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嫣一入宮門,便低著頭,快速朝著怡心殿而去,今日是她第一次上朝,不想因為旁事耽擱了。
怡心殿外,武將全部要卸甲,並將隨身佩戴的冰刃放在殿外,禁止帶入大殿之上,眾人全部要月兌下覆履,然後,恭敬垂首的一個一個按照品級站在大殿兩側,等候帝王。
流嫣不是第一次來這怡心殿,但龐日來時,都是去偏殿的書房之中,那是平日帝王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來召見大臣批閱奏折,而第一次來這正殿之中參加朝會,難免有些緊張,但流嫣必定是朝廷命官,又是如今唯一的女官,一言一行必然有人盯著,馬虎不得。
垂首而立半響,便听見張福海的聲音響徹在大殿之上︰「皇上駕到。」
緊接著,眾臣跪地叩首高呼「萬歲。」
「平身。」皇帝雖然年歲不大,但到底也是掌權一年光景,不<論文韜武略還是氣度威儀,早已經練就的非同一般。
皇帝穩穩的坐在了龍椅之上,抬頭,看著下方眾臣,面容清俊,不苟言笑,倒是的的確確有皇家的氣派。
「眾卿有本上奏,無本退朝。」皇帝開口,聲音低沉,帶著一絲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
眾臣均是低頭,半響,禮部尚書出列,拱手對著天子道︰「臣有事啟奏。」
「愛卿但說無妨。」皇帝對于大臣十分優厚,尤其是寒門出身又位高權重的大臣。
「下月初八,皇後壽誕,大齊大燕已經遞交文書,屆時前來朝賀,微臣不知,該如何接待。」禮部尚書說著,此人面相方正,忠厚老實,在朝堂之上,人緣極好,此時,見她開口上奏帝王,自然是都很好奇。
听得此話,皇帝也是略做沉思,此事,的確不太好辦。
大齊前些日子送來求親詔書,欲娶大雍的一位公主,本來此事可直接拒絕,畢竟大齊以有後位,而老皇帝又病重垂危,大雍的公主嫁過去,不僅不能成為皇後而且還有殉葬的危險,這樣的聯姻沒有一點意義。
可太後卻大筆一揮,替皇上做了主,擬定文顏公主前往大齊下嫁。
文顏雖不受寵,又性子頑劣,又是太後親女,太後此舉,皇帝也是無話可說,也便同意了。
可是,到底,還是心存顧慮,可是思來想去,若太後心存野心,,妄圖將手伸到大齊的後宮之中,那麼這如意算盤卻是打錯了,既然對帝王無害,卻也對太後沒有什麼好處,太後做主,自然要賣她個人情。
以彰顯帝王對太後的崇敬。
而難辦的還不止是大齊,還有大燕。
大燕隸屬大雍,雖然沒有改國姓,卻也連年進貢,是臣屬之國。
可是最近幾年,在邊界卻頻發的與駐守的大雍將領發生小規模的沖突,雖然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慕王元天景駐守三年,將來犯的大燕軍隊全部打的灰溜溜的滾回大燕境內,但這仍舊不是一個好現象,帝王心中有數,看來,這大燕是打算反出去了。
反出去不要緊,想要平定雖然不容易,卻也不難,但唯一擔心的,是怕大燕與大齊聯合,左右圍攻位處中心的大雍,那麼大雍的軍隊就要兩邊掣肘了。
這才是帝王真正擔心的,所以,皇後壽辰,這兩國出使使者前來朝賀,本就帶著別樣的心思,但使者不能殺,這是鐵律,所以,也只能好好招待,奉為坐上之賓了。
皇帝沉吟半響,才緩緩道︰「大齊大燕的使者前來,自然是要好好招待,京都的驛館要好好收整收整了。」
「是。」禮部尚書恭敬應下。
皇帝又轉身看了看柔剛宇,眼神之中看不出喜怒,語氣也是不咸不淡的︰「皇後壽辰,這京都的治安就交給你了,尤其是驛館附近。」
柔剛宇拱手應下,「是‘,隨即臉上浮現一抹淡淡的笑意,皇帝此舉,為的,是看住大齊大燕的使者,免得在朝賀之際出了什麼亂子。
「還有愛卿上奏嗎?」。皇帝現在也是憂心,大齊發來求親文書,但如今離皇後壽辰還有二十日,準備和親事宜最快也要二十日,這一來一回的,最快也要兩個月才能將文顏送去大齊,而這兩個月之間變故太多,大齊的老皇帝能不能挺到兩個月還是未知之數,皇帝雖然不太看重文顏,但畢竟是大雍的公主,一言一行代表的可是大雍皇家的臉面,而且一步棋,下得毫無用處,也是浪費。
「臣有事啟奏。」一名五品御史官出列,流嫣偷偷抬頭瞄了他一眼,此人長的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瘦弱不堪的身子外間罩著寬大的朝服,怎麼看都有些格格不入,但面容卻是狹長,下巴還帶著刻意續起的山羊胡須,怎麼看,都有些像是道士而不是向來以剛正不阿著稱的御史官。
皇上點了點頭,示意他直言便可。
「任嬪娘娘奉旨出宮禮佛為太後與皇後娘娘祈福,然後,是以過兩月有余,眼看著皇後壽辰,大燕使者來朝賀,若是這般讓任嬪娘娘棲居佛寺,也顯得我大雍有些苛待任嬪娘娘了。」御史官說罷,便垂首靜听皇帝明示。
他心中明白,此舉,皇帝必然龍顏大悅。
任嬪雖然名義上是出宮禮佛,但實則是犯錯遭罰,而現在,是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將任嬪接回宮中的,這個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卻無人提出,為的,不過是怕得罪鎮國公。
果不其然,話畢,皇帝眼梢之上便稍稍和緩了些,不在那麼嚴肅,他似是在沉吟,然而,不待開口,殿下又有一官員出列,朗聲道︰「皇上不可,任嬪乃是大燕公主,既己嫁入我大雍的後宮,自然便是大雍之人,我大雍皇帝如何處理犯錯宮妃難道還要大燕來評判?」
此話一出,殿上不少人附和著,流嫣逐一看去,左不過都是鎮國公的門生亦或是意圖攀附鎮國公的大臣,這些人向來對任嬪十分約束,不準這個不準那個,為的,也不過是保證中宮之位。
但巴結了皇後與鎮國公,必然要得罪帝王。
果然,皇上才和緩下來的臉色,又度上了一層寒霜。(未完待續。)