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三十年 《激蕩三十年》之五

作者 ︰ 吳曉波

在這一年的**國慶典禮上,出現了一個名叫李嘉誠的香港商人。他穿著一件緊身的藍色中山裝,不無局促地站在一大堆也同樣穿著中山裝的中央干部身邊,**廣場是那麼的大,讓這個從小上來的潮汕人很有點不習慣。從第一次回鄉,在幾年前,他還是一個被大6媒體批評的萬惡的資本家,現在他已經成了被尊重的客人。他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再過2年,他將在距離**一公里遠的地方蓋起一個龐大的、現代的東方廣場。他是受到鄧小平的親自邀請,來參加國慶觀禮的。來之前,他給自己定了「八字戒律」—「少出風頭,不談政治。」

回到香港,李嘉誠當即決定,在家鄉潮州市捐建14棟「群眾公寓」,他在給家鄉人的信中寫道︰「念及鄉間民房缺乏之嚴重情況,頗為系懷。故有考慮對地方上該項計劃予以適當的支持。」他要求家鄉媒體不要對此做任何的宣傳。有一個與此相關的細節是,兩年後,「群眾公寓」建成,搬進新房的人們將一副自撰的春聯貼在了門上,曰︰「翻身不忘**,幸福不忘李嘉誠。」此聯很快被記者寫成「內參」上報到中央,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李嘉誠不惹政治,卻防不了政治來惹他。

在李嘉誠從香港來北京參加國慶典禮前的4個月,36歲的榮智健隨身攜帶著簡單行裝和單程通行證,遠離家人,告別妻兒,從北京來到了香港。到碼頭來迎接他的,是他的兩個堂兄弟,榮智謙、榮智鑫。顯赫百年的榮家第四代終于在一個潮濕的夏天又聚在了一起。

無錫榮家,興于清末民初,靠辦印染工廠起家,是江浙沿海一帶顯赫的商賈大戶,最鼎盛時,榮家幾乎掌控了中國紡織產業的大半壁江山。1949年之後,榮家一直是**的堅定擁護者,1953年,黨中央有計劃地實驗公私合營計劃,在榮家第三代掌門人榮毅仁的積極倡導下,他所持股的廣州第二紡織廠成為全國第一家遞交公私合營申請書的私營工廠,起了全國性的示範和宣傳作用,**因此贊許榮家為「民族資本家的戶」。三年後,全國公私合營計劃臨近收尾,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榮毅仁作為工商界報喜隊代表,向**、**等報喜,這一天標志著「全國範圍內基本上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1957年,41歲的榮毅仁當上了上海市副市長,後來還曾兼任紡織部副部長。

「文革」期間,榮毅仁靠邊站,沒有少吃苦頭,他的食指被紅衛兵打斷,好幾年一直在全國工商聯機關食堂的鍋爐房運煤和打掃工商聯機關的所有廁所。他的兒子榮智健被流放到四川涼山的一個水電站當抬土工。「四人幫」下台後,鄧小平復出,榮毅仁也隨即翻身,在1978年2月召開的五屆政協會議上,鄧小平被選為全國政協主席,榮毅仁當選為副主席。

政治上盡管重煥光芒,而榮家資產在大6卻已分文不存。此時已回到北京的榮智健無所事事,他對科研和政治均無興趣,于是南下香港成了最好的一個抉擇,在那里,一群解放前逃亡在外的榮家子弟盡管不復祖輩的榮耀,卻也依然固守家業。行前,榮毅仁盤算良久,記得當年他父親在香港開辦了數家紡織廠,其中的股息和分紅3多年一直未動,榮智健在父親的授意下一一結算,竟得一筆不菲的資金,這成了他闖蕩香江的資本。世家子弟畢竟不比尋常,其起點自當高人一籌。12月,他與兩個堂兄弟合股的愛卡電子廠開業了,總股本1萬元港幣,三人各佔1/3股份,一開始的業務是將香港的廉價電子表、收音機、電子鐘等向大6販賣,在當時,獲準「大6販賣權」幾乎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特權。3年後,這家背景深厚的小電子廠被美國的fite1e公司以12萬美元高價收購。榮家財技一試即靈,果然非同凡響。榮智健日後資產曾一度攀上「中國富」的寶座,其淵源由來當是從這個夏天開始的。

與只身闖香港的兒子相比,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榮毅仁鏖戰大6。他提筆向鄧小平建議,「從國外吸引資金,引進先進技術,似有必要設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集中統一吸收國外投資,按照國家計劃,投資人意願,投入國家建設」。在榮毅仁的提案中,即將創辦的公司名為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中信。此議當即得到鄧的認可,其他領導人也頗為贊許。1979年,中信公司正式成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它扮演了中國引進國際資本的中介角色。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激蕩三十年最新章節 | 激蕩三十年全文閱讀 | 激蕩三十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