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修道成為一種豪門現象,貧賤者再也無緣成為修道之士。
而進入仙門豪門子弟光宗耀祖之外,更是要尋求一種精神超越,實現一種物事享受之上理想。
不能否認這種理想是真正天國,但是在整個天下都狂熱推崇修道生活文化氣氛的棄世,但當他們將此付諸行動時,卻恰恰難以實現現實世界理想,出世與棄世口號愈響亮,在現實天下生活中成功性就愈大。
在這一悖論下,不唯真心出世者受客觀限制難以實現自己理想,而且整個天下不存在培養真正修士氛圍。
出世即超越,超越之心即事功之外精神追求,是人類本性之一。
仙家魅力就在于它滿足凡人這種心理需求,一切超越理論天下凝聚力也是由于凡人具有這種精神追求。
但全真道對樓觀道的潤物無聲,充分說明超越的神仙日子只能屬于天下邊緣人,一旦超越理念成為主流文化,超越分子成為天下精英,超越本身就發生異化。
以追求出世始,以更深地入世終,這就是超越悖論,凡人不能拽著頭發把自己提起來!何況,听聞這南海之濱諸國,勢力最大的並非實質上被全真教吞並的樓觀道,而是此刻無過于為符三山第一的茅山上清宮。
暮春輕舟冉冉霧彎環,細雨絲絲罩遠山。
每年暮春,青油油梅子透出黃澄澄色彩,陣陣南風把濃郁麥香吹進村莊,農人鞋底上像抹油似地閑不住。
柳絮飛舞,榆錢飄落,蝴蝶和落在地上油菜花瓣依依惜別,豌豆花變成肥綠女敕莢。
這是春天向夏天告別最終一幕。
男人們整理著套繩掃帚,南海地區進入梅雨季節。
這時驕陽,已不大肯露面,有時雲開一線,露露笑臉,又駕起雲霞,躲進天門,于是,洋洋灑灑,下起雨來,有時也會出現東邊日頭西邊雨奇景。
雨水顯得格外充沛,色彩也異常鮮明,在蒙蒙細雨中,太湖白浪滔滔,
野鴨子在水面上這兒一群那兒一群地飛起飛落。
每天傍晚,火紅春霞和華美雲朵造成不平凡離奇景致,日後人們在畫兒上看見那種彩色和那種雲朵時候簡直不會相信是真,宛若一幅潑墨未干丹青!那是從茅山涌來山水,大量涌進太湖。
湖水暴漲,來不及外泄入海,出現水漲帆高,橋低島矮景色。
所謂的茅山道,施恩僅僅是知道而已。
天下能人奇人無數,分屬高強道門宗門,北有神教大道門,以全真最為強盛。
南有茅山宗、龍虎宗,靈寶閣皂派,合稱三山符或符三宗,最主要是便是《上清大洞真經》。
此外,頗有修門以仙劍等方術聞名于世,以及博大精深上島分支遍布天下,傳說中的茅山祖師是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三位老神仙,茅姓,源于姬姓,周公旦是三代西周時周文王兒子,他第三個兒子名叔,受封于茅邑,世稱茅叔,並建立茅國,到春秋時,茅國被與其接壤鄒國所滅,茅國皇族子孫就相約以原國名作為自己姓氏,就有茅姓!
仙秦始皇時秦皇太後與一個客卿嫪毐私通,蓄謀作亂,事發,始皇車裂謬毒,遷太後陽宮,下令敢以太後事諫者殺,先後殺諫者二十七男,齊客茅焦冒死進諫,始皇覺悟,下殿接之,爵以上卿,即迎大後歸咸陽,復為母子如初,尊立茅焦為仲父,神仙得道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
這歌謠既是表達茅焦以功德得道飛升時意氣風發心情,也是預測茅姓家族既有仙根,後子孫中當出數位神仙人物,這其中必有一位名叫盈的仙真根苗,並告誡修仙者要貴生養德,定下心來下苦功修持濟世,如果漫無目標求仙尋仙,改改年號好企望長生久視,即為帝王亦是徒勞!
時事就這麼偶然而又必然地被述被這位神仙言中,後來秦始皇听到那首神仙歌謠,竟然沒有深悟其中之意,反而真就自作多情地將年號改臘嘉平,並迎請上島方士,遍訪仙山,尋找靈丹妙藥,以期成長生久視神仙!
果然秦二世而亡,而茅姓後人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修道于恆山,都是道成仙,那時候適逢絕地天通,唯有西王母之國在西荒,凡得道受書者,皆朝王母于昆侖之闕。
茅盈從西城王君,詣白玉龜台,朝謁王母,宗承上清派,崇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
奉女仙魏華存為祖師,求長生之道。
王母授以玄真之經,又授寶書。
乘赤龍而升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至江南治于句曲山。
茅君弟名固,字季偉,次弟名衷,字思和,棄官棄家,過江尋兄,君使服四扇散,卻老還嬰,修行亦得成真。
五帝使者持節加九錫之命,拜茅盈為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主吳越生死之籍。
以紫素策文拜茅固為定錄君,茅衷為保命君,皆列上真,傳道授徒,故號三茅君!山下之人,為立廟而奉事之。
遠近之人,賴君之德,無水旱疾癘螟蝗之災,時人因開創門派者呼此山為茅山,如今為下島三洲道門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號金壇華陽洞天,又為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主宮為元符萬寧宮。
上清道法對存思之法最為重視,而對符、外丹相對不太看重,直到南齊永明十年,一代臥龍,山中宰相陶弘景橫空出世,歸隱茅山華陽宮,為茅山上清派第九代宗師,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術《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余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
主要傳承修習楊羲許謐許所造《上清大洞真經》,同時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天師道經戒法。
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修行之法在陶弘景時已基本形成,後經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人弘揚而漸定型。
陶弘景修為不過人仙,卻精通經營之道。
茅山宗也從零開始提倡煉丹。
該宗歷代修習的《真誥》本載有不少煉丹服食成仙之事。
南梁武帝曾服食陶弘景所煉丹藥,煉丹術起源于玄術,算是玄術研究里的其中一個分支,如今幾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單獨的學科。
磨坊是加工小麥的地方,由它生產出的面粉被送到面包房做成凡人們愛吃的面食;薄酒廠可用小麥做出醇香的薄酒。
木材加工廠可以把原木加工成木板,供營造使用;鑄幣廠可把金礦石煉制成金元。
冶煉廠可把鐵礦石煉成鋼,凡鐵爐用鹽和泥造成。
出爐未炒為生鐵,既炒則熟,生熟相煉則鋼。
尤溪毛鐵,生也。豆腐鐵,熟也。
熔流時又作方塘留之,灑干泥灰而持柳棍疾攪,則熟矣。
百煉鋼是制造武器和工具的原料;大宋時的猛火油作,廣泛地用于軍事上,因此它的煉制技術是密而不傳的。
而眾所周知,煉丹的基本上都是修士,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之所以選擇這個玄術分支,主要是因為已經沒能力在玄術上更進一步,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從開發自身轉為研究外物。
研究外物也有講究,畢竟他們早已經是這個紅塵濁世上最博學的一群人了,所以拋開基礎和零碎不提,他們通常只研究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已經被研究了幾百年,並且看上去還要再研究幾百年。
按照難易程度,三個問題從低到高依次是︰如何在一種已知或未知的材料上煉制?在特定材料上應該采用何種方式進行煉制?
如何在已經煉制的材料上進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煉制?煉丹術里的一切問題,都是由這三個問題衍生的,包括施恩現在面對地難題︰如何反復祭煉,疊加玄術物品上的玄術效果……在非暴力破壞的前提下,這就相當于用二次煉制的手段去中和掉第一次煉制的玄術效果,將材料還原。
一般的法子是加入天地靈物,畢竟,炎魔之類天地靈物的修行,不比萬物之長——凡人,它們修行極為不易,修行之初,靈智沒有開啟,只憑本能吸收天地靈氣,待積累夠足夠的靈氣,大道會降臨,為其開啟靈智,讓其有自主修煉能力,修行便漸入正途,但好在,炎魔之類壽命較長,只要不夭折,時機一到,基本上都能開啟靈智。
但是,往往在它們開啟靈智前,便會被凡人修士發現,拿去煉藥或煉制法寶,是以,自古以來,千年炎魔極少見!因為僧多粥少,一些邪魔外道更鋌而走險,蠱惑紅塵君王,用少女煉制丹藥,著名的「宮婢之變」由此而起。
對于煉丹術來說,熔煉、鍛造、錘打、開鋒等等一切步驟都是非必要的,如果要簡單描述一下煉丹術的作用,那麼真正關鍵的只有一個詞兒就能高度概括……一個非生命體固化過程……即如何在非生命體上附著玄術或者玄術效果,除此以外,其它的一切步驟都可以交給助手丹客來完成,興許還要比煉丹修士做得更好。
畢竟服務業人員精通伺候人,只要主人底線好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