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真本是要吃了晚飯再回成國公府,卻見劉復還在,便不肯留下,跟舅父表弟說了聲,再進到內院和舅母表姐妹告了辭,領著錦繡回家。
南宮照那個厚臉皮的等在府外,跟著夫妻倆一起去到保定侯府,又裝了一車子東西,這才打道回宮去了。
羅真和錦繡也回成國公府,正值晚飯時候,今天因著各房媳婦走親戚,倒是不用一家人圍在一起吃,成國公卻留羅真在外院陪他,錦繡便自個兒回了澄風院。
借著沐浴更衣,錦繡關緊內室門進了葫蘆洞天,少頃出來,香茶也張羅好飯菜,自己一個人吃了半碗飯便讓撤下,香菱進來服侍她洗手漱口,然後說道︰「今天春暉院的柳媽媽又悄悄兒來了,說是她干女兒昨夜里進了三老爺內書房收拾,听見一些話,柳媽媽因為听不懂也不會轉述,就想將那干女兒帶來,親口說給少夫人听!」
錦繡問︰「三太太今天也要去她娘家走親戚吧?三老爺去不去?他們是在那府里住下呢,還是回來?」
香菱答道︰「三太太一早帶了二姑娘和三姑娘去了金府,不過小半天就回來了,听說三太太和金府其實關系不是很好,她在那府里也只剩一個親兄弟而已。大爺、二爺都極少去金府,更不提三老爺了。」
「嗯,我只是提醒你︰若三太太發覺她院子里的柳媽媽和那個干女兒吃里扒外,怕不會善罷甘休,雪姨娘得寵吧?都被打死了,何況是個粗使的婆子和一個三等小丫頭?」
香菱忙道︰「這個我想到了,也與柳媽媽談過,柳媽媽說她會自保,那個干女兒今夜不當值,若少夫人傳喚,她們就悄悄地來!」
「既如此,那就讓她們來吧!」
「是,我明白!」香菱退了出去。
錦繡不喜歡听人自稱奴婢,身邊這些丫頭也都習慣了。
不一會,香菱領著個十二三歲的丫頭進來,梳著雙丫髻,穿綠衣粉紅裙子,皮膚白晰,很干淨秀氣的女孩兒。
「柳媽媽在院門那里等著,說是兩個人一起進來不太好。」香菱說。
錦繡點頭,並不問女孩名字,香菱也不多嘴,只輕輕推了女孩一把︰「將你听到的,都說出來吧。」
語畢,便走了出去。
女孩朝錦繡福了一福,也不扭捏,張嘴就把她昨夜在羅松內書房外偷听到的一些話說出來,她記憶挺好的,說的全是原話,羅端那幾句有點文縐縐的都學了出來。
錦繡等她說完,又詢問、叮囑她幾句,然後叫香菱進來領她下去,吩咐賞銀交給她自己,柳媽媽那兒,她願意孝敬多少那是她的事。
女孩道了謝,跟著香菱走了。
錦繡卻沉吟起來,羅真曾經因為金氏給過羅松十分實用的「輔助」而不得不驚嘆她博知廣聞、聰慧靈敏有前瞻性,弄得錦繡一度將金氏放在女神級別對待,結果見了面,了解之後,也不過如此!
其實按照錦繡的推測,她覺得金氏是重生的!
這在錦繡看來毫不奇怪,她自己就是靈魂穿越而來,金氏的重生,大有可能!
金氏一個從未到過西北的內宅女子,單憑幾張地圖一堆沙盤,或許還有幾個幕僚,就運籌帷幄起來,然後千里飛書幫著羅松排兵布陣,指導堂堂大元帥避開不利因素、十分恰當地抓住時機打勝三四場戰役,怎麼看都是無比的神奇!
這事也只有羅家人深知內情,榮譽至上,羅家要的是軍功,光耀門庭最重要,其它的都可以按下不提!羅真是神經大條,加之對金氏除了仇恨沒什麼別的感覺,成國公不允許渲染大化此事,他也就懶得花腦筋去多想。如果外人都了解的話,指不定會怎麼說羅家呢。
金氏還有別的才能,那就是識時務、總能走對路子發大財、輕而易舉撈到好處!這一點,不僅羅真,京城人都驚訝羨慕,這也是眾所周知的金氏的驚才絕艷之處!
此時錦繡也忍不住想要接近金氏,若她確實是重生人士,那麼多多少少可以從她的言行中探察到一點先機,事先了解總比糊涂應對好些吧?
或許是仗著成國公府的勢力,金氏行事肆無忌憚,听剛才那個小丫頭所述,金氏連說那種話都不加掩飾!雖然是在自家內院書房,不懼怕外人听見,可她也太自信了點,丫環婆子就不是人麼?
柳媽媽精明,小丫頭不是什麼都不懂,可人家一樣敢吃螃蟹!這樣逆天的密語都敢拿出來賣了,金氏和羅松父子還蒙在鼓里,兀自在那里目下無塵、自以為是,真是醉了!
羅松說的一句︰「太子如日中天,何以看出儲君之位有變動……本朝可從未有過廢太子!」
金氏答非所問,直指東防即將有戰事,規模應該挺大,大到要太子親自前往督軍或撫軍!然後羅端那句話,估計差不多真相了︰「母親的意思,太子不是在京城,而是在外頭……」
太子在外頭怎麼樣?
金氏一句「刀槍無眼」,不用費心機去猜也能想得到,太子會在東邊戰場殞命!
所以,即便太子現在如日中天勢不可擋,也改變不了將來「儲君之位變動」!
將來,到底是什麼時候?
思及羅真是鐵了心拴在南宮照這條繩上,錦繡不免有些擔心,若南宮照出事,羅真能有好結果嗎?
金氏還提起「青蓮道」听布道,「兩位高人」,羅松和羅端听了之後就安靜下來不再說話,那又是什麼意思?「青蓮道」在哪里?有什麼玄妙不成?
羅真走進屋來,就看見錦繡獨自坐在屋里圓桌旁,托著粉腮兒,歪著頭雙眼只管盯住桌上的六角罩紗宮燈,神魂都不知飛到哪里去了,喊了兩聲繡繡,竟然沒听見!
羅真心里咯登一下,這可是從沒有過的,每次他回房,剛走到門口弄出一點聲響,錦繡就會立刻朝他奔來,現在是怎麼啦?發生什麼事了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