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孟珙那封八百里加急信報上寫的「蒙宗王口溫不花親自督師馬步軍統計三十余萬南下襄陽,待到陛下看到奏報的時候,襄陽烽火已起」這句話的時候,趙昀眼前不禁一黑。也虧得身邊侍立的董宋臣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趙昀,不然怕是趙昀就要直接從那高高的龍椅上直接栽下來了。
殿中群臣看到趙昀如此,短暫的愣神之後,頓時慌做一團,有大嚷叫太醫的,有哭喊叫聖上的,有匍匐在地高呼萬歲的,真正的眾生相。不管群臣心中到底是真的難過還是因為別的一些原因,至少這一刻大多數人臉上的焦急卻都是真的。
沒有人敢想像,如果這個時候趙昀真的沒了,大宋朝會進入一種什麼樣的模式。
「行了,別嚎了,朕沒事。」
揮手摒退董宋臣,趙昀有氣無力的道。隨即將手中的信報遞給董宋臣,示意董宋臣拿下去給殿中群臣傳閱。趙昀自己扶著額頭,不再多言。
很快,孟珙上呈的八百里加急信報已經在朝中幾個重臣手中傳了個遍。隨著越來越多的臣工看完信報,太和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嘈雜,這噪雜中帶著些許說不清道不明的惶恐。
史嵩之等人雖然沒有跟那些年輕人一般,可是臉上的肅穆之色卻也表明他們此刻心情的沉重。
「夠了!」
坐在龍椅上的趙昀看著下方慌作一團的群臣,怒從心起陡然爆喝道。蒙古人還沒有來,還沒有打敗孟珙,還沒有過江,就將這些人嚇成這樣,要是蒙古人真的來了,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依為國之柱石?
殿中群臣很少見到趙昀如此暴怒,無不靜若寒蟬。
「樞密院即刻推演襄陽之戰,提調大軍做好支援孟珙的準備。」趙昀原本還想著問問殿中群臣的意見,可是殿中群臣的態度讓他深深的懷疑,讓這些從沒有見過蒙古人就已經被嚇的沒了膽子的大臣們來議這件事,怕是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漫長倒還不怕,就怕漫長還沒有一個結果,然後即便是出了結果,這個結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以說,至少就目前來看,有了襄陽之戰等一連串的勝利之後,還算年輕的趙昀還沒有熄滅那點僅剩的好戰之心,將兩都從蒙古人手中拿回來,完成百余年來四代皇帝都沒有完成的偉爺青史上留下賢名,趙昀還一直抱著點兒那麼一絲絲的希望。
距離端平入洛之戰過去了兩年多,兩年的時間,讓趙昀心中的抑郁和不甘並沒有減少多少,而是在一日日的增加著。原本的歷史上,趙昀也是在孟珙歷次出戰始終沒有任何戰果反而徒耗國庫錢糧再加上愛妃離世、膝下無子的打擊,而大宋朝又實在是人才凋零,又有丁大全、賈似道這樣的人,才會得過且過。
至少如今的趙昀,骨子中還是那麼一點兒血性,亦或是成就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功勛的人。
當然,又有哪個皇帝不是想做一個好皇帝?
「孟珙所言,犒軍一事,讓似道回……諸位卿家以為該如何?是該讓似道回來,還是繼續前往襄陽?」趙昀原本是打算將這件事也決定了,不過話到一半似乎想起了什麼,又將話鋒一轉詢問起殿中群臣來。
去不去犒軍的利弊趙昀很清楚,他想看看朝中有多少人是真的為他這個皇帝著想,同時心中也另外有了決定,他也想看看賈似道會作何選擇。
如果賈似道真的是也選擇了折返臨安,那麼……那麼又該如何?失望不用?還是裝做什麼都不知道?要是賈似道真的去了襄陽,有個意外……三長兩短什麼的,趙昀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不出意料,殿中群臣很快就分成了兩派。只是這兩派的人選,更是讓趙昀意外不已。
支持讓賈似道打道回府的,竟然是李鳴復、袁甫等人,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等到賈似道趕到襄陽去的時候,怕是口溫不花早就大軍圍城了,孟珙等人必然要分兵來接賈似道進城,而口溫不花顯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天賜良機!這對襄陽城的防守不利。
而作為賈似道盟友的史嵩之、謝舉伯等人則是堅定了支持讓賈似道繼續前往襄陽犒軍,理由也很充分。既然大戰將起,賈似道這犒軍大使代表的就是皇帝,這個時候前往襄陽城,對守衛襄陽城的數十萬宋軍兵卒士氣的激勵自然不言而喻,而且若是賈似道半道而歸,必然將打擊士氣。
這兩個理由,恰好就是賈似道自己分析的東西。
兩方人馬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又是爭的不可開交。當然,作為首腦的史嵩之和李鳴復、袁甫等人自然是不用赤膊上陣的,他們下面大把的人馬來為他們引經據典的打擊對方。
「肅靜!」
董宋臣看著趙昀臉上越來越明顯的不耐之色,開口尖聲道。
從心底而言,董宋臣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襄陽很危險,賈似道自然是要回來的。不過看皇帝的意思,顯然是有別的思量,不過這個消息要趕緊告訴貴妃娘娘才對。
「似道是犒軍還是折返臨安,諸位卿家就不要再爭了,此事讓似道自己做決定吧。傳旨命余卿即刻回朝接任左丞相,樞密院即刻推演襄陽之戰,晚上朕要看到奏報。此事,嚴禁私自傳揚,違者重懲!」
趙昀有些意興闌珊,說完這些話就丟下一眾群臣頭也不回的離去。
「臣等恭送聖上!」
史嵩之等人,齊齊躬身高呼。
待到趙昀離去,喬行簡避開湊上來的一干官吏,率先離開。
這一次他的請辭,結果很意外,也屬他的損失最大。
……
朝廷詢問的公文趕上賈似道的時候,又已經過了三天了,而這個時候賈似道已經過了安慶府,到了蘄州府了。其實賈似道的這個態度,已經足夠表明他的選擇了,那就是繼續前往襄陽城犒軍。
賈似道自認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也不是一個無私的人。可是他卻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朝廷的信使離去的時候,除了帶回賈似道陳情的奏表之外,還有一封賈似道給趙昀的密信。然後,賈似道就催動大隊人馬加緊趕往襄陽城。
而這個時候的襄陽城,卻已經是戰火密布,陷入一片刀光劍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