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小就发狠读书,靠着读书走出过乡村,见识过外面色彩斑斓的大世界的刘鸿僖,还有从小就因是个知识女性而自豪的李主煌,何尝不愿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呢。但是,现实就是咯样一个世界,由得你自己的愿望吗?若要不识相地硬去想,去求,还不是自寻烦恼吗。唉,咯个世界啊。
咯不,又到了女儿晓雪开学的时候了。晓雪一开学就该上三年级了,泉水湾的小学堂里只有二年级的班,上三年级就得去几里路外的花石岭大队小学了。和晓雪同班的好些个孩子都不再去大队小学上学了,以后就帮着父母在队里挣工分,或者是在家里带弟弟妹妹。只有几个小男孩还继续去大队那边上学,但是,没有一个女孩儿。
咯一回,刘鸿僖两口子倒没讲不让小女儿继续上学,好像他俩也没么子商议讨论,似乎让她读下去,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因为孩子还小,做不得么子事,还是做父母的骨子里就认定了孩子要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没心思去追究咯个。
因了晓雪去大队小学上学,刘鸿僖特意扯了块小花布,给她做了套新衣服,也一起扯了几尺蓝咔叽布,给两个儿子一人做了一条新裤子。咯还是下乡以后,家里头一次为他们做的新衣。两年来一直穿着的那两套衣服,都烂得不象样了,已经是补丁加补丁的,快要分不出原来的底色了。尤其是裤子,长高了的孩子穿在身上,就像是半长的吊裆裤,短了一大截。所以,晓楠的一条裤子的裤腿上还接上了两个裤管。好在儿子们不在乎咯些,从没讲么子。
咯时候,刘晓枰穿着崭新的蓝咔叽布西装裤,腰上系了那条早已毛边了的旧皮带,带着妹妹晓雪到大队部的小学校去报到。自己家里下乡以来,父亲不论是当初在队里劳动,还是后来又恢复了工作,他都不再怎么以家长的身份出面去办理么子事情。
两个儿子下放的上林湾,他是从没去过,更不用讲以家长的身份去与那里的干部、乡亲们见个面,打个招呼,尽管那里的农民们一直尊重他咯个为刘家祖宗争过光的会读书的人。晓楠在路桥工地出工时,他也不曾去见过那里的带队干部,尽管那些干部大多是他以前在县里工作时的老同事老熟人。
如今,女儿晓雪要到大队那边的学校上学了,刘鸿僖也不出面带着女儿去报到,去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见那里的老师。他只是要大儿子晓枰去送妹妹报到上学。难道,咯就是晓楠讲过的,鲁迅诗里讲的“破帽遮颜过闹市”的心态?
刘晓枰也读过鲁迅的那首诗,也看到有的文章解释那首诗的意思。对那句“破帽遮颜”,解说的文章大多是说那是因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极其残酷,特务活动猖獗,进步人士和正义的文人志士都随时有危险,所以只能遮掩自己,以防特务跟踪。但是,好像也曾经有一篇文章里,有人隐隐约约地提到,那句话实际上是反映了不得意的书生的一种羞于面市的心态。难道,父亲咯些年来就是咯么一种心态。
不致于吧,父亲面对老家的农民都过来,还有么子人羞于面对呢。对的,应该是怕招祸,是要躲过一些人,就如三十年代的进步文人要躲过特务那样。不是吗,特殊时期初期,父母单位上的抓人斗人时,父母就不要晓枰晓楠兄弟俩回家去看他们。父母说,免得被那些整人整红了眼的人看见,把祸水引到孩子们身上去。现在父母离开了县城的机关,离开了那些人的视线,就让他们慢慢地淡忘以前的敌人吧,何必再到他们眼睛前去现眼呢?
对的,父亲一定是参透了鲁迅先生的诗句。如今咯个世界,全都绷紧着一根阶级斗争的弦,确实到处都有像特务一样在监视人的眼睛,有的是以真诚的革命思想随时监视着阶级敌人的破坏,但更多的只怕是像父母单位上“红银兵”那样的小人,打着革命的旗号,时刻要捕捉对手和猎物的阶级斗争新动向,好找机会整死别人。
唉,咯个社会的事,怎么也想不明白。刘晓枰也没心思去过细揣测咯些,他咯时候只觉得穿着新裤子,脚下走起路来似乎特别清爽。对了,等下回去问问晓楠弟弟,看他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穿了新裤子就精神特爽快。不要问,弟弟肯定和自己一样的好心情。
原来,平日里自己总是对自己讲,不要在乎吃得好穿得好,只要不冷不饿就行了,甚至还觉得要是追求吃好穿好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作怪。因为家里父母啊,学校里老师啊,还有课本上、书上、广播里,还有开会时领导讲的话,积极分子发的言,全都是咯样讲的!革命是咯样讲的,组织是咯样讲的,伟大领袖也是咯样讲的,全都是咯样讲的!要穷,要苦,要受罪,要如叫花子一般,就是光荣的,是革命的。如果要富裕,要享受,要象电影里地主资本家一样光鲜整洁,就是可耻的,是腐朽没落的!
可原来,自己内心里不是那样的,自己内心里是想生活得好些的。对了,除了才刚想到的那些地方、那些人是那么讲的,自己身边的贫下中农好像不赞同那么些讲法。鸿习叔、功英哥、功书哥,都是讲要把日子过好点。老贫农德友爷、鸿安伯、鸿意伯也都是讲人生一世下力做事,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就连因解放前讨过饭而受到大队重视的老贫农吴氏伯娘,还有土改时的农会主席、现在的政治队长德勋,也都是讲过好日子才好。
是啊,革命道理,共产主义,不就是讲要让全人类过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幸福生活吗?咯与身边的贫下中农的真实想法都是相符的。怎么到了课本上,到了戏里电影里,到了广播里,到了台上讲话的人口里,就全变了。难道他们讲那些话的人真的心里是那么想的,难道自己的咯种想法,还有身边农民的想法都是因为思想落后,是要受到教育的?刘晓枰越想越糊涂了。本来下乡以来的咯两年多,他吃了那么苦,受了那么多气,脑子已经有些想不得事了,今天因了一条新裤子,一想得多了,又把个脑子想糊涂了。
不想了,不想了。
花石岭大队小学快到了,哦,路边咯个湾村不就是姨父家表弟徐英龙下放的龙家湾吗?他咯时候已经不在农村里了,已经招工去城里上班了。从今年春天那时候起,下放满两年的知青就陆续开始被招工招生招干了。六八年六九年之交最早下乡的一批同学朋友里,已经有不少人走了。当时和晓枰晓楠一起下到大水公社的,就已经走了好几个。和晓楠同班的那个老革命的儿子,叫么子的,春天里就招到县插秧机厂,就是二表弟徐英强的那个厂子去了。
对了,和弟弟一起在路桥工地上做过的那个小高,也靠他当区委许书记的亲戚,招工走了。还有和梁大祥一起下在大水大队的那个曹汉峰,招工到了一个大水泥厂,说是在他们那里蹲点的许书记亲自点名送去的。只是,听晓楠讲,梁大祥本也想靠着许书记,还讲许书记很器重他妹妹梁小云,但他们兄妹俩还没走一个。
唉,咯种招工,真不晓得么子时候才能轮到我们兄弟头上。刘晓枰想着想着,就听得妹妹晓雪讲了一句:“大哥,到花石岭小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