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言歸正傳。」馬妮說道,「現在給我們講講你說的’忠直尹學士’吧!」
沐宇點點頭說道︰「那我先講一講這尹學士的生平︰這尹學士姓尹、名壯圖,字楚珍,雲南蒙自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考中進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入閣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直言犯上,左遷內閣待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辭官歸鄉,奉養老母。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親政,召詣京師。壯圖仍以母老乞歸,上賜其母大緞兩端,加壯圖給事中餃,賜奏事摺匣,命得上章言事。嘉慶十三年(1808年)卒,享年七十一歲。」
周慧笑笑說道︰「原來尹學士還是咱們雲南人,到也覺得親切。」
沐宇笑笑點頭,開始講述起來︰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冬,內閣學士兼禮部待郎尹壯圖上了一封請罷「議罪銀」制的奏折,疏曰「︰「督撫自蹈愆尤,聖恩不即罷斥,罰銀若干萬充公,……是罰銀雖嚴,不惟無以動其愧懼之心,且潛生其玩易之念,請永停此例。……」大意是說各省總督、巡撫等地方大員犯了過失之後,承蒙皇恩浩蕩,不革去他們的官職,只罰若干萬兩銀子,以示懲罰,此舉對于多行不法的大員來說,無異于為他們的**行為提供了合理借口,從此可以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大飽私囊,即使那些清正的官員,也因為得到了下屬交納的銀兩,如果遇到有府庫虧空等案件,也不得不為下屬包庇惡行。所以罰銀制度雖然嚴厲,卻不但不能讓官員們感到羞愧和恐懼,反而容易讓他們滋生不軌之心,請求皇上永遠廢除這一做法。這些人如果才識平庸,或者就地免職,或者調任京官,不能再讓他們擔任地方要職。
這「議罪銀」制度是這麼回事呢?「議罪銀」簡單的說就是罰銀抵罪,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開始施行,各方面大員如督撫、布政使、織造等犯了罪只須按其罪行輕重罰以等額銀兩,便可抵消罪責。這項收入不經戶部,直屬軍機處「密記處」管理,罰銀繳入內務府作為皇帝的私房錢供其肆意揮霍。管理這項收入的主腦就是一代權奸、大貪官和珅。「議罪銀」制度是乾隆晚期一大弊政,它使貪官污吏逃逸了律法的嚴懲、助長了他們貪贓枉法的欲念、加速了他們的腐化**、敗壞了國家的綱常法紀,在如此「碩鼠」、「蛀蟲」治下的民生自是苦不堪言!尹壯圖作為一個正直而有良知的士大夫,為國計民生計上此奏折,原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
此折一上,若惱了乾隆帝,「好個尹壯圖!若依你之意,豈不斷了朕的財路!‘議罪銀’制自乾隆四十五年實行以來,為朕斂財不菲,若沒這些銀子,朕‘六下江南’、‘慶八十大壽’到哪找錢去?」乾隆帝心里雖然惱怒,但畢竟是一代明君,思慮了一番之後下了一道諭旨︰「壯圖請停罰銀例,不為無見。朕以督撫一時不能得人,棄瑕錄用,……壯圖既為此奏,自必確有見聞,令指實覆奏。」大意是說壯圖上疏請求停止罰銀抵罪的奏折,不能說沒有見識。朕因為督撫大員人才難得,所以才不計較他們的小過失,僅以罰銀小小懲戒他們一番,原是愛惜他們之意,但督撫之中或許還是有味天良負聖恩的大員,拿籌措官派作為借口,肆意勒屬下級官吏,而下級官吏也借機暴斂于民取其財來逢迎上司,這樣的事也不可能保證就沒有。壯圖你既然上了這道奏折,那肯定是有所見聞才那麼說的了,現在命令你如實逐一的舉出憑據報告上來。
看到聖天子如此「虛心納諫」,好似確有懲貪制腐的堅定決心,尹學士熱血沸騰遂把「守制」(尹壯圖之父尹均三年前在京師病逝,尹壯圖扶靈柩回故鄉雲南蒙自安葬,按律要服孝三年。)結束返京復職途中所見所聞又上了一道奏折,疏曰︰「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嘆。各省風氣,大抵皆然。請旨簡派滿洲大臣同臣往各省密查虧空。」大意是說︰為臣為制喪來回萬里奔波中一路經過的各省,那些督撫大員都早已聲名狼藉,官吏體制罷廢、貪腐成風,為臣一路行來探訪鄉紳士民大半都愁眉苦臉、哎聲嘆氣抱怨政治**。天下各省的社會風氣,大概差不多都是這樣了。請聖上下旨委派一滿洲大臣同臣一起前往密行察訪各省所屬府庫的虧空。
乾隆看了這道復奏,龍顏大怒,嘴都氣歪了,拍案大罵曰︰「如你尹壯圖所言,好象如今大清天下,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這些話你是從哪些人口中‘道听途說’來的,這些事你又從哪兒親眼目睹的?真真豈有此理!你尹壯圖若拿不出真憑實據,朕決不輕饒。」立下一旨詰問要尹壯圖具實覆奏。」
吳剛听到這兒,失聲道︰「哎呀!這下尹學士要遭殃了……」
「是啊,尹學士也太過于耿直了!」丁麗華說道,「乾隆豈是真心納諫的人?」
胡梅一針見血的評道︰「關健是他把’乾隆盛世’的華麗外衣撕掉了,透出的是一具暮氣沉沉、腐朽不堪的衰老軀殼!」
「嗯,說得極是!」沐宇點頭贊道,接著起身給大家添上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