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前,西秦与东梁派使者前来共商攻打黍国之计,圣上闻听喜上眉梢,三国一拍即合,连朝中老臣也是主战者居多,本是三国共赢的局面,却在战役即将拉开的前一天发生连连变故。先是西秦皇后莫氏突然甍逝,而后西秦国君慕容祗悲伤成疾卧塌不起,战事只得搁浅。
东梁先得到消息,撤回了军令,北唐得到消息时,已来不及收回成命,导致二十万大军尽数葬身风屿崖下。
此番代价实在太大,导致整个朝野上下避谈此事,圣上更是讳莫如深,除了那二十万大军的家属,恐怕这场战役要被人遗忘了去。仅过去三月,一切就象未发生过。
唐熙帝看着底下大臣各执己见,吵的难解难分,又因尚书令的一番话想起风屿崖之战,仍心有余悸,一时没了主意,匆忙退朝,留下一干大臣大眼瞪小眼。
早朝后出了大殿,朝臣们便成群结队的对此事展开议论,主要是主战方与主和方两个派别私下权衡利弊的考量。
主战方的代表是大将军元隆,主和方的则是丞相杨乾,还有一个暂时主和的尚书令凤云昭。
三人私下交情匪浅,政见却常有不合,奇怪的是纵使前一刻在殿上吵的面红耳赤,下朝后依然能够把酒言欢。
此时三人一组正各抒己见陈衡利弊,元隆气极了便直言不讳的指摘杨乾,“丞相大人是因前丞相之事方才畏首畏尾,你是杨乾永远也不会是朱兆丰,牢记这点方可成事。”
前丞相朱兆丰是风屿山之役中主战老臣中的一位,因其位高权重,所以他的意见显得格外有分量,唐熙帝见向来谨慎的丞相都点了头,更加的信心十足,当即点了将军府年轻的二公子领二十万大军奔赴边界风屿山,本是送与他得的战功,最后却差点成了黄泉路上的催命符。
二十万大军一夕间损失殆尽,总要讨个说法,最后经过层层查探,发现朱兆丰私通敌国,这才有了交代,以朱家百口生祭二十万将士。
杨乾闻言也是极其愤慨的,直指元隆心中要害,“大将军可要公私分明,不要为了报一己之仇而损国本,让我朝千万臣民为丞相的一己之私付出昂贵代价。”
谁人不知大将军二公子为嫡出,将来是要承袭将军之位的,如今养伤三月才略有好转,可见伤的有多重。
这风屿山之战,元家军可谓是恨极了,个个磨刀霍霍,军中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都等着打这一战,好一雪前耻。
“两位大人,此事圣上尚无定夺,咱们不如先讨论西南之战,临蓟侯至今未回,军中也连续数月未有消息,圣上急的寝食难安,咱们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还是凤云昭出来做合事佬,方才解了两人的争锋相对。
“这临蓟侯刚痛失爱女,便奔赴西南迎战,本就有违人伦,此番变故着实难料,想他英明在外战功赫赫,被誉为不倒的常胜将军,竟还是没能躲过六亲羁绊。”杨乾叹息着不禁黯然,想那孩子还是他名义上的外孙女,也曾见过数面,性格讨喜,却苦于身子嬴弱。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老夫也深以为憾,只希望这老亲家可别真出什么事才好,否则侯府家眷该如何自处。”一说起唐御天,倒是个个摇头。
一战未休一战又起,何年是太平,百姓视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