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臣到外地执行任务,看到各地义军烽烟狼藉,纷纷举起反秦大旗,杀郡守、县令,响应陈胜、项梁,马上把这情况向上呈报。
秦二世便把儒生和博士们召集到一起议这件事,这些人大多是秦始皇留下来的。
有三十多个博士和儒生异口同声地说:“这些人群起造反,应尽早发兵剿灭他们。”
赵高打断道:“这不是瞎扯淡么?有陛下这么英明神武的皇帝在,人们造反作甚?这帮书呆子文人,只懂得听风是雨,抹黑我们大秦。”
秦二世听后,直接命人把奏报的大臣以欺君治罪。
博士和儒生们噤若寒蝉,吓得抬起都不敢喘一口,想到了当年秦始皇曾经如此威慑过他们,再也不敢出声。
又是这个候补博士叔孙通,他不慌不忙地上前,奏道:“刚才我的同辈们有失偏颇,而丞相分析得极对,我深表敬佩,我也觉得,先帝把国家管理得很完美,而今陛下子承父业,同样是威加海内外,犯事的人,不过是一些小山小寨的土匪们,成不了气候。”
秦二世听了恭维,非常开心,道:“这位才真是有学识之人呐,他能辨明是非、真伪。”
于是,秦二世下旨奖励叔孙通,并把他的候补博士转正。
下朝后,儒生们指着叔孙通的鼻子骂:“你把读书人的脸都丢尽了。”
叔孙通笑答:“不说这样的话,我们估计都要一起去见先皇了。”
让儒生们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这个得了许多好处的叔孙通却突然在一个晚上逃走,不知去向。直到他后来在刘季的朝廷上出现,人们才知道这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后来的事后来再说吧。
至此以后,从各地调研回来的大臣们都不敢报各地的情况,坏的更不敢说,只挑好的说。
虽然赵高已经开始把持朝政,但是他还是觉得秦二世天天上朝碍手碍脚。
一天下朝,他叫住秦二世,说:“陛下,你知道帝王为什么叫尊贵的天子吗?”
秦二世一脸愕然地望着赵高,一言不发。
赵高不屑地说:“天子所以称贵,是因为他高拱九重,只可叫臣下闻听声音,不可让臣下面见尊容。”
秦二世更加不解地说:“始皇帝天天与大臣见面,商量朝政,群臣不是十分敬畏他吗?”
赵高应道:“先帝将秦朝从一个小国变成天下归一的大国,而且事必躬亲却从无差漏,大家无不敬畏,所以他即使天天见到臣属们,大家也不敢轻视他并乱讲话,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有办法治理这个国家。陛下就不同了,今陛下继位才两年,还很年轻,怎能经常与大臣们议事呢?倘若言语浅显,决策失误,就会让臣下们轻看你,这样,有损你的英明和神武。”
秦二世惊叹道:“啊!我还没有想得那么周详,幸亏丞相提醒。”
赵高笑笑说:“这是我该做的,我认为陛下还需历练,现在并不是游刃有余驾驭朝政的时候,所以,你应该深居宫禁,不必再上朝,而是由我来做个缓冲,小事我就帮你处理,然后我会来及时汇报,大事的话,我就带过来报告,你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且得到我的一些建议,从而从容处理。大家见到陛下处事有方,年少却那么有作为,自有当年先皇的风范,自然会更加臣服。”
赵高的荒唐逻辑似哄小孩一般,但还是骗得了秦二世的认同。
从此,秦二世在咸阳未央宫闭门不出,每日与宦官宫女寻欢作乐、偎红拥翠,所有的奏章均委托赵高代理。
赵高不断地挑选美女供秦二世在深宫享乐,让秦二世荒废朝政。
赵高完全控制了二世,把持了朝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