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學習生涯 第八章 1放風箏 2學雷鋒

作者 ︰ 上海八聯民辦小學

放風箏

不經意間,已是三月中旬了。三月的天風和日麗,是最適合放鷂子的。上個禮拜天,我們幾個帶著曉萍,到人民大道去看人家放風箏。在城里,人民大道是放風箏的風水寶地,那里雲集了各路高手,他們的風箏品種繁多,可以說是千姿百態了。

藍得相當可愛的天空上飛著各色各樣的風箏,其中要算昆蟲和鳥類型的最多。有飛蛾、蜻蜓、蝴蝶,還有一只七星瓢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條長長的蜈蚣了。我有點不明白,前幾種都是在天上飛的,而蜈蚣沒有翅膀,只能在地上爬,為什麼要它到天上去飛呢?

天上的老鷹和燕子同樣招人喜愛。你看那只老鷹,在放飛人的控制下,就像活的一樣,在空中盤旋著,注視著地上的獵物。那燕子是一對,用一根細細的竹絲相連著,它們輕快地扇動著翅膀。那個放飛高手輕輕地抖動手中的線,那兩只燕子就上下飛舞起來,就像在互相嬉戲,喃喃細語,非常逼真。曉萍說她最喜歡這兩只燕子。

天上飄浮著一條墨墨黑的小科蚪,那根尾巴卻大得出奇。旁邊那條美人魚緩緩地在藍天里遨游,它其實並不復雜,就是畫得很漂亮。還有一只像一段粗竹筒的風箏,靜靜浮在天空,這倒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人們的想象力實在豐富,把藍天看作大海了。

在廣場邊上有不少孩子,拉著自制的風箏在飛奔,盼望他們的風箏也能飛得高高的。此時對他們來說,風箏能高飛就是最大的快樂,就好像他們自己在天上飛一樣。

本來,我們打算做好了風箏,也來人民大道放飛,軋軋鬧猛。今天領教了滿天的風箏,才知道了天高地厚,我們怎麼還敢拿到這里來獻丑呢。

除了放風箏,廣場的東端也是熱鬧非常,那里早已有人劃出地盤在踢足球了。大人的場子比較正規,有邊線還有禁區,球門是竹竿加橡皮筋,用繩子和石塊固定。更多的場子則簡單的多,在地上放上兩堆衣服便是球門了。小孩子搶不過大人,他們的場子只能選在石子地,摔一跤皮膚很容易擦破,但是為了踢球他們也就顧不了這些了。廣場的中央有不少人在學腳踏車,這里沒有汽車行人又少,你可以放心地踏。我和小黃在這里學了兩次,就能踏得四平八穩了。

突然,我們看見有一群人簇擁著一個老大,幾個人扛著一個巨大的海龍王風箏,它足有一米多寬,好幾十節。我們便圍了過去。四、五個人扛著龍王走到了另一邊,那老大自己不動手,有個手下的在旁邊放線,這線比鞋底線都粗,而且是打過臘的。那幾個人把龍王伸展了開來,它竟有二十多米長,他們手持龍王,等待老大的命令。這時,那人把線交到了老大手里。

一陣風吹來,老大吩咐了助手一聲,只見他手臂一舉,那幾個人便同時把那巨龍輕輕地拋了起來。海龍王迎著風慢慢地升了起來,那龍王的眼楮還翻來翻去,意思是讓老大放它回東海。老大把線拉了幾下,那海龍王就爬高了一點,那助手就放一點線,老大再拉了幾下,它又飛高了一點。當那海龍王飛得很高時,那線又到了助手那里。

老大掏出一盒煙,他手下的立刻給他點上。他坐了下來,猛吸一口,慢慢地把煙吐了出來。讓我吃驚的是,那縷縷青煙剛剛從嘴里冒出,就立刻被嘴上的兩個鼻孔吸了回去,過了一會兒再把由鼻子回收的煙從嘴里慢悠悠地吐出,還吐出了兩個圈圈。他吐出再吸進,這樣一口煙就能享受兩次。他是個左撇子,因為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燻得焦黃,一看就是個老癮頭。不過他吸煙的姿勢卻十分的優雅,最後幾口還翹起了蘭花指。他吸著煙,還不時地對手下的人吩咐幾句。德明的小眼楮睜得大大的,也呆呆地看著。我數了數,周圍竟有好幾十個人在看他們放飛。

回到家,我和德明立刻動手做風箏。我們從弄堂口修竹器的老頭那里討到一塊竹密爿,自己動手削成細竹條,用來做風箏的龍骨。這以前我們都是用廢棄竹簾子上的細竹條。今年現成的竹簾子沒有搞到,只好自己削。

我削了四根,準備做一只王字形風箏,我也只會做做這種蹩腳的。它制作最簡單,先用線把竹條扎好,再用一張薄的牛皮紙用漿糊粘上去,下面加上兩根飄帶就成了。最難的是兩根牽引線,兩根線的距離和角度要恰到好處。牽引線裝得不好,風箏就飛不穩,容易翻跟斗,弄不好還要一個倒栽沖,讓你丟人現眼。德明告訴我,他今年要做一個新式的。我問他是什麼,他詭秘地一笑,說做好了我就知道了。

今天德明把他的那只風箏拿出來亮相了。那是一只非常好看的風箏,德明把它畫得很漂亮。但我卻說不出它是什麼,說是飛蛾吧,它卻有一雙燕子的尾巴,說是鳥吧,它上長著兩只昆蟲的眼楮和兩根卷著的須,而兩個翅膀則是蜻蜓的,真有點四不像的味道。而德明卻說我沒有一點想象力,只曉得死讀書。

曉萍告訴我們,她大伯去老城隍廟給她買了一只燕子風箏,還問我們今天能不能幫她放。說放就放,德明拔腿就往大銘家跑。只一會兒的功夫,他就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小組後上大銘家的四樓曬台放風箏。

一會兒,我們幾個人就在曬台上了,麗華還帶了小弟來看我們放風箏。大銘家的曬台是在三樓的過街樓上,和屋頂一樣高,放風箏既方便,又安全。與德明和曉萍的相比,我那只王字風箏實在是太寒酸相了。

站在曬台上往四處觀望,天空上有十來個風箏。大路貨王字形的佔多數,那都是只敢在自家屋頂上放放的貨色。三月里放風箏的人很多,但既做得式樣漂亮,又能飛上高空的卻寥寥無幾。這幾天馬路電線桿和樹上總掛著幾個倒霉的風箏,大煞風景。但要把風箏的殘骸從電線桿上弄下來,不但相當難,而且看來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等事只有消防隊干得了。我想只有讓風箏經風吹雨淋,等風箏竹條上的線爛掉,就會自然掉下。

先放我這個不靈光的。小黃幫我把風箏拿到曬台的另一頭,手擎風箏。風一來,他便松手,那風箏就一下子飛了起來。我馬上抖手、放線,那風箏越飛越高。我開始得意起來,曉萍還直叫好。她話音還沒落,只見風箏像中了風似的,又像電影里美蔣敵機被我軍擊落一個倒栽沖往下跌。德明大叫︰「放線,抖抖手。」可那只風箏照跌不誤,一下子鉤在了屋頂邊的水落管子上。不到一分鐘,我就沒戲唱了。

德明愛在女生面前充英雄,說要幫我把那只風箏救出來,我說還是我自己去。林媛攔住了我們︰「誰也不準去,這太危險了。」

曉萍、海倫馬上附和︰「太危險了,不準爬屋頂。」

我拉住德明︰「林媛講得對,不值得。還是看你的。」說完就把風箏的線扯斷了,海倫幫我把線繞在洋線團上。還好,線一點也沒損失,那可是縫被子的棉紗線,很結實的。

德明不要人幫忙,他手拿蟲子,風一來就往上一拋。他一拉一放,風箏就飛得很高了,非常的穩當。一陣大風吹來,那只蟲子照樣是斯文不動。原來,風箏的兩只蜻蜓翅膀下面沒用竹絲固定,風一大,翅膀的下半部分像飄帶一樣嘩啦啦地扇動了起來,吃風面就小了,怪不得這樣穩當呢,我不得不佩服他的高明。一會兒,那只箏就飄在很遠很高的天空中,像一只小蟲子。放得很穩當的時候,德明就讓大家來過過放風箏的癮了。

做風箏,爬屋頂,放風箏,主要是我們男生的事。女生雖然有時也和我們一起放,充其量也就是做個觀眾和幫幫忙什麼的。徐敏先拉了幾下風箏的線,接著她們幾個都象征性地拉了幾下,就算放過風箏了。最後,線就到了小弟手里,因為今天放好後,他就是這只蟲子的主人了。在收風箏前,照老規矩德明要發個「電報」給他的風箏。

所謂發電報,就是用一張圓的小紙片,中間挖個小洞,把它穿在風箏的線上,借著風力,小紙片就會飛到風箏那里。電報發好後,德明就開始收線了,麗華在幫他繞線。

接著曉萍就把她那只燕子拿了出來,它做得非常精致、小巧玲瓏。曉萍讓我幫她放,德明自說自話就拿了去。我把風箏拿到曬台的另一頭,只見德明把線一拉,這只燕子就撲騰著翅膀飛了起來。可是不知什麼原因,它的線二十來米都不到,德明不過癮,要給它加些線。我告訴他,在人民大道,燕子風箏都放得不高,可能是燕子喜歡低飛的原故吧。

他只要一抖手,那燕子就上下撲騰起來,就像活的一樣,真是絕了。我拉了拉線,只覺得很輕。男生都試了試,感覺都很好。德明牽著線,在賣弄他的放飛技術。曉萍向他要了好幾次,他才讓曉萍放,好像那燕子是他的。曉萍拉著線,見那燕子在她的操縱下,自由自在地飛翔,她簡直是開心死了,她終于能自己放飛風箏了。接著,她把線交給了麗華她們,讓她們也分享一下放飛的快樂。

大概站在屋頂的風頭上,加上剛剛拉了幾下燕子,林媛又發起詩興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林媛,放鷂子就是放鷂子,沒必要講放紙鳶。這鳶字怎麼寫?再說現在是小組散了,不是放學。現在刮的確實是東風,但有點偏南。」德明還沒說完,麗華就訓起他來︰「這是古詩,你懂嗎?」

不知不覺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吳媽上來催我們回家,曉萍求吳媽再讓她放一刻鐘。這時,德明警告她︰「當心倒載沖。」經他這麼一嚇,曉萍又將線乖乖地交到了德明手里。

從大銘家出來,曉萍要我和小黃禮拜天再陪她去人民大道放風箏,她還沒放夠,說風箏的線一直在德明的手里,我們只好答應她。

學雷鋒

最近學校掀起了學雷鋒活動,各年級、班級之間展了開學雷鋒、做好人好事的競賽。周老師不願落在別人後面,總想搞出點名堂來,得個獎什麼的,不然她不甘心。她要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深入里弄調查,看看有沒有適合我們做的好人好事,如幫助軍烈屬做家務,為里弄打掃衛生等,這樣評獎就有老本了。

德明拍麗華馬屁的機會又來了。小組里他提議,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家做務,幫麗華拆紗頭,大家一致同意。大銘他們要給烈屬鮑家阿婆打掃衛生,班長那一組去清洗弄堂里的小便池,福民他們去擦洗警察崗亭等。周老師要大家注意安全,下星期各小組寫一篇報道,用來評比。

所謂拆紗頭,就是將工廠加工下來的針織品邊角小料,拆成紗線狀,即回絲,再賣給工廠做擦機器的材料。拆紗頭並不難,就是錢太少,拆一斤一角錢都不到。一些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向里委會申請,拿一些紗頭來拆,好貼補家用。麗華和幾個妹妹平時口袋里都裝上一些紗頭,有空就拿出來拆,這樣積少成多,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收入。前一段時間,張媽還從生產組給麗華家弄來了剝雲母片和糊信封的生活,我們小組都幫麗華干過。她家窮,我們要幫她一把。

今天小組提前結束,我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麗華家,拆紗頭比做作業痛快多了。他們住底樓的後房間,比德明家還小。由于弄堂狹窄,這房間一年四季都曬不到太陽,冬天冷,夏天熱,春天一過就非常潮濕。夏天一有太陽,她家就要翻曬東西,搬進搬出,忙得不亦樂乎。

房間里有兩張床,一大一小。她爸媽睡小床,她們四個姐妹擠一個大床。她爸在床上敲了一個木架子,再放上鋪板,她們的小弟就睡在上面。有一次,小弟晚上翻了個身,翻過擋板,從上面摔了下來,重重地壓在了他二姐身上,把她的兩根肋骨壓斷了。這下把他幾個姐姐嚇得半死,怕他今後再摔下來。小弟太胖了,少說也有八十斤,掉下來就是個重磅炸彈。

麗華媽去別人家做事了,三個妹妹和小弟都在家。小弟人胖得像一個小財主似的,再看他的四個姐姐,一個個都是瘦不拉肌的,四個人臉上的肉還沒他一個人多。我們知道她爸媽重男輕女,家里有什麼好吃的,全都給了這個寶貝兒子。麗華曾告訴我們,她爸媽特地為小弟燒的菜,她們四個姐姐是不能動的,我一听肝火就上升。

我們幾個分了工︰麗華和曉萍開布頭,我們男生拉紗頭。大妹叫小弟也一塊幫著拆,他不肯,說他不是這個命。我氣得差點想揍他,這肯定是他爸媽說的,小孩子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在家里,這小赤佬只怕麗華一人,把爸媽和三個姐姐都不放在眼里。不過他很怕我,因為我有時看不過去,會給他點懲罰,不像德明那樣討好他。我毫不客氣,抓了一把碎布,扔在他前面,眼楮一瞪︰「拆!」

麗華忙說︰「听話小弟,拆好這些,就去玩。」「那幫我開個頭。」他哭喪著臉說。

這小子倒挺精怪。拆紗頭,關鍵就是開頭,布頭開好了,紗頭拉起來就順。頭開得不好,拆起來就很費時間。

麗華和曉萍用汽水瓶蓋子把布頭開好,我們三個男生拉紗頭。大家拆著紗頭,有說有笑,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很快。

不一會兒,林媛他們從鮑家阿婆那里回來了,他們也要幫著拆紗頭。這樣一來,這間小屋有點坐不下了。曉萍忙給徐敏讓座,這里只有她是客人。別看徐敏讀書不行,人有點木頭木腦,拆紗頭可在行了,她開的頭是又快又好,我們幾個男生有點跟不上了。林媛告訴我們,徐敏干活很認真,和大銘配合得很好,她要向周老師匯報。

「哎,鮑家阿婆好嗎?」我問林媛。鮑家阿婆和我阿娘是老朋友,她們是從寧波一個地方到上海的。

「她很好,就是說起她那死去的兒子,她很悲傷。今天她給我們詳細地講述了她兒子是如何犧牲的。」

「快告訴我們。」我們幾個只知道她兒子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僅此而已。

「她大兒子入朝前是解放軍某部警衛連的連長。入朝參戰不到一年,就立了好幾次戰功。他機智勇敢,好幾次在他的帶領下,排除了險情,確保了首長的安全。」

「有一次,他隨首長去開會,他在外面按排警戒任務。突然,敵人的一發炮彈呼嘯而來,他手下都是有經驗的老兵,都迅速就地臥倒。這時他發現,離他不遠有個兄弟部隊的新兵還愣站著,沒有反應。他飛奔過去,把那戰士撲倒在地,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飛來的彈片。那新兵安然無恙,可他卻身負重傷。有一塊彈片,將他的天靈蓋削去了一塊,腦漿都流了出來。」

「啊!」曉萍驚叫了起來。

「講下去。」德明在催林媛。

「他被送到了後方醫院,按當時的醫療條見,他是沒法醫治的。但首長指示,無任如何也要維持他的生命,直到他的父母見上他一面。見到兒子,鮑家阿婆和阿爺是呼天喊地,想喚醒兒子,但他睜著雙眼,卻一點反應都沒有。醫生說,他永遠失去了知覺,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讓父母見上他一面。一天後,他們的兒子就犧牲了。」

大家靜靜地听著,曉萍的眼圈照例紅了起來。林媛凝視著,望得很遠很遠。她仿佛看到了當年那戰火紛飛,炮聲連天的戰場。「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我們耳邊回響起那雄壯的抗美援朝歌聲。

「鮑家阿婆兒子和邱少雲一樣,也是英雄啊,怎麼沒在報紙上看到過啊?」曉萍有點不明白。

「鮑家阿婆給我們看當年的報紙,有她兒子的事跡報導,只是那時我們還沒有生出來罷了。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有無數像鮑家阿婆兒子一樣的英雄,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全,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在和平年代,祖國也是英雄輩出。前幾天我們看的小人書ap;lt;向秀麗ap;gt;,就是為搶救國家財產,用身體擋住火焰,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就是和平時期的邱少雲」。

「我長大了也要去當兵,為國殺敵,精忠報國!」德明又感慨起來。

「還當兵呢?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書讀好,沒有文化,沒人要你的。」麗華又在說德明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把這些紗頭拆光。」我對麗華說。

林媛指著那一堆紗頭︰「來,我們加把勁,把這些東西消滅掉。」大家加快速度,拆完沙頭,就可以出去玩了。

至于寫匯報,大銘那組肯定是林媛搶著寫;我們這一組,則毫無疑問是曉萍的差使了。評選結果是,林媛小組得獎,她的報道最動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童年的學習生涯最新章節 | 童年的學習生涯全文閱讀 | 童年的學習生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