。谁知沙场上冲阵杀敌容易,朝廷里钩心斗角艰难。”
哥舒翰已把情形和两人说完,这是朝廷乃至皇宫的秘闻,郭子仪不过区区左卫长史,叶梦书更只是一介布衣书生,哪里能够清楚内幕?听说王忠嗣没有消息,也是无法可想,只得怏怏告辞离去,但是郭子仪和哥舒翰一见如故,临走时便约定各自打探,一旦有了消息,就互相通知,一同出力。
出门上马,二人又向梨园行去,这一路上比起来时的兴奋期待,自然是大大的不同。两人皆是低头不语,直走了好半天,郭子仪才对叶梦书歉然道:“这次是老哥我想错了,连累老弟你白跑一趟。”
叶梦书道:“哪里的话,郭老哥有心带挚,梦书十分感激,只是不逢其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倒是忠帅这事需得费心。”
郭子仪道:“这么想来,那八百铁骑兵和飞龙禁军安排在梨园也不奇怪了,多半是朝廷用飞龙禁军监管看守,防止军兵哗变。”又道:“我对忠帅,真个是敬重不已,虽然我职位不高,但在京中也颇有故旧,自当尽力而为,多方打探消息,只是叶老弟你春闱应考的事情,怕是帮不上忙了。”
叶梦书摆手道:“春闱应试,本就是梦书私事,而今既有忠帅要紧事在前,自然不必劳烦。”
说话间已到了梨园别院门前,两人作别,郭子仪自回住处休息,叶梦书拉转马头,向梨园又踏了几步,忽然想起王忠嗣和太子交厚一事,李泌既然也是太子亲信,那么若是去问李泌,多半能有些消息。
其实叶梦书和王忠嗣素未蒙面,要寻名流推荐也不必只靠他一人,何况现在王忠嗣的情况多半已自身难保,跟他牵连上关系怕是拖累更多,依叶梦书的性子,本来就要作罢,不再去管这些闲事。但转念又想到郭子仪早先替自己解围,二人一见如故,交情不错,他既为王忠嗣的事情操心,自己理当尽力帮忙。更何况这位忠帅不愿为了一己功业牺牲数万人命,大有仁人之风,出于道义,也应该尽一份力。
既然打定主意,便不多作迟疑,回马出了梨园别院,趁着夜色再向落雨庭院行去。
长安城格局乃是纵横方形,一条路通畅至极,很快到了落雨庭院,土木无情,依旧一副安闲无人的样子。只是这一次叶梦书刚刚推门而入,那管家就迎了出来,神情甚是严肃,见是熟人,脸色才好了许多,施礼道:“原来是叶公子,上次你不辞而别,没见到那位贵客,我家公子还大大叹息了一阵呢,月余不见,一向可好?”
叶梦书拱手道:“劳烦李兄挂心了,梦书近来一直在梨园别院里居住,做些刀笔文书之事,今夜前来乃是有事要问李兄,还请代为通报。”
那管家转身去找李泌,神色却中显得颇为可惜,叶梦书见他神色,心中立时便猜到他是听见自己近来一直在梨园别院,很是不以为然,以为远不如那日见了太子,得个一官半职来得好,微有轻视之意。叶梦书心中亦羞亦傲,暗道一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聊作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