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寂寞成殇 第四十五章 孝庄走完了她的一生

作者 : 失落的水晶

康熙二十三年,孝庄72岁后,身体开始明显走下坡路。皇祖母稍有违和,他会不由自主地陷人担忧与恐惧。祖母一旦痊愈,他便如释重负,心喜若狂。

孝庄病危在*,康熙一直服侍在身边,三十五个昼夜衣不解带,寝食俱废。处理完政务,便立即趋至慈宁宫侍疾。为皇祖母遍检方书,亲调药饵。孝庄入睡时,他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

孝庄心疼孙儿,多次让他回宫休息一下,但康熙执意不肯稍离。就连米粥也准备了三十多种,以供祖母所求。

十二月初一日凌晨,寒风刺骨,玄烨率王公大臣从乾清官出发,步行前往天坛致祭。读祝版时,玄烨跪在坛前,滴泪成冰,在场王公大臣无不感泣。三十四岁的玄烨竟然乞求上苍,以减少他本人的寿命为交换,尽可能地延长孝庄的生命,足见他对孝庄的感情之深,依恋之至。可是,玄烨的赤诚并没有感动上苍,这次不同寻常的天坛之行,未能取得他期望的效果。

由于为祖母延长寿命的愿望未能实现,玄烨从此放弃亲诣天坛求雨的做法,孝庄之死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熙二十六年冬天,是玄烨一生永难忘怀,感情历程中最痛苦的日子。他平日最为担心,不愿想也不敢想的事,终于发生了。

尽管康熙已有精神准备,但事情真的到来时,仍然难以承受。孝庄逝世后一连十余日,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以至吐血昏迷。

孝庄弥留之际嘱咐康熙:“你皇祖父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皇祖母再轻动,何况皇祖母不舍得你皇阿玛和你,不想离你们父子太远。就在你皇阿玛孝陵附近选一块儿地安置了皇祖母就行,皇祖母此生就没有遗憾了。”

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似乎看到了皇太极也看到了多尔衮,他们在向她招手对她微笑。

孝庄自是知道康熙对她的感情,担心康熙过度悲伤,特在遗诏中指出:“惟是皇帝大孝性成,超越千古,恐过于悲痛,宜勉自节哀,以万机为重。其丧制,悉遵典礼,成服后三日,皇帝即行听政。”

但是康熙违反清朝后丧皇帝例不割辫的祖制,不遵皇祖母遗旨,不听皇祖母劝告,毅然割辫。又拒绝臣子关于“我朝向日所行,年内丧事不令腧年”的奏告,决定将孝庄梓宫安放在慈宁宫内,直到翌年正月十一日发引。

康熙二十七年新春佳节,康熙坚持于慈宁宫为祖母守丧。

正月十一日,孝庄的梓宫被迁往朝阳门外殡宫,发引时,康熙割断轿绳,坚持步行。途中每次更换抬梓宫的扛夫时,也必跪于道左痛哭,以至奉安处,刻不停声。康熙还执意为祖母持服守丧二十七个月,后经百官士民再三劝奏,才勉强同意依照祖母的遗嘱,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

康熙二十七年四月,玄烨亲自护送祖母的梓宫,前往遵化孝陵以南刚刚建成的暂安奉殿,恭视封掩。

很长一段时间,康熙不愿再经过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甚至不愿从与慈宁宫遥相对应的隆宗门出入。每当必须路过时,便绕道而行,以免触景生情,令人心碎。

梦是心头想。孝庄去世后,玄烨时常梦见皇祖母,特别是当他对某些重大问题作出决断时,更是如此。

孝庄死后整整三年中,康熙不仅节制自己,而且还禁止王公贵族的各种娱乐。同时,他还每年多次去远处的陵墓,悼念太皇太后,以他的种种孝敬使死者感到欣慰。

康熙五十六年冬,一天,玄烨和大臣们谈话时,言及太皇太后,与以往一样,他立刻涕下如雨,哀不自胜。这时距孝庄去世已整三十年,玄烨却依然如此,这一刻骨铭心的思念。

都说时间是冲淡哀思,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然而对康熙来讲,这一良药竟失去了作用。孝庄死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他自己也离开人世,整整三十五年,一万两千多个日夜,他时刻没有忘怀祖母,始终没有从追念的痛苦中真正解月兑出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繁华落尽,寂寞成殇最新章节 | 繁华落尽,寂寞成殇全文阅读 | 繁华落尽,寂寞成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