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听下人說齊王把東西全還給了皇上,只是淡淡地「嗯」了一聲。
她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被渣爹丟到破廟時,張氏把她帶回去給她洗澡,喂她喝糊糊的溫柔。之後,雖然兩人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王菁還是一心為家里著想,她當時將那禮單登記下來,只為了備查,並沒有別的意思。
卻沒有想到,張氏會把這麼多東西全送給了老三。也沒料到老三的媳婦會這麼膽大和貪心,這麼多價值連城的東西連推辭一下都沒有,就照單全收下了。
不過,現在這樣也好。
雖然劉永安成了太子,可畢竟人在戰場上,皇帝的病也不知道能撐多久,萬一有什麼意外,照小顧氏這上竄下跳的性子,還不知要鬧出什麼事來,早點讓皇帝知道,也好有個心理準備。
其實,王菁早在小顧氏還沒嫁進來的時候,就跟&}.{}張氏說過,「顧氏旁支的姑娘無緣無故去世,顧家臨嫁前易嫁手段不甚光彩,只怕這小顧氏不是什麼好相與的人」。
張氏︰「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自己喜歡惹事生非的人,看著誰都不順眼。顧氏再怎麼說也是世家大族的嫡女,讀聖賢書長大的,該差到哪兒去?」
王菁沒辦法,又將這事告訴了劉永安,劉永安自然又說與張氏听了一次。
張氏反過來又訓了兒子頓,「你爹還在呢,還輪不到你來管這些!」
劉永安听了這話,還能說些什麼?
如今劉永安遠離應天,戰場瞬萬變,也唯有她自己多盯著齊王府了。
茉莉見王菁不說話,忙安慰道︰「听說齊王妃被齊王罰抄《女誡》呢,總該消停一段時間。」
王菁︰「只怕齊王妃不這般想。」
果然,隔了一天的功夫,齊王府便傳出齊王妃懷孕兩個多月的消息來。
不說別人,張氏听到這個消息,提著的心便悄悄放回了肚子里,命人賜下了不少貴重藥材到齊王府,又送了一個廚子過去。
等到王菁去給她請安,又特意交待王菁︰「你是長嫂,多代我去看看她。」
等到秦王妃去請安,也專門吩咐她︰「你三弟妹年輕,又分了府,就怕她府上沒有長輩照顧不周,你多過去看看。」
張氏並沒想過要明壓著大媳婦、二媳婦去照顧三媳婦。但,若不是她前面賞賜三媳婦的時候沒注意,丈夫根本不可能會怪這小倆口。
這件事讓三媳婦挨了老三兩巴掌不說,還要罰抄兩百遍《女誡》,擱在一般的新媳婦身上誰能受不了?
更何況這個媳婦一進門公爹的病就好了許多,並且還懷了老三嫡親的骨肉。
張氏讓嫂子們去看弟媳,也就是為齊王妃做臉面的意思。另外呢,還有意提醒眾人,老三家的一進門一個月就懷上了!想當年,王菁和劉永安成親了好幾年才有了大郎。
其實,就算張氏不說,王菁她們也打算去的,現在又特意吩咐了,兩人便邀好了一塊兒過去。
齊王妃早不暴出懷孕,晚不暴出懷孕,偏偏時間掌握得這麼恰到好處,不能不讓嫂子們多想,兩人一起也好有個見證。總之,入口的東西是不敢送的,只略略地坐一坐,表示一下關心,也就告辭了。
之後,王菁隔兩三天總會使人去問一次,倒是惹得齊王妃不耐其煩,「我生個孩子,還得成天跟嫂子們匯報不成?」
當然,齊王妃這話都是背地里說得,王菁根本沒听到。
劉永安不在家,王菁便約束了下人,守好門戶,只一心一意守著大郎和二郎過起日子來。
劉永安也不負重望,才出征一個多月就已經首戰告捷收復了荊州,還給他爹他娘他媳婦各寫了一封信回來,但三封信中要數給媳婦的那一封信最,比給他爹娘合起來還要厚。
這兩娃!打小就認得,長大了又天天一起,也就才分開個把月,也不知道哪有那麼多信要寫!
劉成方著實有些好奇兒子到底給媳婦寫什麼,便讓人用特殊的方法將那封信給拆了。
一看到開頭,菁菁吾妻,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為夫這麼久沒看到你著實想念得緊,想你之時,我便每日給你寫了一封信,又怕咱爹罵人,湊到今天的捷報一起送回來……
劉成方︰讓你去帶兵打仗呢,你當是好玩,還一日一封信給你媳婦!讀書的時候都沒這麼用功,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想想兒子那一天到晚端著的臉,再想想這封情義綿綿的信,直把皇帝給看了一身雞皮疙瘩出來。
不過看到「爹要罵人」的時候,他又微微點了點頭,算這小子還有點眼色。
後面又是,爹身體不好,娘有些事考慮的也不是那麼周到,你要記得讓大郎和二郎提醒爹按時吃藥,爹生氣的時候多讓大郎和二郎去陪陪他,不過也不能讓大郎和二郎和爹一起呆久了,爹現在最重要的是要休息好。
看到這兒,皇帝又開始吐槽︰你關心我不會自己寫給我,還托你媳婦讓大郎和二郎跟我說,拐了這麼大一圈又交待他們別和我多在一起多呆了。
若是不看到這封信,只怕皇帝永遠也不知他的長子這麼嗦。
這哪像個旗開得勝的太子寫的家書,只怕大郎和二郎寫出來的東西都比他爹寫的有趣。
看到後面,皇帝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兒子恨不得每天吃了幾碗飯、睡了幾個時辰全都給媳婦匯報了。這還不算,後面還特意交待媳婦,大郎和二郎都是男娃不能嬌慣,讓他媳婦少管,讓他們自由發揮,只要不出大錯就不就行,免得他們這麼大了還對母親有依賴心理。
這可是未來的皇位接班人,怎麼听長子的意思,頗有點讓他自生自滅的意思呢?
全是些沒營養的話不說,最後還有一句「但願意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直把皇帝給肉麻得連晚飯都不想吃了。
再拆開給他娘寫的信,除了問侯和關心,別的一概全無了。
皇帝很擔心長子對長孫的這種放養態度,忙找了師傅來問,回答卻是「長孫資質上佳,就是年紀小了些,估計大些就沉穩了。」
皇上一听,自動譯成︰你孫子的頭腦還不算,就是坐不住,靜不下心來讀書。
不服管教,以後如何當得了大任?
皇上立刻將大郎叫到了跟前,「最近功課怎麼樣?」
大郎︰「先生常常夸孫兒,若不然,祖父可以考考看。」
劉成方有意要挫大郎的銳氣,自是提出了不少刁鑽的問題,哪想大郎全部對答如流。
見這樣難不倒他,又抽他背書,哪想大郎此時已經可以將《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千家詩》、《禮記》全部順流倒背了。
劉成方︰才七歲而己,比他老子那時候強多了,怎麼先生還是一副很不滿意的樣子?難道這先生是江郎才盡了?
「你爹給我寫信,說是很想你,要不你和二郎也給他寫封信吧。」
大郎一個多月沒見他爹了,听了這話很高興︰「皇祖父稍等,孫兒寫好了就送來。」
劉成方︰「就在這兒寫吧。」
大郎也不推辭,提筆一揮而就,洋洋灑灑,不過盞茶的功夫,一封信就好了。
劉成方︰字寫得不錯,語言也流暢,用語很貼切。
總之,他非常滿意,尤其是那句「今日有幸聆听皇祖父之教誨、一起暢游書海,兒子倍感榮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