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伏暑節當天,以顧辭不耐天熱要去避暑的名義,顧堯護送蕭律和全家人去了鐵梅寺旁的別院。到了別院,顧堯和顧翀沒下馬,直接帶著一隊人馬揚鞭北去。
這會沒人察覺他們的動向,整個京城的人都在關注丹青閣。
江大管事還在埋頭找合適的竹子造紙,謝慶把抄書的事交給了江掌櫃,在閣里闢出一大間正房,以為郡主祈福的名義,每日拿出蕭謝兩家的十本藏書,若願意抄三本以上,即可帶走自寫的一本。
所謂的家族藏書,其實不僅僅是書本身有歷史價值或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諸多先賢前輩對其的釋義批注,承載了一個累世門閥的底蘊和記載,怎能不讓讀書人趨之若鶩?
听說當日盛況空前,聞訊趕來的學子們蜂擁而至,店門外留下好多鞋帽綸巾,江掌櫃的衣服差點被扒下來。
明津帶五率府的人去幫忙維持秩序,謝慶趕去主持,讓學子們先一人留下一篇字,按字跡好壞排序,每日十人。並許諾不但可以現場帶著一本,憑丹青閣的帖子,一個月後這些書刻印出來,可免費自選一本。
期間有人認出謝慶是謝弨的伴讀謝柏年的幼子,謝柏年是千里護送謝弛逃難的親隨長,引得不少人爭相與他攀談。
第一位交上字稿的是一位來自謝家祖籍瑯琊城的谷姓學子,他自言曾就讀謝家出資出人所建的府學,對著謝弨所題的‘丹青閣’三字恭恭敬敬地鞠躬揖三禮,方才離去。周圍喧囂的人群一下安靜下來,此後每位學子書生皆正了衣冠,效仿為之。
謝慶等人目睹此景,在屋內對著《丹青閣序》燃香三柱,皆淚流滿面。
***********************
之前袁懿就已經給皇帝報備過謝家憑前人筆記研究出排版印刷術一事,並且把顧辭怎麼出主意讓丹青閣賺錢,還想拿明年春闈的試卷和進士文章去賣的點子,全都交代個干淨。皇帝痛快答應了,回頭跟太後感慨,小丫頭的心眼估計都長在這方面了,以後其他書店只有眼紅的份。
太後心疼得不行,說她一個小姑娘,打小受苦受難,這會自己身子不舒坦,還要幫著師父經營個鋪子,難道這也有人看不過眼?!當即就想出宮去望山好好安慰顧辭一番,給她撐腰。
袁懿和皇帝連忙勸住,皇帝更于次日頒下特許令,不但允許丹青閣刊印宮學藏書,每年的律典歷法,都指定由其刻印。
此令一出,其他幾家隱約知道丹青閣有新印刷術,一直盯著想下手的書店及其背後之人,只能悻悻然地打消此念,暫且按捺下來。
***********************
等顧辭回府過七夕的時候,已經過了最熱鬧的階段,京城學風大振,謝家在文壇的地位本就崇高,只是新朝伊始後繼無人才沉寂下來,這下聲名重振,每日來膜拜《丹青閣序》的書生絡繹不絕。
這些都與她無關,自端午宴之後,不但有當天來做客的人家回請她們母女,還有些姑娘們單獨請顧辭,或是邀顧辭一起去赴另一相熟人家的宴席。顧悅和顧悌等人也隨之得了不少邀約,不過顧辭並不會與她們一同出入,都是各走各的。若不然,別人都給她行完禮,她身邊的姐姐們還得給這些人行大禮,太虐。
毓儀很大方地統統放行,只要求儀仗必不可少。
顧辭很樂意與任何有可能成為她未來二嫂的大姐姐們交往,也不再擔憂自己沒長齊的牙。只是小市民心態地覺得自己有些擾民,因此每次出門都會讓侍衛帶些散錢銅板,如果遇到淨街或驅趕攤販乞丐,就去給人添補點。
次數一多,消息靈通的明秀就遞話說,小商販們已經出現跟著郡主儀仗跑的專業人員,更不用說路邊乞丐組團來刷。
顧辭很是無可奈何,實在想不通,有這等時間跟著,賺的錢不比白拿的多?但也沒就此罷手,該補還是補,只是時不時會繞個路。
于是京城也有了一景,華麗威嚴的公主儀仗後時常綴著一條不叫賣不討飯光跟著隊伍移動的小販乞丐。
***********************
眼看就是十月十日的頒金節,從北關進京的不少將領回不去了,被罷職、調任、閑置都有。顧堯父子沒回來的跡象,毓儀母女倆開始打點冬季的衣服給他們送過去。
知道顧堯到了北關之後,謝慶就派人去北關養珠挖參。受丹青閣重新崛起的刺激,璀璨閣齊大管事把從安東進貨的事丟給弟弟,他親自帶隊去北關,不像顧堯他們騎馬急行軍,而是選地形方便的大城鎮走。
顧辭還讓蕭律和寺里的醫僧打了招呼,九康堂的小蕭管事也派人跟著一路收草藥過去,甚至在有條件設個醫館藥鋪的地方就盡量弄個點,以後不論是培養當地軍醫、大夫,采買草藥或是走南北貨做中轉都方便。
這會听說他們已經安頓下來了,很多本就是寺里收養而剃度的醫僧還了俗,在當地已經開始行醫問診。
顧辭一邊放心大膽地給父兄準備東西,一邊吐槽太宗為什麼要搞個滿人的頒金節作為國慶日的名字,難道他是月亮頭穿過來的?
正巧琉瑛閣的蘇管事來送了一批純淨度很好,但是一塊塊像碎了似的的小玻璃片,大小都有。
顧辭極力表揚了工匠們的勞動成果,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給坊里所有人都發了一筆小獎金。然後轉手把玻璃塊交給田老頭,讓他想辦法把大塊的磨成外凸或內凹的圓片,瓖嵌在可伸縮兩頭不封口的子母銅質筒里做望遠鏡。小的玻璃塊一面貼上錫箔貼在三稜筒里,一頭用薄紗粘玻璃成磨砂狀,一頭留孔可視,里面倒入各種彩紙碎布,就是個簡易萬花筒。
望遠鏡她先拿去給蕭律看,經他首肯才打包五六個給顧堯,然後送一個給袁懿,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進獻給皇帝,等皇帝發話,再考慮大批量制作的事。
萬花筒嘛,顧辭先拿了二十來個用料精細的,一份份分好,準備送給閨蜜們,其他做得一般的就給丫鬟們拿去玩了。剩下的類似玻璃塊,讓蘇管事直接都拉去工巧閣做萬花筒,到臘月再開始往外賣。
正寫著帖子,袁懿讓明秀來約她明天一早去致爽齋見,特意強調只能她自己去,不許帶任何外人。
顧辭好奇地逮著明秀問這是怎麼了,明秀艱難忍笑說,受到郡主跟班大隊的啟發,太子的腦殘粉程雯妹紙發揮父親身為京兆府尹的優勢,充分調動城內的乞丐小販時刻密切注意太子行蹤,但凡太子出了東華門,不管是去京郊大營還是自己的莊子,她都打馬追去制造偶遇,煩不勝煩。有些喜歡看太子倒霉的人更是推波助瀾,想方設法幫程雯擠進有太子出席的場合。例如重陽登高,太子陪太後去鐵梅寺上香,某王妃的娘家妹妹就帶著程雯跟著去了。程雯也著實了得,雖然不能近太子身,但一直堅持等在太後休息的偏殿門口要請安。太子是從後山繞去顧辭家別院才得以月兌身。
顧辭很是扼腕,那會她們已經回城了,如果還在別院,說不定能目睹現場。不過,她重陽第二天和毓儀去給太後請安時,沒听太後說起啊,只覺得太後心情特別好而已。
明秀含蓄地說,「太子不欲妨礙程姑娘的姻緣,不許任何人提此事。府尹夫人已經給她看好一門親事,如無意外,臘月前就出嫁了。」
「這麼快!哪家啊?」
想起那個積極主動得能讓人落荒而逃的‘蚊姐姐’,顧辭就好笑。
「是襄原城來的一位孟舉子,住在鶴鳴書院旁,正在準備明年春闈。雖是父母雙亡,但學問不錯,前三位能進丹青閣抄書的就有他。程姑娘某次路過他住的宅子,掉了一方繡帕,被孟郎君拾得。又恰巧有一次程姑娘驚了馬,得他出手相救,所以成就好事。」
得虧太宗當年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大虞的考生們幾乎都是文武兼修,就算武力值不高,至少身體挺好,騎個馬射個箭完全沒問題。能在驚馬的情況下救人的孟老兄身手相當不錯啊,還在京城學區租房子住,說明薄有家產,何況父母雙亡!簡直是打著燈籠沒處找的好女婿!府尹夫人眼光毒辣!點個贊。
八卦ソ血沸騰起來的顧辭追問道,「已經定親了?」
「八字已合,後日就下定。」
「……還沒死心?」
「听聞太子最近出入過丹青閣,今天一早就去那守著了。太子怕明日郡主的儀仗驚動她……」
「那我不帶這麼多人去。」
「萬萬不可!太子的意思只是讓郡主即使見到程姑娘也別理會就是。」
「好吧。明天我一定準時到。」顧辭爽快答應,不過繼而提出批評意見,「明秀你最近情報工作不給力啊,這麼重要的信息都沒寫在小抄上!」
明秀笑著賠罪,奉上這一段時間的小抄。哪是他不寫,分明是太子不想讓郡主知道這等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